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聖女來時不納糧 > 第一千零二十章 風車地的聖道宗

第一千零二十章 風車地的聖道宗(1 / 1)

推荐阅读:

1454年,7月初。

風車地剛剛擺脫戰爭的陰影,進入了貨運繁雜的夏季。

原先蕭索的碼頭匆忙起來,帆林在碧藍的海麵上緩緩移動。

來自西蘭乃至王庭的船隻依舊出現在碼頭,半人馬黑幫與諾恩黑幫還是在街頭火並。

沿岸的倉庫鱗次櫛比,外牆上懸掛鑄鐵吊杆用於裝卸貨物。

而走在這些倉庫的外牆陰影下,吉耶爾·奧萊治壓低了帽簷,匆匆從談笑的法蘭士兵們身旁走過。

儘管看起來好似與之前沒有半分不同,可他還是能清晰地感覺到法蘭軍團入駐帶來的變化。

首先,就是大批市政廳內說萊亞語的人被驅逐出了風車地。

隨後,便是對人員集會以及夜晚出行的嚴加看管。

最後,就是街道上的萊亞人的商鋪往往在一夜間改掛了法蘭的鳶尾花旗幟。

這並不是說,所有萊亞人都從政界或商界被趕走了,不少改換門庭的人都留了下來。

在此之外,為了籠絡本地人,大量本地的風車地貴族與城市教士經過推薦製,進入市政廳。

由於法蘭人清晰萊亞人的行動,導致各地市政廳都出現了程度不一的混亂,居然讓不少聖道宗的僧侶混了進去。

如吉耶爾,一名聖道宗的信徒,就經由市民們的一致推薦,成功變成了市政廳秘書。

對於聖道宗這個神學派彆,法蘭上下的態度一直相當曖昧。

既不提倡,也不打壓。

這個態度,同時也是整個帝國神學界對聖道宗的態度。

在聖座城陷落,三重冕與聖櫃失落,尤其是教皇詭異地自殺後,更是讓整個帝國宗教界陷入了大混亂。

彆的信徒自殺倒沒什麼,可教皇自殺就真的說不過去了。

結合上聖座城陷落這一事件,在無數迷信的信民以及教士僧侶看來,就是審判日的前兆。

所以可以說帝國的神學界甚至是思想界都是一片混亂,雖然已然從戰爭中抽身,卻是趕不及圍剿聖道宗了。

這才形成了風車地詭異的宗教氛圍,隻是大家都明白,這樣的氛圍其實持續不了多久的。

沿著鱗次櫛比的倉庫走了許久,街道上的穿著鳶尾花罩袍的士兵越來越少。

最終,吉耶爾四處看看,趁人不注意,拐入了一個小巷之中。

小巷中天空逼仄,陰冷的牆麵爬滿青苔,踏著石板向前走了一陣,來到一處民宅前。

吉耶爾左右看看,小巷兩側路口都沒看到有人經過或跟蹤,才敲了敲窗戶。

“是我,吉耶爾。”

“今日香料多少錢?”

“10個第納爾。”

刷著綠漆的橡木門打開,吉耶爾跟在瘸腿的退役老兵身後,走入了這間民宅內。

在民宅的客廳內,滿滿當當擠了快有三十人,有的人還有一張椅子,有的沒坐隻能站著。

而站在方格玻璃窗前,卻是一個粗壯到看起來不像是神甫的男人在布道。

“……聖座淪喪,三重冕失落,兩位對立教皇,如今的彌賽拉教怎麼會成了這副樣子?”

“究其根本,就是教士不像教士,貴族不似貴族。”

“教士有傳教向善的責任,可是各個主教都是滿腦肥腸,貪腐成風。”

“貴族本有守土保民的天職,更是棄地入城,對農夫無限剝削。”

“如果教士貴族各安其職,帝國怎麼會有這樣的內戰動蕩?怎麼會讓聖座城赤果落在食人魔眼皮底下?””

