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 第165章我無能也,不及李都尉。
嬴政讓自己和都尉李信一起說如何攻打楚國,這明顯是為了考驗自己。這關係到自己未來能否上戰場,自然回答要慎重。
扶蘇的心思,都被嬴政瞧在眼裡。
這小子雖然年紀太輕,可是心思卻和大人一樣穩重,尤其是這心態上,寡人看扶蘇要比李信強多了。
嬴政將目光落在李信身上,李信隻是不愛耍心眼,並不是真的愚蠢。
他見大王有意讓自己先說,雖然明明已經察覺到了接下來發生的不會是好事,但是他能怎麼辦。
“大王,微臣以為,楚國是一個強大的國家。這攻打楚國這樣的大國,並不同於攻打韓國、燕國這樣的小國。”
“楚國人數眾多,他們舉國的兵力也勉強能夠和我們秦國能夠出戰的兵力相當。”
“而且楚國的地域地形,和中原國土很不相同。他們那一帶包括背靠的吳越之鄉,素來都是水網密布,連接成片。”
“不過隻要拿下楚國的都城壽春,俘虜楚王,其他的城池也就儘在掌握。”
“楚國雖然水域多,可是也有弱點。他們那裡一馬平川,竟是湖泊、沼澤和平地,根本沒有地形的掩映遮蔽。反而更加適合騎兵作戰。”
嬴政捋著胡須,“既然有沼澤,湖泊,如何還能適合騎兵作戰?”
扶蘇搶先答道,“可以等到秋冬之季。到時候下遊水位變淺,湖泊和沼澤都會乾涸水位下降,河床裸露出來。”
李信納悶,太子怎麼不講規矩呢,說了讓我說又搶我的話。“大王,臣也是這個意思。”
“看來你們二人在出兵的時機上倒是意見一致。”嬴政捋著胡須,眼神深邃。
趙高在側看著嬴政的神色,大王這是轉變了想法,有意要讓太子去戰場上試一試。
李信啊李信,你可不能在這個時候怯場。如果你表現得不如十六歲的太子,到時候就是他來指揮了。
趙高在一旁看著十分著急。
“大王,這出兵的時機固然重要。但是我們攻打楚國可要準備不少。這兵力、糧草的數量,都是要比過去攻打韓國、魏國、燕國、代國都要多的。”
“末將以為,攻打楚國,少說也得要四十萬兵力,到時候還得靠朝中老將掛帥,而末將仍舊願意為大王做馬前驅,衝鋒陷陣,直取楚國。”
“四十萬?”聽到這個數字,嬴政麵色陰沉下來。
嬴政持劍站起來了,他在二人麵前來回走動。
“你們可知道。在數月前,將軍王賁給朕上了奏簡,說是奏簡,可並不是奏述軍報。王賁問了寡人一個問題。”
“他問寡人是希望攻打大梁要快呢還是要慢。在那份奏簡呈報上來的時候,王賁已經帶兵圍困大梁三個月了。”
“天下人都說,大梁城果然固若金湯。而王賁怎麼做的,你們也都知道了。”
水淹大粱,死了不下三萬百姓。
扶蘇知道。
李信聞言也是一默。
大王這話的意思是,王賁做的比他做的要好。
“知道將軍王賁為什麼會問寡人這個問題嗎?因為他知道,我秦國連年發動戰爭,不僅需要籌備兵力準備攻打下一個國家,而且需要派遣大量的士兵去新占領的地方。”
“現在我秦國的版圖在短短五年之內擴張了兩倍以上,但是兵力無論怎麼擴充,戍衛邊疆這樣的事情,總是要靠老秦人。”
“其中的利害,寡人就是不用說你們二人也應該都明白。”
“寡人就對你們二人明說吧,戰爭到了這個地步,我秦國的國力已經所剩無幾。你們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
第(1/3)頁
第(2/3)頁
“寡人已經不再追求打一場多麼漂亮的仗,也不在乎這場仗未來是否名流千古。”
“寡人要的是贏,寡人要吞並楚國。”
“寡人需要的主帥是能以最低的代價,去奪取最多的城池。”
“燕、趙、齊、魏、韓、楚,這些國家舊日的領土如今無論是通過戰爭兼並還是君王所獻上的城池,都需要靠大量的兵馬鎮壓駐守。更不要說秦國的兵力分散到各地,這需要多少人馬、需要多少糧草。”
這些話落在寬敞的大殿裡,震懾著每個人的心弦。
“而攻打楚國,決定著寡人一統天下的大業能否完成。在你們到來之前,朝中眾臣已經商量了此事,曾有人建議寡人先攻打齊國,隨後再取楚國。”
“但你們知道朝中的大臣為什麼最後否決了這個方案嗎?”
“因為楚國比趙國還要強大!趙國在經曆長平之戰後元氣大傷,而楚國則一直因為地緣的優勢,沒有和我秦國發生過大規模的交鋒。”
“潛伏在楚國的間諜回報寡人說,楚國貴族早在趙國滅亡後就同心協力,共同籌備抵禦我秦國這樣的大事。”
“你們知道趙國滅亡都已經多少年了嗎?”
