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退婚你提的,我當皇帝你又求複合 > 第407章 風雨欲來!大戰將起!

第407章 風雨欲來!大戰將起!(1 / 1)

推荐阅读:

[]

101nove.com/最快更新!無廣告!

靈師師聞言,長長地歎息一聲,目光中滿是複雜與無奈。

“可……這終究是生死之局。”

“以我對穆起章的了解,他定然已在這場比武中設下重重陷阱。”

“他不會給蕭寧任何勝出的機會。”

“血咒追魂箭……這等秘術,隻要沾上一滴血,就會追魂索命,必定穿心。”

“縱使蕭寧有萬般手段,也未必能夠避過。”

她的聲音中透著深深的擔憂與痛惜,仿佛心中某種情感正被撕裂般痛苦不堪。

孟子衿微微抿唇,目光閃爍,沉思良久,方才緩緩開口。

“我也知曉血咒追魂箭的可怕。”

“但我始終相信,蕭寧不會輕易陷入這等局中。”

“他的智慧、他的魄力,他的決斷……絕非穆起章一人能夠左右。”

“穆起章這場比武,雖看似勝券在握,但我相信……他依然低估了蕭寧。”

“蕭寧絕非他想象中的對手。”

她目光堅定,聲音中透著濃濃的信心與決然。

“他可以戰勝北境數十萬大軍,可以孤身入雲州屠儘十萬敵軍。”

“他同樣可以在這場比武中,戰勝穆起章。”

“我們要做的,便是相信他,默默為他祈禱。”

“除此之外……彆無他法。”

孟子衿緩緩起身,走到亭台邊緣,望著那幽幽的湖水,聲音中帶著一抹淡淡的哀愁與期許。

“蕭寧,你一定要活下來……”

“你若死了,北境、瓊州、甚至整個大堯,都將失去最後的希望。”

“可我始終相信,你會帶著勝利歸來。”

“帶著所有信任你、敬仰你的人的期望,活著歸來。”

她低聲呢喃,聲音在夜風中散去,仿佛一片輕柔的雪花,飄散在幽靜的庭院中,飄散在這無儘的夜色之中。

靈師師輕輕閉上雙眼,深吸了一口氣,隨即緩緩站起身,走到孟子衿身旁,輕聲說道:“子衿。”

“你說得對。”

“我們要做的,就是相信他。”

“蕭寧既然能走到今天,他定然不會輕易倒下。”

“他的意誌與決心,足以支撐他從這場生死比武中全身而退。”

“我相信……他一定會贏!”

靈師師的聲音中透出一股前所未有的堅定與決然,仿佛一抹熾熱的火焰,在這寒冷的夜色中燃燒起來,驅散了所有的陰霾與恐懼。

孟子衿微微一笑,輕輕點了點頭。

兩人對視一眼,皆從彼此的眼中看到了濃濃的信任與期許。

那是對蕭寧的信任。

也是對這場命運之戰的期許。

風依舊拂過,卷起了幾片枯黃的落葉,在兩人身旁輕輕飄散開來。

而那兩道纖細而倔強的身影,依舊佇立在亭台上,

遙望著那深邃的夜空,仿佛在等待著某個歸來的身影。

她們相信,那個她們傾佩的男人,必定能帶著勝利,帶著所有人的希望,踏著黎明的曙光歸來。

……

京城,東郊,清溪書院。

這座書院背靠青山,四周竹林掩映,溪水潺潺,仿佛與塵世隔絕一般。

院中古木參天,亭台樓閣掩映在翠綠的林木之中,院門外石板小路上鋪滿了細碎的落葉。

清晨的霧氣尚未散去,白茫茫的霧氣籠罩在整個書院中,仿佛為它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麵紗。

