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南奕語氣平淡,似乎不是什麼豪言壯語。
但秦南衣聽在耳中,聽出其中不帶半分虛言的真誠之意,隻覺南奕對自己甚是自信。
因為,隻有經過仔細思索,哪怕與天下人相爭,都能以平常心相待,視一切艱難險阻為踏腳石,才能答出南奕語氣中的這份從容。
而且,南奕的自信並非狂傲,並非是妄自尊大、目無餘子的自以為是,而是以十分平淡的語氣做陳述。
愈是平淡,便愈是偉岸。
就仿佛,南奕明明還隻是凡人,就已經有著超然於世的心態,不為外物所擾,超然審視著自身經曆的一切。
此乃天生道子。
即天生的修道種子,擁有一顆無暇道心,意誌堅定,心思通明,幾乎不可能被心魔邪念蒙蔽心智。
秦南衣還是第一次見到,這種不應該存在於凡間的謫仙人物。
她陷入了沉思。
不過,從南奕進屋,一刻鐘的問心時間,基本也走到了儘頭。
不一會,房門再開,李太華重新來到了問心台外。
他傳音問道:“師妹,此子心性如何?”
“心性……”秦南衣歎道,“心性絕佳,堪稱是天生道子一般的謫仙人物。”
“評價如此高?”
“不該說評價,我當是沒那個資格。以南奕心性,煉精化氣的關隘怕是根本難不住他。或許過不了幾年,他就能拜入內門,被我等尊稱為師叔了。”
修行界,達者為先。
除非有明確的師徒關係,否則同個大境界內,一般都互稱師兄師弟;但若高上一個大境界,就該秦南衣、李太華,稱南奕為師叔了。
李太華聽得秦南衣如此說,心中不由一驚。
秦南衣黃階中品,尚在養氣期積累,倒是離入無相內門還早。但李太華黃階上品,已是蛻凡期小成境界,理論上隻等蛻凡大成、圓滿,就能晉升煉氣化神境,位登玄階。
可在秦南衣眼中,李太華卻未必能比南奕更快入內門。
這意味著南奕修行,將會是勇猛精進,幾乎不受關隘困擾,根本沒有瓶頸。
在此世,這種情況倒是並非不可能存在。
因為此世修行,修為積攢容易,理論上所有人都可以勇猛精進,一路晉升。
第(1/3)頁
第(2/3)頁
是以,修為境界,其實並不怎麼看修行年月。
比如像贈予南奕度厄令的許賢,年方三十九歲,已然晉入玄階上品。這類年輕的玄階修士,在此世其實並不少見。
但前提是修士須勇猛精進才行。
這四個字,說來簡單,做起來卻難。
每一次晉升突破關隘,不僅有殞命風險,更有可能誤入歧途卻不自知。自以為是勇猛精進,卻指不定什麼時候,便會被惡念魔障迷了心,墜入魔道,乃至淪為妖魔。
所以此世修士,大多重視心性與積累,偏愛厚積薄發、水到渠成的穩紮穩打。
但如果真有人可以做到幾年之內便連破藏精、養氣、蛻凡三關,完成煉精化氣境的修行……
“難道他就不怕行差踏錯?”李太華忍不住追問,想要再確定一下。
“從問心表現來看,應該不帶怕的。”秦南衣歎道,“師兄,我道心有些不穩,就先撤了。”
說完,秦南衣便從問心台另外一個出口離去了。
李太華愕然,沒想到秦南衣來問心南奕,竟反而會有些心神震動。
他亦感到一絲莫名的壓力。
不過,李太華心思一轉,很快就暗自笑道:「若是叫杜老賊得知,南奕乃天生道子,卻在得了度厄令的情況下拜入無相,定能讓老賊鬱悶三分。」
念及此,李太華心中訝意,立即化作了笑意。
聽到秦南衣問心後的評價,李太華確實有幾分驚訝。但他心態很穩,並不會因此嫉羨南奕。
因為修行乃是私事,隻取決於自己想怎麼走。李太華並不覺得自己規劃的道路有問題,自然也就不會當真嫉羨起尚是凡人的南奕。
畢竟說一千道一萬,南奕眼下也隻是個凡人,未必真的便如秦南衣預估的那般。
他自不會被莫須有的可能性給震住。
而李太華兩人神識傳音,對話隻在瞬息間。
此時,南奕才剛剛從問心台中走出。
從黑暗無光的房間中走出,重新感受到明亮的天光,南奕內心也微微有些雀躍:
「接下來,應該便是傳授道法了吧?」
他看向李太華:“請問先生,問心結果,可有說道?”
“你向道之心甚堅,卻是個修道的好苗子。”李太華打了個哈哈道,“日後無普通學子在場時,你也不必再喚我先生,直稱師兄即可。我等修士,不分入門先後,同處一階,便可以師兄弟相稱。”
第(2/3)頁
第(3/3)頁
南奕眨了眨眼,說:“那請問師兄,何為‘同處一階’?”
“不急,隨我去趟藏經閣,你自然便知曉了。”
很快,李太華引著南奕到了無相書院內的藏經閣,一棟三層高的樓閣。
在藏經閣一樓,有位老者正在掃地。
李太華招呼道:“魏師兄,這位是今年新入門的師弟,名南奕。”
南奕也急忙招呼了一聲魏師兄。
但掃地老者隻輕輕頷首表示聽到,仍舊自顧自地掃著地。
李太華似乎早就知道會這樣,不以為意,隻領著南奕往二樓走。
南奕跟在李太華身後,掃了眼一樓書架。
書架上有不少典籍經冊,但全都隻是普通書籍,並未泛有靈光。
很顯然,藏經閣對無相書院普通學子,也是開放的。
不過到了二樓,穿過數列書架,走至深處,卻是一間靜室。
室中立著一尊玉像,以及幾個蒲團。
步入靜室,李太華二話不說,跪坐在了蒲團之上。
南奕微微一頓,見隻是跪坐,也隨即找了個蒲團跪坐其上。
“此乃「九月司秘」,即西靈藏識源究月宰之玉像。我等無相仙門,正是受了司秘月宰的道法傳承。”
李太華說著,忽然頓了一下。
請月宰傳法,布置儀軌,當以銀元為媒,溝通月宰道意。
原本,這枚銀元該由受法者,即南奕出資。
但李太華之前,聽到秦南衣評價南奕為天生道子,思索之際,卻忘了提前告知南奕銀元之需。
被南奕催著一問,便將南奕直接帶到了藏經閣。
眼下,才堪堪想起這茬。
————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