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北朝帝業 > 095 渭北大閱

095 渭北大閱(1 / 1)

推荐阅读:

初七人日轉瞬即至,而此時的渭北原野上諸軍也早已經彙聚於此,營壘校場都已經整造完畢。

此時渭北原野上所謂諸軍,主要是李泰從山南道帶來的人馬,以及所收撫亡散與從北齊交換回的戰俘。

之前李泰得到梁睿報信請援之後,先令高樂以五千人馬為先鋒奔赴河洛,以李裒率五千精兵進入武關,而自己則率領兩萬人馬同樣奔赴河洛。

第一輪的動員是三萬兵力,而當李泰大軍進入到河洛地區後便知中外府大軍棄九曲城而西逃,因為擔心局勢進一步崩壞而又傳令賀若敦再率一萬人馬集結於穰城待命。

雖然這一萬人馬最終沒有投入戰鬥,可是當李泰得知關中局勢崩壞的時候,一邊著李倩之與北齊進行接觸談判,一邊又著令賀若敦率領這一萬人馬往武關去。

隨後與北齊和談完畢,李泰也順利的進入了潼關,便再次命令山南道行台籌備人員物資以供他進入關中之後掌控局勢之用。所以接下來山南道又從沔北、漢中等幾個區域向關中輸濟人員物資,而隨之進入關中的兵力又有一萬人。

所以到如今前後進入關中的山南道人馬已經達到了五萬之眾,不過這五萬人馬其中有兩萬餘眾還是當年江陵之戰結束後被李泰扣留在了山南道的關中府兵。

江陵之戰結束後,儘管中外府幾番追討,但是山南道這裡諸多拖延,一直到了宇文泰舉兵東征之際,仍有三萬多名參與江陵之戰的關中將士滯留於山南。

事實證明李泰這一決定也是比較正確的,如果這三萬多名將士也回歸關中,少不了也要曆經這一次的兵敗和內亂。

中外府此番東征,投入兵力十萬餘,結果兵退潼關時卻僅僅隻剩下兩萬出頭的人馬。如果局麵至此沒有轉機,那麼也可以說自大統九年進行的府兵製建設成果被摧毀大半,關西霸府麵對的局麵較之大統九年邙山之戰要更加危困。

所以當宇文護母親向李泰請求從輕發落的時候,李泰才會無動於衷,因為宇文護作為宇文泰的遺命執行人和當時大軍最終決策人,當時做出撤離九曲城的決定當真是罪不容赦。

由於李泰入場及時,又成功扭轉局麵,在接下來與北齊的談判中又交換回了眾多的戰俘,僅僅經由他手解救回來的中外府將士就有五萬餘眾,大大降低了這場戰事所帶來的直接傷亡。

如果不考慮前半場的潰敗和關中的紛亂,這一場征事也可以稱得上是一場勝利。北齊方麵的直接傷亡較之西魏隻多不少,尤其還損失了晉陽勳貴元老的斛律金和其他一些重要將領。

而自從東西分裂以來便一直滯留關東的一些家屬人質也得以來到關西與家人團聚,除了那些鎮兵家眷們之外,還包括了不少隴西李氏的關東親故。

除了一些留守潼關、豫西等邊境的人馬之外,此番參加渭北大閱的人馬仍有十萬之巨。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和整編之後,那些經曆亡散和被俘的中外府將士們也都恢複了一些士氣,重新煥發出一種兵強馬壯的氣象。

當長安群臣拱從皇帝與唐公儀駕抵達渭北,看到校場上旌旗如林、人馬精壯的雄闊景象時,也都不由得精神一振。

之前種種人事騷亂與權位更迭都讓他們憂心忡忡,各種不好的猜測在心底湧生,隻覺得東征戰事發生這麼大的波折,最好的結果也得是元氣大傷。

至於說各種宣揚大勝的言論,也不過隻是唐公為了入朝執政而搞的輿情渲染罷了,大家各自心知,隻不過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各存默契罷了。

可是當這十萬大軍整整齊齊、士氣雄壯的擺在麵前時,這些臣員們那種稍顯悲觀和世故的想法才終於發生改變。原來傳言都是真的,唐公當真在河洛力挽狂瀾、轉敗為勝,一如既往發揮正常的狂虐北齊大軍!

相對於那些時流朝士們還要經過一番見聞和心思的轉變,渭北原野上這諸軍將士、尤其是被李泰救回關中的那些中外府人馬,心情那就熱情誠摯得多。

一待李泰的車駕出現在視野中,這些將士們便紛紛挺胸昂首,向著唐公車駕旗纛注目行禮,希望能被唐公視線注意到。當車駕行至近前時,不乏陣列前方的將領大聲呼喊道:“唐公威武!”