道一站在書院門外,微微抬起頭,望著那兩扇緊閉的朱紅色院門。

儘管他在北境戰場上曾與敵軍廝殺無數次,麵對過生死間的絕境,但此刻站在這座書院門前,他心中竟生出一種莫名的緊張與不安。

因為——這裡,是秦玉京當年來大堯時,所建設的書院。

秦玉京,乃當今大祁國武學第一人,大同學派的領袖,被譽為“大同學宮山長”的頂尖高手。

自大祁建國以來,大同學派便一直被奉為國學之首,其拳法、兵學、謀略之道,無一不是當今天下最頂尖的存在。

而秦玉京,正是這門武學派係的執掌者。

他不僅是大祁國無數武者心目中的武學泰鬥,更是當今天下唯一能夠在武學修為上力壓眾生,穩居武學之巔的傳奇人物。

這樣一位如神祇般的存在,如今卻來到了大堯京城,這其中的用意,早已引起了無數人的猜測與揣測。

道一深吸一口氣,緩緩伸手,輕輕叩響了書院的大門。

“咚……咚……咚……”

三聲低沉的敲門聲回蕩在寂靜的林間,仿佛驚動了這幽靜的書院。

片刻之後,大門被人輕輕推開,一名身著書童服的少年探出頭來,目光警惕地打量著道一。

“請問閣下是……?”

道一微微一笑,拱手行禮,語氣恭敬而溫和。

“在下道一,是大同學宮的弟子。”

“奉命前來拜見師尊秦掌尊。”

書童聞言,目光微微一閃,隨即露出幾分恭敬之色,輕輕點頭。

“原來是道一師兄。”

“師尊早已吩咐過,若師兄前來,便直接帶入後院相見。”

“請隨我來。”

書童說著,緩緩推開大門,帶著道一穿過前院的回廊,沿著蜿蜒的石徑,向書院的深處行去。

道一跟隨書童緩步前行,目光不由自主地四下打量著這座幽靜而雅致的書院。

書院中,古木蒼翠,竹影婆娑,四周環繞著低矮的圍牆與高聳的山石,隱隱透出幾分悠遠的書卷氣息。

他曾多次聽師兄們提起過這座“清溪書院”,這是師尊多年前親自設計建造的書院,布局精妙,結構嚴謹,宛若世外桃源一般。

書院的正中,有一座三層高的書閣,閣頂用青瓦覆蓋,簷角懸掛著幾盞風鈴,微風拂過,風鈴聲輕輕作響,仿佛在訴說著這座書院的古老與寧靜。

而在書閣旁邊,則是一座寬敞的演武場。

演武場的四周環繞著高大的石柱與圍欄,中間鋪設著細膩的砂石地麵,空曠而寬敞。

據說,當年無論是大同學宮的弟子,還是外來的武林中人,都曾在此切磋武藝、比試技藝,留下了無數傳說與故事。

道一一路走過,隻見演武場上空無一人,唯有幾隻鳥兒在石柱上棲息,時不時發出幾聲清脆的鳴叫。

他的心情也漸漸平靜下來,眼中閃過一抹淡淡的懷念。

“真沒想到,師尊當年來到大堯,隨手所創立的書院,竟依舊保留著原貌。”

“我自入學宮後,便一直聽師兄們談論這座清溪書院,如今得以親眼所見,果真是幽雅寧靜,與世隔絕。”

“難怪師尊初來京城,就馬不停蹄的趕到這裡,在此歇腳了。”

道一心中感慨萬千,目光微微閃動。

就在此時,書童的腳步突然停了下來,轉過身,恭敬地指向前方那座古樸的竹亭。

“道一師兄,師尊正在竹亭中等候。”

“您請——”

道一點了點頭,深吸一口氣,緩緩走向那座竹亭。

竹亭中,青竹環繞,清風徐來,一位身著青袍、須發皆白的老者正負手而立,靜靜地望著眼前那片青翠的竹林。

他的身影雖然看上去有些單薄,但卻透著一種深沉而悠遠的氣質。

那是一種經曆了歲月洗禮與風雨沉澱之後,方能散發出的無儘威嚴與底蘊。

這位老者,正是當今天下最負盛名的武學泰鬥——秦玉京。

“師尊。”道一緩緩走到竹亭前,俯身行禮,聲音中透著濃濃的敬意與恭敬。

“弟子道一,特來拜見。”

