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萬鐵騎奔湧而來,如同一片烏雲,遮天蔽日。‘巨大的馬蹄聲仿佛是烏雲中夾雜的悶雷,大地都在顫抖起來。’
數萬騎兵彙聚的聲勢,仿佛足以摧毀一切。
埃利弗之所以拋下以往用來打頭陣的劉胡之部漢軍,就是因為他覺得這次不需要。
因為以往麵對燕軍步騎合同作戰,都是要麵對燕軍利用輜重車輛連接在一起組成防禦陣勢,配合弓弩、長槍、大盾對抗突厥騎兵。
這種是中原王朝曆來對抗遊牧民族騎兵的非常有效的戰法。
衛青曾經就在漠北決戰之中,利用武鋼車結陣,擊敗匈奴。
《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於是大將軍令武剛車自環為營,而縱五千騎往當匈奴。”
大燕雖然是鮮卑出身,騎兵比例非常高,在邊軍之中更是超過了一半。
但也同樣學習了這種利用戰車結陣的作戰方式,而且這些戰車平素還可以用來運送輜重。
以步軍和戰車結陣正麵相抗,騎兵或者藏於陣中,或者伺機遊走,發揮機動優勢。
但燕軍直接放棄了戰車,又沒有提前進入陣地布置拒馬大陣,這不是天神相助嘛?
於是乎,這次挨利弗打算在漢軍麵前展現出突厥人的強大。
五萬突厥鐵騎在前,十萬劉胡之部漢軍在後,浩浩蕩蕩奔向燕軍。
雙方將近二十萬人,在幽州大地,華北平原,潮白河北岸,部署展開。
薛世雄高居右臂,朗聲喊道:“全軍列陣。”
四萬餘人的大軍在茫茫的草原分為四軍排開,前軍、左右兩翼及中軍,橫延數裡,這時所有人都感受到大地在顫抖,這是突厥人馬蹄在踏地。
戰馬開始不安,噴著響鼻,士兵們緊握長矛的手心攥出汗。
視線的儘頭,是一條黑線,那是突厥人騎兵。毫不停滯,鋪天蓋地,以勢不可擋之勢向燕軍席卷而來。
薛世雄嘴角浮現出一抹笑意,他估算的沒有錯。如今雙方都放棄了自己最為擅長的作戰方式,選擇直麵對手。
剩下雙方要比拚的,就是各自的勇氣和戰意。
“弓弩手準備!”薛世雄下達了第一個命令。
三千弩兵和五千弓兵同時上前列隊,弩兵在前,是直射。
弓兵在後,是拋射,遠近交錯結合。
燕軍的弩兵作戰,列成三排,卻並非是後世有名的三段式射擊,而是第一排的精銳弩兵負責射擊,而後麵兩排的弩兵則要負責填裝箭矢。
隨後交給第一排的弩兵射擊。
看著終於出現在射程內的突厥騎兵,燕軍的弩手在一聲令下之後迅速齊射。
上千支箭矢如飛蝗一般,射向突厥人的騎隊。
衝鋒最前麵的數百突厥人大部分被射落馬下,隨後弓弩箭矢交錯,密集的箭矢如雨而落,帶給突厥人的騎隊大量的傷亡。
若是以前的突厥人絕不對選擇這樣的戰法。
他們會在燕軍步陣外圍進行騷擾、恫嚇,或者以騎射襲擊,往往這樣的行動可能長達數個時辰,甚至大半天,乃至更長的時間。
等到陣中的軍隊疲累,注意力下降,內心恐懼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才會發動騎兵直接衝陣。
這種遊牧民族源於狩獵,而無師自通的戰術,有個非常經典的說法,“放風箏”
這次因為薛世雄放棄車陣,突厥人也沒有放風箏,而是直麵燕軍步陣,想要直接衝跨對方。
而燕軍的弓弩手在射完三支箭之後,立即跟後麵的長槍兵換位置。並拿出自己的盾牌和橫刀、骨朵等近戰武器,弓弩則被暫時的丟在地上。
而突厥人也在匆匆的放了一輪箭矢之後,就手持長矛、馬刀跟燕軍的步陣撞到一起。
燕軍的長槍手前出之後迅速結陣,若是沒有經過足夠的訓練和作戰,麵對突厥騎兵的衝鋒此時這些步卒已經被嚇得腿軟了。
但這些邊軍是常年駐紮在遼東柳城一線的精銳,與高句麗、突厥、契丹等蠻族作戰是家常便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