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開發大西北從種子開始 > 第一百七十三章 財務狀況

第一百七十三章 財務狀況(1 / 1)

推荐阅读:

豐凱已經是國內最頂級的農機廠商之一。

所以東和農機農機具的更新和擴大都不是問題,麻煩的是農機手。

初成立時,東和農機不僅承接嘉禾內部的耕整地、播種和機收,服務的觸角還延伸到了周邊的區域。

如今,東和農機農機手和後勤服務加起來養了約兩百多人,各類機械器具和維修加油等設施三千餘台。

除了大中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等大型農機,還配套有深鬆機,旋耕機,各類青貯鍘草機,播種機等農機具。

覆蓋了牧草、小麥和玉米大豆等領域,

並建立了以深鬆整地、精量播種、中耕深鬆、機械除草、機械收獲、農機農藝相結合為主的機械化標準。

基本實現了耕-種-收的全程機械化。集農業機械銷售、維修保養、農機作業、托管服務、技術培訓、中介服務於一體,

成為了活躍在天南地北、田間地頭,極具現代化氣息的機械化部隊,堪稱一股農機洪流。

然而,近兩年,隨著集團的大踏步發展,尤其是阿魏戈壁的兩百萬畝土地,讓東和與外界的聯係逐漸斷裂開來。

這期間,國內的農機專業化合作社也如雨後春筍般崛起。

其中,東和的部分機手因為受不了常年呆在鳥不拉屎的偏僻地方,也有一部分機手回到家鄉。

這些人都是老手,在幾年的農機作業和服務中也積累了豐富的農事經驗。

回家鄉後,貸款買上一兩台豐凱的農機,承包幾十上百畝地,然後為周邊鄉鎮的農戶播種玉米、小麥,深耕土地。

既能解決周邊農戶的燃眉之急,還能賺上一筆服務費。

一年下來,這小日子過得也很是滋潤,還照顧了家裡人。

豐凱農機的品牌知名度也因此得到了大幅提升,因此,嘉禾對返鄉創業的機手也是鼓勵支持的態度。

而為了留住更多熟練的機手,東和農機在福利待遇上也作出了一些調整。

工資+社保+福利,平均每人每月的用工成本約兩千五,每年的保底工資支出約六七百萬元。

再加上維修服務、燃油、運費,每年農機的攤派成本,東和農機基本上隻能維持運營。

想要靠自身完成設備更新和擴大隊伍,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其實嚴格來說,東和農機也賺了,賺了一堆鐵圪塔。

兩三年的高強度運營和攤派,東和最初購置的幾百台拖拉機和機具現在都已經是零成本。

當天晚上,蔡斌獨自琢磨了很久。

東和農機基本上是張偉和他一手發展起來的,對裡麵的頭頭道道很是清楚。

也有自己的一套績效考核機製。

但他總感覺還不夠。

於是,第二天,一大早起來後,他就從金塔出發,才將將七點就到了集團總部。

恰巧看到老板從食堂吃完早飯出來。

他心裡莫名感到震驚。

老板這麼早就來了?

不是才出差回來嗎?

他連忙到食堂吃早飯,總部的食堂異常的豐盛,饅頭,麵條,豆漿,雞蛋,糊鍋…

員工可以自行選擇吃什麼。

蔡斌簡單整了份麵條,那勁道十足的口感讓他味蕾一亮,碗裡配的牛肉也是份量十足。

他卻沒心思過多的品嘗,三下五除二的吃完,就往老板的辦公室走去。

郭陽趕了個大早到了公司,吃了早飯,泡了杯茶,就開始研究財務報表,以及財務規劃。

但沒一會兒,就傳來了敲門聲。

“請進。”

“老板”

郭陽抬頭看去,隻見一個身材敦實的男子走了進來,愣了一下,才認出這是蔡斌。

“來這麼早?”

“那也沒有老板你早呢!”

“弄張椅子過來坐。”郭陽說道,一直以來,東和農機也都是放任張偉在折騰。

集團的各項耕作任務,每年也都能圓滿完成,還為豐凱農機的產品推廣做出了貢獻。

所以張偉回家鄉創業,郭陽一直挺肉疼,但也選擇了祝福,好聚好散,以後也肯定還有合作的機會。

沒過一會兒,蔡斌就搬了張椅子,在郭陽辦公桌對麵坐了下來。

這時,他才看見老板桌上整齊的碼了一摞文件。

蔡斌按下心中的情緒,開口說道:“老板,東和的這批農機,我計劃進行一次大更新。”

“說說看?”

