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趙氏發家記 > 第472章 做客

第472章 做客(1 / 1)

推荐阅读:

《趙氏發家記》轉載請注明來源:思兔閱讀sto.ist

徐先和喝了口茶,一本正經的問道:“兩位小友,今日上門是為何事?”

蓉寶覺得有趣,樂嗬嗬道:“縣令大人,我們想問一下朝廷的糧倉。”

徐先和合了茶盞,把茶杯放到桌上,雙手置膝,眼眸微動,不解問道:“朝廷糧倉,你們問這個乾嘛?”

蓉寶先巴拉巴拉的將莊先生布置的課業說了一下,隨即把話茬子丟給嘉寶。

嘉寶說自己的想法,“縣令大人,我覺得各地都應該有糧倉。”

“哦,”徐先和饒有趣味的問,“為何作此想。”

嘉寶道:“今年糧價高漲,雖跟澄州水災有關,但最大的緣由,還是因為朝廷的一大半糧食都在澄州。”

徐先和點了點頭,“所言極是。”

“我爹說雞蛋不能全放在一個籃子裡,做生意是這個道理,做其它的事也是這個道理,這樣就算一個籃子破了,其它籃子裡麵也還有雞蛋。”

徐先和點了點頭,安靜的聽他繼續說下去。

“如果各地府縣都有自己的糧倉,這樣就算受災,衙門也能快速的管製糧價。”嘉寶聲音小了一些,“縣令大人,我聽你講過,衙門豐年儲糧……”

他問了一個雙方都心知肚明的問題,糧食放在衙門,一輩子都落不到老百姓的嘴裡。

就是澄州糧倉,大大小小的官員都是千挑萬選出來的,還設有督察、巡鑒兩司,每隔五年,大大小小的官員幾乎全部要換一遍,就是為了防止官員勾連。

因為澄州糧倉存的不隻是災糧,還有軍糧。

澄州糧倉在先帝手上建成,光是丈量田地就耗費了整整一年多的時間,更彆說遷居,修挖水利道路,足足耗費三年多的時間。

後麵由於官員和各地小氏族的阻力,又派了不少官員前去肅清道路,好在澄州勢力還沒有成大氣候,先帝手腕利落的拔蘿卜帶泥,把澄州洗了一遍。

先帝在位時,建糧倉都如此費時費力,更不用說如今了。

徐先和思索半晌,才斟酌著話語,隻說為了方便老百姓耕種,遷了不少村落,更彆說水利和墾荒。

不僅耗費人力巨大,還要很多錢。

嘉寶問,“縣令大人,你不是說朝廷要在潭州建糧倉嗎?”

徐先和的眼神迷茫,“我說過嗎?”

蓉寶肯定的點頭,“你說過,朝廷把流民遷往潭州是為了建糧倉。”

“是啊,可惜成不了。”徐先和歎了口氣,沒有好處的政策想要推行下去千難萬難。

嘉寶擰眉問,“為什麼?這不是好事嗎?”

“是呀,澄州老百姓可有錢了。”蓉寶希冀道:“要是建在我們這裡就好了,那我們村的人也會變的很有錢。”

她眼巴巴的問,“縣令大人,澄州種地是怎麼種的?收成很高嗎?”

“收成很高,主要是土地好,鬆軟肥沃

,稻田一畝可收五石多。”

蓉寶語氣驕傲道:“我家的稻穀也可以收五石多。”

徐先和笑說,“澄州高山少,到處都是可耕種的土地,還靠近朝廷,水路兩道皆可通行。花溪縣也不錯,但地方太遠了,去往京城要兩三個月。”

“那為什麼要建在潭州?潭州就在我們隔壁,離京城也很遠。”

“因為有人想要建在潭州。”

巡鑒司的權力很大,幾乎位同巡按,有代天巡狩之責。

徐先和淡笑著把話揭過,“你們先生布置都課業不是糧價一題,為何會想到糧倉?”

“我先生說可以大膽寫,那自然是想到什麼寫什麼啊!我覺得是糧食收成太低了。很多地方的糧食不夠吃,就要從外麵買,一旦買不到糧食,糧價自然就高。”蓉寶苦著臉道:“太難了,我想了十多天都還不知道怎麼寫。”

徐先和道:“糧價高的原因那麼多,你們為何隻寫一個?”

蓉寶眨巴了兩下眼睛,“還可以寫很多個嗎?”

“自然可以,你們認為對的道理都可以寫上去。”徐先和不知想到了什麼,突然笑了一下,“不過寫文章要給出見解,可不是讓你們去問先生的。”

“我們先生也這麼說,他說我們頭回寫文章,不要求多好,隻要能寫出一篇有理有據的文章,就是好事。”

徐先和看了兩個矮冬瓜一眼,“那你們還是隻寫一個見解就行了,免得雜亂無章,見解不明。”

蓉寶從徐縣令身上找了一股熟悉的感覺,“我們先生也是這樣說的,徐縣令,你真厲害。”

徐先和:……

“倒也不是我厲害,隻是你們這個年紀寫文章,確實益精不益多。”徐先和感慨,“少年淩雲誌,人間第一流,著實不俗。”

蓉寶撐著下顎,不死心的問道:“縣令大人,我們這邊真的不可以建糧倉嗎?”

“不可以。”徐先和手指向北麵,“你們知道那邊是什麼地方嗎?”

他似乎沒要得到什麼回答,便自顧自說道:“是邊關,手中肉不可喂豺狼。”

這句話小孩子顯然還理解不了,徐先和並未解釋,年紀太小,就算知道這個道理,也理解不了。

孩童尚年幼,正是眼含日月星辰的時候,不該盛滿雨水泥點。

徐先和見過很多小孩子,純真無邪,至純至善,除了玩耍就是吃喝睡覺,於他們而言,錢財權勢不如手裡一塊好看是石頭。

讓人見了,不禁恍惚的想,原來路上隨處可見之物,也能這麼珍貴美好。

蓉寶暫且沒有彆的事能做,就把自己理解不了的問題,或者不認可的道理都跟徐縣令講了一遍。

大到女子不能做官,小到為什麼家裡窮還要生很多孩子。

徐先和一度被問到語塞,倒不是答不上來,隻是大人思而既懂的道理,但對於小孩子來說,他們並不能理解。

而且答案未必是自己想要的。

蓉寶能問出來,就代表她內心的眾多不甘,隻是世道規矩如此,莫說是一個小小的蓉寶,就是大大的徐先和,都沒有絲毫辦法。

徐先和心中惋惜憐憫,但也隻能歉然道:“我才疏學淺,暫時沒有答案。”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