隨著豫州荊州的戰報一封一封的送至長安,作為權力核心的大丞相府也同樣開始忙碌起來。
唐王李源跟自己的兩個兒子,以及一眾心腹,早就有過戰略規劃。
對於今年荊州、揚州兩大軍團征伐豫州的行動,已經明確為佯攻,隻要吸引洛陽方麵的注意力,讓洛陽方麵不敢把大軍全都壓在潼關一線,給關中恢複生產,準備下一部的東出崤函。
但李源也沒想到,老四的推進速度太快了,一個月的時間就把豫州最大的汝南郡收入囊中,戰線直接前提至潁川一帶,距離洛陽不過數百裡。
現在潼關方麵也傳來了情報,駐守在弘農的東燕最後的中軍精銳已經撤回了洛陽方麵,很明顯是要應對西燕兩大軍團在潁川方向的攻勢。
所以接下來可以確定,按照現在的形勢發展下去,潁川方向會一定徽爆發一場大戰。
除非現在就讓荊州和揚州兩大軍團放棄已經攻下的城池,荊州軍退回道宛城,揚州軍直接退到淮河以南。
不然雙方的大戰是不可避免的。
從戰略上來說,這是個很好的機會,若是這場大戰能打贏,那麼洛陽甚至可以一戰而下。
但風險也是極大的,揚州的江淮軍團是僅次於關中中軍的西燕主力兵團,一直擔負著重要作用。
所以該如何抉擇,李源也有些猶豫不決,因此直接在大丞相府的議事大堂內召集了一眾心腹和各軍將領,當然也包括大郎和二郎這兩個重量級人物。
在城外帶著玄甲軍行獵演練陣法的李二郎接到消息趕回來的時候,議事已經開始了。
“末將以為,如今關中疲敝,不可妄動刀兵,不如就傳令揚荊兩軍穩固住汝南、南陽、陳郡等地,與東軍對峙,消耗其銳氣,等待時機成熟,關中發大軍直驅洛陽,則天下可定,社稷可安!”
“豫州腹地,無險可守,荊揚兩軍未必是東燕中軍的對手,不如令其後撤,以延長東軍之補給線,消耗洛陽之民力”
“依我看,應該派遣精銳支援潁川,與敵決戰,洛陽一戰而定!”
“既然關中無糧,就派兵支援李司空,李司空治下江淮富足,可以滿足大軍糧草供應,就從潁陰北上洛陽”
李二從側麵眾人之後進入堂前,來到李源下首右邊的位置上悄然做好,聽著一眾將領和幕僚的建議。
基本上意見分作兩類,一類是建議在潁川一帶跟東燕方麵打消耗戰,不要打決戰。
拖個一年半載甚至更長時間,關中也就做好準備了,直接從出潼關,走崤函道直取洛陽。
另一類就是打鐵趁熱,直接派遣軍隊支援潁川戰場,因為現在局勢上已經很明朗了。
潁川打贏了,就能兵進洛陽。
關中出兵要走崤函道,一旦戰事綿延日久,光是補給都是大問題。
眾人爭論來,爭論去,李源是越發猶豫不決,商議了半日也沒商議出個結果來。
散會之後,李源留了大郎和二郎一同用飯,隻有父子三人的時候,才開口問道。
“今日商議的事情,大郎你覺得應該如何處置。”
李孝儼聞言思索了片刻之後才說道:“孩兒以為,此時不可急躁,三郎和四郎合兵十餘萬,當與東軍勢均力敵,兒臣以為還是應該堅守不出,以待關中整肅完畢,東出崤函,屆時東西合力,雙管齊下,則大事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