也有一些營卒並不知朝中爵名的改變,所以便捶胸呼喊道:“為大王效死!”

此類呼喊聲此起彼伏,將士們全都向唐公表達著忠誠和熱情,對於和唐公並車而行的皇帝陛下不能說漠不關心,也都有點視而不見。

李泰還有點擔心皇帝的情緒,然而皇帝自己卻樂嗬嗬的傾蓋笑談道:“之前還有擔心國事經此動蕩,恐怕人情久不能安。今見唐公於軍中聲望如日中天,唐公不愧鎮國巨擘!國事所托得人,朕亦心慰。”

無論皇帝這話是發自肺腑還是言不由衷,李泰聽的也都比較順耳。他如今做到了霸府權臣這個位置上,雖然時間還有點短,但是心態也在逐漸的發生變化。

就拿今天這場景來說,將士們當著皇帝的麵向他表達忠心,就很給人一種超越倫理道德的快感,這是他之前做的盧時所不曾有的感受。

拋開這一點噱念不說,麵對眾將士們的熱情表達,李泰也都給以充分的回饋。由於諸軍都是剛剛經曆過高強度的征戰,所以今天也並沒有安排什麼演戲對戰,僅僅隻是陣列檢閱一番,接下來犒賞諸軍將士才是重頭戲。

時下的府兵製還擁有著比較濃厚的私曲性質,府兵軍士多數都是鄉團武裝與豪強部曲。因此即便是有什麼犒獎活動,往往也都止於督將一級,至於督將會怎樣犒獎其營士,中外府是不理會的。而且自從府兵成軍以來,大規模的犒獎諸軍也是微乎其微。

不過如今被李泰解救回來的這些中外府軍士們,原本的部伍編製多數都被打散了,包括今天接受檢閱也是經過一番粗略整編的結果,督將與其營士們不再是原本的搭配。這也是不作高強度對戰演練的原因之一,因為站著還像回事,一動估計就要散了。

李泰當然不可能任由這些將士們再恢複原本的鄉裡和從屬關係,必然要進行新的整編,正好也與今次的犒賞結合起來進行。

由於這一次東征戰事中山南道和中外府將士的戰爭經曆截然不同,如果單純依照軍功獎授的話很容易就會造成落差和對立情緒,而且中外府人馬也根本沒有什麼功簿記載。

所以這一次李泰並沒有直接公布具體賞格,而是普賜所有參與東征戰事的將士為勳士。勳士不僅僅隻是一個榮譽稱號,隻要獲得了勳士身份,身份就高於普通營卒,並且獲得策勳述功的資格。

這一規定看起來有些多此一舉,有功必賞這難道不是一個治軍的常識?

還真不是,起碼在當下西魏這個府兵體係中,普通的營卒並沒有獨立計功、述功的資格,他們絕對的依附於各自將主,即便有什麼功勞斬獲,也都要記在將主身上,能夠獲得的隻是物質上的獎賞,但是身份地位如果沒有特殊機緣,一輩子都隻是一個大頭兵。

甚至就連物質上的獎賞分配都是不公平的,舊年江陵之戰結束之後,李泰拿著南梁國庫犒賞將士,這才將獎賞直接下沉到行伍之間。但普通營士能夠獲得的獎賞,也僅僅隻是最基礎一格的賞賜。反觀那些將領們,則一個個都盆滿缽滿。

兵戶丘八,不僅僅隻是一個重文輕武、觀念上的蔑稱,更因為經濟地位的喪失所帶來社會地位的喪失。北鎮軍頭們的飛升成功,不代表著整個鎮兵群體的地位提升。

更何況,當下的府兵製還僅僅隻是對鎮兵府戶製度的一個模仿與複製,仍未形成自己獨特的運轉內核,許多後續的製度規令仍待創建和推行。

曆史上,北周武帝宇文邕將諸軍軍士改為侍官,讓府兵成為天子侍衛,如此既淡化了府兵的私曲屬性,也抬高了府兵的政治地位。

可李泰眼下並不是皇帝,即便想要達成同樣的目的,那也不可能學周武帝。周武帝是皇帝,所以改軍士為侍官,你們都是我的侍從。李泰是鎮國大功臣,所以改軍士為勳士,你們都是我的小弟!

當諸軍軍士們在得知自己獲得了“勳士”這樣一個新的稱號之後,先是竊竊私語、小聲議論,然後諸行伍間逐漸的爆發出歡呼聲。

他們眼下還並不太清楚這個稱號更豐富的內涵,但僅僅隻是因為自己居然也能和那些柱國、大將軍們一樣獲得一個專屬的頭銜,來表彰他們的功勳和貢獻,這已經讓他們深感新奇和驚喜。

然而唐公向來豪邁,接下來仍然有驚喜等待著他們。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