“隻有三年而已。”
“但是這三年的時間,足夠楚國人籌備充足的糧草,足夠楚國人掌握秦國的一切動向。”
“你們中,誰的方案能以最小的代價攻取楚國?”
“還是說,你們二人,都比不了王賁將軍。”
跪坐在台階下的李信,心中一股勝負之欲被激發起來。
李信鼓足了勇氣,他雙目似鐵一般冷,當即作揖,“若是臣掛帥,可以二十萬的兵力攻下楚國,將楚王押回鹹陽。”
嬴政聞言,臉上果然露出喜色。
“善。不是寡人不想打漂亮仗,是老天不給寡人機會。後方需要安撫,前方戰事隻能抽取有限的兵力。”
“李信,你果然是上天派來相助寡人的良將。”
聽到這話,李信會心的笑了,他要的就是大王的這句話。
嬴政高傲地抬起頭,他居高臨下地打量著扶蘇和李信。
誰能夠給寡人想要的,寡人就選擇誰去攻打楚國。
嬴政將目光隻落在扶蘇身上。
也許這一回,你猜錯了,寡人並不是要給你帶兵打仗的機會,是要你知難而退。
扶蘇在嬴政這種王之蔑視下,並沒有表現出退縮之意。
“李信帶兵二十萬伐楚,必敗。”
這句話忽地掉在殿裡,嬴政和李信的心頭都打起了千層浪。
“太子,難道您要用比二十萬更少的兵力去攻打楚國嗎?”
“非也。我要四十萬兵力,給我一年的時間,楚國可滅。”
嬴政和李信聽了,都呆住了。
“太子莫不是忘記了方才大王都說了什麼,眼下我秦國需要大量的兵力去駐守各地,大王能調派的兵力根本就是有限的。”
李信對扶蘇說著。
第(2/3)頁
第(3/3)頁
“那就讓秦國休整一年。原本連年征戰,國中就人困馬乏。”
嬴政聞言雖然惱火,但是他把扶蘇當做臣子一樣看待時,反而就忍得住這股怒氣。
“那你知不知道,如果寡人現在不一鼓作氣乘勝追擊帶兵去攻打楚國。楚國就會趁著我秦國休整之時,對我秦國發動突襲。據寡人得到的線報,楚國如今已經在這樣做了。”
不知道為什麼,當後人讀到某一段曆史時,總是用非常孤立的觀點看問題。
他們很少能夠看到事情的全局全貌,當看到某個曆史事件上出現某個人的名字,如果成功了就認為這件事都是事件主人公的功勞;如果失敗了,那這件事就是這兩個人的過錯。
事實卻並非如此。
並不是嬴政要急著攻打楚國,而是楚國做足了準備,而秦國朝著三個方向發動對外征伐的戰爭,早就消耗了秦國內部大半的積蓄。
現在是楚國是攻打秦國。
而嬴政根本拿不出那麼多兵力來。
扶蘇還是堅持道,“四十萬兵力,一年時間,楚國就會成為秦國的疆域。而花二十萬兵力,去了楚國必敗無疑,非但如此,我秦國還會精銳部隊損失殆儘。”
“等到攻打楚國失敗,楚人勢必驕傲,士氣大漲,到了那個時候,攻打楚國,就得舉國之力。到時候再攻打楚國,就需要五十萬、六十萬,甚至更多。”
單是聽到一個敗字,嬴政就已經心亂如麻。
而扶蘇還說了這麼多可怕的後果。
“你沒有帶過兵,你怎麼知道四十萬兵力攻打楚國就一定能勝利,而帶二十萬兵力攻打楚國就一定不能成功呢。”
嬴政望著扶蘇,他仿佛看到了繚在自己眼前。
“李都尉將兵二十萬伐楚,以少伐多,勝算並不大。”
“可我是秦國的太子,我的母親是楚國的公主,如果我去帶兵,攻打楚國的戰線後方必然穩定,而前方戰事也會因為是我堂堂秦國太子親自帶兵,所以士氣大振。”
“我可以讓四十萬的兵力發揮出六十萬兵力的效果。但是我做不到拿二十萬士兵去對抗百萬人口的楚國。”
“我無能也。不及李都尉。”
殿內一片靜默。
李信隻是側目望著扶蘇,太子真的年僅十六。他怎麼麵對大王的逼迫還能保持地如此冷靜,而且他說的句句都有很有條理,反倒是自己現在冷靜下來,沒有之前那樣的信心和底氣。
李信本來就心虛,現在反而被太子公然的一句,‘我無能也。不及李都尉’給震懾住了。
就是趙高也呆住了。他知道太子才華橫溢,但是沒想到他有這麼高的軍事天賦。談論對戰場整體形勢的考慮和把控時的氣場根本不輸給朝中那些燕然大將。
嬴政望著扶蘇,也是半天說不出話來。
“這麼看來,這件事需要由朝臣共同商議了。”
朝議?
讓大臣們在自己和李信的方案之間選一個。
“謝君父給兒臣機會。”扶蘇眼中閃著光。
突然忘記了,之前有很多關於嬴政和昌平君的矛盾沒寫出來,為了趕進度,後麵隻能插敘著寫了。唉,我這個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