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 第兩千七十六章:倭國戰事細節

第兩千七十六章:倭國戰事細節(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 第兩千七十六章:倭國戰事細節

“吾皇萬歲萬歲”

謝恩的歡呼聲還在耳邊,隆慶到底還是要臉皮的,揮手幾次後轉回皇宮了。

眼看要過年了,難得來了一個好消息。雖然自己知道是名不符實,但這樣虛空造牌,平白讓天下人欠皇室恩情的事,還是很值得慶幸的。

許儀這個暫且隨身的太監也是懂事的,趕緊踢了踢一路的起居注史官。

這麼大的善政要是記錄下來,往後千百年,大明也能在仁義上立穩腳跟。有起居注史料為證,這是鐵證了。

跟在隊伍最末的史官,哪裡還用許儀提醒,早就已經大書特書了,四個字,四個字的,什麼“蠲免萬萬,文成武德,仁君賢臣,萬民生佛。”

怎麼好聽怎麼來。

倒不是小史官太想進步了,而是他也聽到大明居然破天荒地拿出好幾百萬兩銀子救災。要知道,就眼下,朝廷財政還在鬨欠荒呢,勒緊褲腰帶居然是去救災?原本有些微詞的小史官現在是一點怨言也沒有了。

----------------

打開乾清宮的大門,先前的歌功頌德再也聽不見了。

朝廷的煩心事再一次襲來。

現在有了槍炮,要不要開打朱雀國呢?

其實從隆慶的內心來講是不想打的。但這不是要維護天朝威儀嗎?

算了,本來能拖一天是一天的原則,隆慶再次翻出來自己珍藏的彩色油畫不良繪本,咂摸起來。

就在隆慶翻看完一冊,正準備自己給自己加鐘時。

第(1/3)頁

第(2/3)頁

錦衣衛的人來報了。

朱七大喘著粗氣,將錦衣衛的密信遞給了許儀。

“朱七,你也是老人了,此事可當真?”

看完密信,隆慶是真的給這幫人整無語了。

石見銀礦那邊原本是大明與倭國國王合作,結果前段時間倭國國王被地方叛軍東西夾擊。眼看石見銀礦要失手,大明朝廷這邊立馬從永寧衛派了一個新晉的參將祖承訓帶著一個一千人的騎兵先遣隊去探探虛實。

結果這一探,差點直接把這一千精銳折在裡麵。

調查的結果有兩條,一條是倭國朝廷官員一味催戰,並且隱瞞五個大名聯合叛軍的實情。更有甚者,在遭遇戰的過程中,好些倭國武士當場叛變的。

祖承訓初到倭國,在事件礦區修整,本想著修整好後再探虛實。

結果被倭國一堆高官欺瞞慫恿著去奪回附近已經失手的大城,大田城。

祖承訓帶著一千大明精銳與一千倭國仆從軍,次日就奔赴了五十裡開外的大田城。

按照消息,敵人隻是流寇裹挾大名,既然是流寇就不可能長期占領城市,無非就是搶劫一波。現在已經過了大半個月,正常應該是搶完了。白撿一個奪城之功,何樂而不為呢?

結果出發當天就下雨了,可不是什麼小雨,而是傾盆大雨。

祖承訓當場就要掉頭,結果有隨行的倭國官員解釋,倭國以火器見長。叛軍也是如此。

大雨火器不響。而大明騎兵則以弓馬箭術為主,雖然也會受到下雨影響,但相比之下,好太多了。

就這麼一通瞎忽悠,祖承訓基本是冒雨在當日下午抵達了大田城下。結果發現,城牆上一個人沒有。

這不是早就棄城而逃是什麼?

第(2/3)頁

第(3/3)頁

再加上大田城原本就不高的夯土與石塊結合的兩米矮牆。這玩意,騎兵站在馬上跳頁跳上去了。叛賊棄城也是有道理的。

就這樣,祖承訓在城下清點人數,倭國仆從軍已經沿途失散到隻剩兩百人了。好在大明精銳兒郎一個不少。

將軍士分為三段前後在前隊確認安全後依次入城。

異變就發生在所有軍士入城後,祖承訓正準備直抵府庫好犒勞軍士,結果哪知道叛軍隱身於街邊兩側的平民房屋之中。

雖然上天降雨,可房屋裡卻沒雨。

於是乎,劈劈啪啪,頓時兩側的火槍齊發,整個大明先遣隊立刻就陷入絕境。

好在大明天兵終究是騎兵。雖然有倭國叛軍企圖封鎖城牆,但回撤後的大明天兵,立刻占領了城牆,據城牆而守,好為出城的大明騎兵提供弓箭掩護。

此戰,大明折損士兵三百人,其中就有據守城牆的六十名騎兵弓箭手。

末了還有倭國國主請求入大明庇護的請求。

調查的結果就是這個樣子,倭國國王的士兵,基本除了能吃飯外一無是處。行軍就失散,接戰就反水。

好消息是,至少證明,不是倭國國王為了收回石見銀礦而導演的圈套,看來,確實是情況萬分危急了。逼得這國主隻想跑路了。

? ?多謝多謝書友hpdw的推薦票

? (本章完)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