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氏在鮮卑之中,算是老牌豪門。
在前魏的時候就歸附,被安置在代郡,從此紮根並州北部上百年。
遼東的慕容鮮卑入主中原,拓跋氏加入不算早,但也不算晚,立下不少戰功,最後得到了的是世居代郡,和一個代國公的爵位。
從這點也可以看得出,當初拓跋氏的損失定然是不小,以至於慕容氏直接允許保留部族製。
而當初同樣被安置在代郡和並州北部地區的,還有不少鮮卑部落和其他胡族。如羯族、匈奴、烏桓等。
現在經過數十年繁衍生息,相互聯姻通婚,形成了一個以拓跋氏為主的部落聯盟勢力。
慕容英北巡並州會見突厥可汗其實是個由頭,真正目的更多是想要對這個部落聯盟進行瓦解。
首先是調代國公拓跋餘慶入朝,然後在將代郡、衙門一代的各部落分往遼東、隴西安置,讓他們戍守邊疆。
但慕容英卻沒想到自己的北巡計劃跟預先之中的有很大差彆,以至於威信大減,所以直接代北聯盟的計劃同樣也就胎死腹中。
等到慕容盞僭越稱帝,其中就有拓跋氏的鼎力相助,並且立了拓跋氏的女子為皇後。
更是委任拓跋餘慶為並州都督。
但因為關中的戰事不利,最後慕容盞逐漸失去了對並州的控製權。
拓跋餘慶也適時對洛陽交好,這也讓並州跟河北的幽冀二州保持了平安無事的狀態,長達數年之久。
而這幾年時間,無論是並州的拓跋餘慶,還是冀州的趙大,幽州的薛世雄,都在積蓄實力,厲兵秣馬。
此期間,拓跋餘慶完成了對並州的資源整合,打造了一支將近十萬人的胡漢混合大軍,並且對四方保持著居高臨下的地勢。
冀州的趙大則是因為在對抗突厥的時候,表現優異,戰績不凡,因此得到了冀州世族鼎力支持,其中就包括趙郡李氏、渤海高氏、清河崔氏這種龐然大物。
而薛世雄在幽州就比較複雜了,一方麵他是對大燕還心存一些幻想,覺得國勢還有的救,另一方麵又覺得自己坐鎮一州之地,值此亂世應該有一番功業。
但因為年邁,又覺得不太像折騰了。
而他手下的第一大將,劉玄機,這個先是得到隴西李氏扶持,又得到了薛世雄這個大將軍提攜的幽州本地人,成了幽州豪強跟世族結交的對象。
本來劉玄機這個門第是低的有點可憐的,雖然他說自己是什麼城陽景王之後,但畢竟大漢亡了好幾百年了,父祖也沒出過什麼大人物,但劉玄機本人也算是運氣好。
先是因為跟李元徽一起截殺了楊巡而嶄露頭角,後麵屢立戰功。被隴西李氏招為女婿。
這樣一來,那身份自然就不一樣了。
隴西李氏可是位列十著姓之一,連帶著他的門第也高起來了,加上他為人豁達大度,性情疏朗。有英雄之誌,所以幽州仁人誌士都紛紛投入其麾下,或與其交好。
所以,在南方勢力相互僵持鏖戰之際,北方雖然也形成了如同藩鎮林立一樣的格局,但卻幾個主事的人卻都保持著十分克製。
等待著屬於他們的機會。
而拓跋氏作出一副要西渡蒲阪,進去關中的架勢,無非是想要跟關中的西燕勢力談談。
所以名震天下的李二把他的旗號一亮,拓跋氏的使者就來了。
使者是拓跋餘慶的兒子拓跋天保和侄子拓跋天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