“今年冬天和明年一整年的農機任務都很重,現有的機械和人力很難完成任務。”

“東和現在的負債還得差不多了,前兩批購置的獵豹拖拉機,以及一些配套機具,可以當二手機賣,能解決掉大部分資金,貸款也能解決一部分。”

蔡斌頓了頓,說道:“其餘的,可能還需要集團再支持一部分資金。”

郭陽挑了挑眉,想了一會兒後,才起身到牆邊的文件櫃裡找出了兩份文件夾。

其中一份是張偉走之前留下來的。

郭陽當時隻簡單的掃了一遍,後來就因為打假的事情給耽誤了。

他把張偉留的那份資料給了蔡斌,說道:“這個你也看看,張偉提的一些建議。”

郭陽則是看起了東和的統計資料。

截止2006年三季度,東和農業機械總值達到1.22億元,總動力17.9萬千瓦。

擁有大中型拖拉機307台,推土機3台,玉米播種機27台,玉米收獲機21台,牧草收獲機、打包機等215台套,植保機械,噴灌設備,開溝機,撿石機,抽沙機,運輸專用車……

一長串的固定資產名單。

有些還統計了作業麵積。

比如那兩台芬特930,這些年大展身手的機會可不少。

四年時間,每台的累計作業麵積都已經上百萬畝,以購買成本來算,早就收回了成本。

不過其主要配套的液壓翻轉犁,目前基本快處於報廢的狀態。

而且沒法修,

一是因為是進口設備,二是當初郭陽用自然能量和機械碎片進行了改造,其幾十個犁鏵都得到了極大的加強。

其一天不停歇的乾24小時,能深翻四五千畝的地。

不過長期在阿魏戈壁這種石頭遍地的戈壁荒漠上作業,也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刀片豁口甚至斷裂。

除了這兩台外,其餘也有很多農機的累計作業麵積達到了10萬畝以上。

按市場價算,這些農機早就賺了不少錢。

略微了解了會兒東和的情況,郭陽又翻了翻嘉禾今年兩年的項目情況。

不計算沙漠和阿魏戈壁的話,有約130萬畝土地涉及到開荒,還有大約100萬畝涉及到耕種收。

按目前的機械來算,確實很勉強。

然而,一直以來,嘉禾和幾大農墾公司,以及一些農機合作社保持了良好的合作關係。

靠著內部+外部的方式,完成了這兩年的開荒。

結合現有的情況。

郭陽清楚東和農機確實有必要更新設備,農機手隊伍也需要保持活力。

又等了一會兒,蔡斌也把資料看完了,臉上的神情極其複雜。

他沒想到張偉會想得這麼長遠。

郭陽見狀,開口說道:“張偉應該也是有了這些想法後,加上家裡的問題,才會想著回家鄉創業。”

此前,郭陽和張偉詳細聊過。

在農機服務這塊,東和靠著嘉禾這棵大樹,過了幾年好日子,未來三四年也應該會很輕鬆。

但以往的托管服務、中介服務、農機銷售等輕資產運營能力都沒了,市場競爭能力下滑得厲害。

另一方麵,油價上漲、人員工資上漲、管理成本上漲等等。

都將導致重資產運營的東和農機,會越來越像蹣跚走路的老人。

所以,在張偉的設想裡。

東和也要和市場化的專業合作社一樣進行改革。

機手也應和東和是一種合作的關係。

特彆是在收入分配和財務管理方麵,不能再以單純的作業麵積作為績效考核標準。

而是要為每位農機手分彆建立賬本,對作業麵積、作業用油、作業收入、配件費、維修費等收支情況實行單機結算。

機手乾了多少活、加了多少油、用了多少配件、花了多少錢都一清二楚。

讓農機手和農機實現深度綁定,調動農機手的積極性,讓機手多賺錢,同時也卷起來。

這些也就是剛才蔡斌看到的內容。

他這才意識到東和農機真正麵臨的問題是什麼,不單是完成任務,還要給公司節省成本、創造效益。

為什麼現在很多機手更願意出去單乾?

因為更自由,效益也更高。

拿一台進口的聯合收割機來說,價格在23~27萬元,政府補助三分之一。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