“那麼,再問教士與貴族為什麼會如此墮落?就是因為人心本惡,本有原罪。”

“本該監督審判原罪的便是教士,結果教士與教皇都被原罪吞噬。”

“是什麼造成這樣的結果?教義經文本意是好的,隻是被教會解讀壞了,我看應該是有學問的人才有資格解讀教義才對……”

徑直去廚房倒了一杯咖啡,吉耶爾才端著茶盤再次來到客廳。

他目光四處逡巡一陣,才找到了自己的弟弟瑪提斯·奧萊治。

“瑪提斯……”

“噓……”瑪提斯連忙豎起一根食指壓在嘴巴上,“聽萊明斯頓教士講話。”

吉耶爾卻是無奈,他知道弟弟是這位萊明斯頓教士的忠實擁躉。

儘管引瑪提斯改信聖道宗的人是黎塞留大主教,可他還是喜歡這位萊明斯頓教士的布道。

至於原因,隻要聽幾次萊明斯頓教士的布道就能明白。

“……事實證明,過往的教會已然落後,聖座城的覆滅就是預兆。

我們需要向聖聯學習,政教合一,建立新的教會。

所以,我們需要你們進入市政廳,進入市議會,說服市議員們集體重洗。

將整個城市變為教會,將所有市民變為教士信民……”

苦笑一聲,吉耶爾朝咖啡中加入了一小勺白糖。

這位教士說的簡單,實際就是在鼓動風車地自立乃至獨立。

風車地,向來是血肉王庭登陸東大陸的首選地,曆代大規模征戰十數次。

其中是非曲折,難以論說,但曆史學者們無不頭疼於其法理歸屬問題。

在艾爾帝國東遷之路上,帝國人第二個登陸的地方就是風車地。

此處本來是由一個名為哥特的部落構成,在帝國東遷之前,他們就已經逐漸艾爾化了。

經過多番周折,哥特人先是成立王國,然後被擢升為軍團,一度成為中央軍兩大派係之一。

另一個派係,就是賽利亞王國形成的帝國禁衛軍團。

在那個時代,這兩邊大軍閥,甚至能挾持艾爾帝國中樞,逼迫艾爾元老們向他們下跪。

乃至第三任聖座城大主教,完成了彌賽拉教基礎教義構成的聖皮埃爾,都被哥特軍閥所刺殺。

然而隨著哥特大叛亂的爆發,無數邊境軍屯軍團打著“反抗哥特佬,拯救諸元老”的旗幟,開始了大混戰。

哥特人被各大軍閥圍攻,最後被流放到了瑙安河以南。

他們與當地的小王國聯姻,形成了現在的法蘭王國雛形。

然而等到476年,王庭第一次血戰入侵,導致神聖艾爾帝國成立,風車地便被王庭奪走。

期間幾次與王庭的血戰,風車地被反複易手,一會被王庭占領,一會自治獨立,一會被法蘭公爵占領,過個十幾年又投靠了萊亞公爵……

在反複易手間,其原住民大量流失死亡,不管哪一方占據其地後,都要大肆輸入移民。

按照不少揶揄風車地人的地域黑來說,那風車地人都是“雜種”。

接下來,直到951年的奪回舊土戰爭,風車地才重歸於當時的法蘭王國之手。

其後百年,風車地都歸法蘭王國所有。

直到帝國曆1101年,當時的風車地公爵因為重稅掀起叛亂,最終獨立。

不過風車地公爵獨立後不久,百年屮字戰爭爆發,吸血鬼再次登陸風車地。

最後,在1283年,是由萊亞王國在戰爭中奪回了風車地,直到現在。

可以說,從951史觀來看,風車地的確是法蘭人的領地甚至是祖地。

如果從1283史觀來看,那風車地合該屬於萊亞人,畢竟是他們奪回來的。

甚至小部分風車地本地人,持有的1101史觀來看,風車地應該獨立才對。

幾次易手下來,風車地更是誕生出了相對獨立的民族意識。

除了1283年遷入的大量萊亞貴族與商人外,本地人基本都是視風車地利益高於王國帝國利益的。

正因反反複複被侵略,風車地人對帝國的信任度向來不高。

這就造成了萊明斯頓教士一類獨立建國的思想,是風車地本地人一致的期待。

其本質,與當初“千河穀自己的教皇”是一個類型。

吉耶爾同樣希望風車地能夠獨立,而不是在強國之間不斷易手,身家性命全部係於他人。

隻是他並不覺得,僅靠著說服市議會,能夠做到獨立。

風車地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強大,如果哪一天真要獨立,他們仍舊需要聖聯的幫扶。

起碼聖聯離他們很遠,還不至於吞並他們的土地。

又滔滔不絕地說了十幾分鐘,萊明斯頓教士才被會議的主持者老皮埃爾趕了下去。

他站在主位上,點了點人頭,滿意點頭:“既然都到齊了,我便要向各位通報一則來自聖聯的重要消息。”

聽到是來自聖聯,房間內的眾人都是屏息凝神。

“聖孫冕下,已然接受了格蘭迪瓦的挑戰,同時,兩人也向帝國宗教界發出邀請,將這次論戰作為第六屆大公會議!”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