秦玉京聞聲轉過身來,目光中帶著幾分溫和的笑意,輕輕點頭。

“道一,許久不見。”

“自你被派往大堯,追隨昌南王之後,已有數月未曾謀麵。”

“如今再見,你倒是比以往更沉穩了不少。”

他的話語中透著幾分淡淡的關切與欣慰,仿佛一位長者在審視著自己多年未見的弟子。

道一微微抬起頭,目光中閃過一抹複雜的情緒,輕輕點頭。

“多謝師尊關心。”

“弟子此番前來,是奉命向您彙報有關於昌南王蕭寧的近況。”

秦玉京目光微微一凝,眼中閃過一絲好奇與探尋的光芒。

“哦?蕭寧?”

“自從在天機山,得知蕭寧被評為‘甲子魁首’後,我便來到了京城,一路上對他多加關注。”

“他年紀輕輕,便能在武學、兵法、謀略之道上皆展現出不凡天賦,著實罕見。”

“而這次北境之行,聽聞他以一己之力平定叛亂,更斬殺北境悍將魯通。”

“如今回到京城,又與穆起章簽下生死比武之約。”

“這等膽識與氣魄,確實讓我越來越看不透他了。”

秦玉京輕輕搖了搖頭,眼中帶著幾分深思與感慨。

“道一,你是學宮之人,亦是昌南王麾下的軍師之一。”

“你如何看待此人?”

他的聲音平和而緩慢,卻透著一股無形的威嚴,仿佛一雙銳利的眼眸,已將道一的內心看得通透無比。

道一深吸一口氣,神色微微凝重,沉聲說道:

“師尊,昌南王的決斷,遠比我等所想象的更加堅毅與決絕。”

“至少,傳聞中的所謂紈絝,是斷然不可信的!”

“他不僅僅是一名王族貴胄,更是一名真正的將才與統帥。”

“在北境,他身先士卒,以身作則。”

“他不僅武藝高強,更精通兵法、戰陣之道。”

“短短數月,便將北境叛軍徹底擊潰,這樣的統帥,絕非僥幸。”

“弟子雖曾聽聞他獲甲子魁首,名震京城,但直到親眼見證他的戰場表現後,我才真正明白,為何他能被評為甲子魁首。”

“他的

每一次決策,每一場戰鬥,都是以最精確的判斷與最果斷的行動完成。”

“這份膽識與謀略,甚至不遜於當年的秦川大將軍。”

道一說到這裡,目光中透出濃濃的敬佩與欽佩。

“他不僅深諳大局之道,更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尋找到敵人的弱點,並給予致命一擊。”

“弟子認為,昌南王絕非普通的王族子弟。”

“他若得機遇,將來定能成就一番不世之偉業!”

秦玉京聞言,目光微微閃動,隨即輕輕笑了笑,點了點頭。

“看來,你對昌南王的評價很高。”

“不過,你說得對。”

“我從未小看過甲子魁首的評價。”

“能讓天機山如此斷言的,無一不是天賦異稟之輩。”

“而昌南王,竟能在天機山測算出他日後將成為一代雄主,足見其潛力之深。”

秦玉京背負雙手,緩緩轉過身,望向那片翠綠的竹林,目光中透出一抹深深的探究與好奇。

“道一,你要記住,你此番前往大堯,最重要的任務,不是協助昌南王平定北境。”

“而是觀察他,看看他究竟是否如天機山所言,是當世不世出的雄主。”

“若他真有此等潛力,我自會將他納入我的棋局之中。”

“若他不過如此,那也不過是我行走這盤棋局中的一顆閒棋罷了。”

“繼續為他效力,繼續觀察下去。”

“我倒要看看,他蕭寧,究竟有何過人之處。”

秦玉京輕輕撫須,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仿佛在為眼前這盤棋局暗自揣測。

“若他真能在這場比武中全身而退,那或許……”

“整個大堯的格局,都將因他而徹底改變。”

道一目光一閃,微微躬身,恭敬地應道:“弟子遵命。”

“師尊放心,我定會繼續追隨王爺,洞察一切!”

秦玉京微微點頭,臉上浮現出一抹淡淡的笑意。

“去吧。”

“他能有你這樣的追隨者,倒也是他的福分。”

“但記住,不論發生什麼,都要將自身安危置於第一位。”

“切勿因一時的情感而失了大局。”

“你,是大同學派的弟子,是我的學生。”

“也是我未來在這棋局中最重要的助力之一。”

他聲音中透著幾分嚴厲與關切,仿佛一位嚴父在叮囑自己的孩子。

道一聞言,心中微微一暖,眼中閃過一抹感動之色。

“弟子謹記師尊教誨。”

“定不辱師門之名!”

他說完,深深一揖,隨即緩緩退下,轉身向書院門外走去。

秦玉京望著他的背影,眼中閃過一抹複雜的光芒,喃喃自語。

“蕭寧啊蕭寧……”

“你究竟……還能為這盤棋局,掀起怎樣的波瀾?”

他聲音低沉而悠遠,仿佛在詢問著那深邃的夜空。

而在那片竹林深處,風聲輕輕拂過,竹葉沙沙作響,仿佛在為這風雲莫測的局勢低聲歎息。

……

三日後,京城中正門前。

這座象征著大堯王朝威嚴與權力的巍峨城門,今日已成為整個京城最為矚目的焦點。

天剛蒙蒙亮,城門四周便已是人山人海,密密麻麻的百姓如潮水般湧向城門廣場,將偌大的空地圍得水泄不通。

熙熙攘攘的身影在清晨微涼的空氣中不斷晃動,仿佛整座京城的百姓都傾巢而出,隻為目睹這一場決定朝堂命運的生死對決。

此刻的中正門上,朱紅色的城樓在朝陽的映照下散發著肅穆的光輝,城牆上懸掛著大堯皇室的金色龍旗,迎風獵獵作響,仿佛在向所有人昭示著這座城池的尊貴與威嚴。

而城門外,偌大的廣場上,早已搭建起了一座高高的擂台。

擂台四周,四根通天的石柱高高聳立,柱身上雕刻著盤龍紋飾,柱頂還懸掛著四盞巨大的銅燈,燈中燈火熊熊燃燒,仿佛在昭告這即將到來的生死之戰。

擂台中央,用青黑色的巨石鋪成的台麵在陽光下閃爍著淡淡的冷光,每一塊石板之間的縫隙都被填得嚴絲合縫,仿佛在這擂台上,所有的退路與猶疑都被徹底封死,隻留下那無儘的鋒芒與殺意。

“哎,你們聽說了嗎?”

“昌南王居然真的答應了穆大人的生死比武之約!”

“他這是瘋了吧?穆大人在決戰五王之時,已然展現出了天人境的修為啊!”

“是啊,這等境界,豈是尋常人能夠匹敵?”

“更何況,穆大人乃京城權勢之首,手握皇室密令與前朝秘術——血咒追魂箭。”

“傳聞此箭一旦射出,必定穿心,無人能擋!”

“就算昌南王再有勇氣,也不可能避得過這等秘術的鎖定吧?”

擂台四周,百姓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所有人眼中都充滿了濃濃的疑惑與擔憂。

儘管昌南王蕭寧自北境平亂歸來,聲勢如日中天,但他畢竟年紀尚輕,修為亦未顯露,麵對穆起章這位老牌強者,眾人心中難免感到不安。

“我看這場比武,勝負已分。”

“昌南王雖勇,但與穆大人相比,終究還是少了幾分沉穩與深謀遠慮。”

“穆大人當年平五王、定北疆,早已是權威天下的頂尖強者。”

“更何況,他此次提出比武之約,本就是蓄謀已久。”

“昌南王入局,實在是太過魯莽。”

一名身穿青衫的中年男子輕輕搖頭,語氣中透著濃濃的惋惜與無奈。

“哎……但凡昌南王稍微退一步,與穆大人周旋,也不至於將自己逼入這般絕境。”

“如今,比武之約既定,便是生死一線。”

“這一戰,若昌南王勝,還能趁勢掌控朝堂。”

“可若敗……恐怕他便再無翻身之日了。”

“我聽說,穆大人手中有一件前朝秘術,名為血咒追魂箭。”

“此箭乃前朝王室秘寶,箭頭被施以血咒之力,一旦沾染目標鮮血,便會追魂索命,直至將目標氣機徹底鎖定、穿心而亡。”

“當年先皇意圖奪取此箭,便被其咒力反噬,差點喪命。”

“由此可見,此箭的威力絕非尋常。”

“昌南王就算再如何英勇,也難逃此箭的追殺吧?”

他身旁的幾名百姓聞言,皆麵露驚愕之色,紛紛低聲議論起來。

“那若穆大人動用此箭,豈不是必勝無疑?”

“看來昌南王此戰……凶多吉少啊。”

“哎,昌南王年紀輕輕,已然功勳卓著,卻為何要與穆大人硬碰硬呢?”

“莫非,真如傳聞所說,他隻是仗著一時威望,想要趁勢奪權?”

“可他畢竟太年輕了啊……”

眾人的議論聲此起彼伏,像是一陣陣洶湧的波浪,迅速蔓延開來,席卷了整個廣場。

而在廣場的另一側,幾名身披甲胄的大堯軍士肅立而立,目光冷冷地掃視著四周熙熙攘攘的百姓,麵色嚴峻,仿佛在壓製著即將噴薄而出的殺意與怒火。

“這些愚民,懂什麼?”

“王爺若非為大堯百姓,怎會冒如此風險,與那老狐狸穆起章生死對決!”

“隻盼王爺能平安歸來……”

軍士們的低語聲中透著濃濃的憤怒與無奈,目光不時望向擂台方向,眼中滿是擔憂與不安。

忽然間,一陣震耳欲聾的鼓聲驟然響起,將所有人的目光瞬間吸引到了擂台中央。

“咚!咚!咚!”

每一聲鼓響,仿佛都在敲擊著人們的心臟,讓廣場上瞬間陷入了一片詭異的寂靜。

原本喧囂不已的議論聲戛然而止,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不轉睛地望向擂台。

隻見擂台兩側的通道緩緩拉開,兩道身影從兩邊同時踏入了擂台。

左側,是一身紫金甲胄的穆起章。

他步伐穩健,目光深邃而冷冽。

那如雕刻般剛毅的麵龐上,帶著一絲難以掩飾的傲然與不屑,仿佛此刻站在擂台上的,不是來應戰的挑戰者,而是俯視全場、威壓八方的王者。

穆起章目光冷冷地掃過擂台下方,那數萬圍觀的百姓與軍士們,無形的威壓頓時自他身上彌散開來。

“那便是穆起章……當年隻身匹馬,踏破北疆的英雄?”

“他果然不同凡響!”

“如此氣勢,便是隔著擂台,都讓人感到窒息!”

百姓們紛紛低聲驚歎,目光中透著濃濃的敬畏與懼怕。

而擂台右側的另一道身影,身著銀白色的戰袍,銀發如雪,雙眸如電,宛如一柄出鞘的利劍,鋒芒畢露。

那!!!

正是昌南王!!!

蕭寧!!!

他腳步輕盈,步伐沉穩,渾身上下透著一股傲然與冷峻。

他的身影雖看似單薄,卻宛若一座無法撼動的山嶽,佇立在擂台上,麵對著穆起章那無形的威壓,絲毫不為所動。

風雨欲來!

大戰!!!

將起!!!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