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 第兩千七十五章:三百萬兩銀子救災大善政

第兩千七十五章:三百萬兩銀子救災大善政(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 第兩千七十五章:三百萬兩銀子救災大善政

“三百萬兩救災銀?朝廷有發過錢嗎?怎麼算的。”

好家夥,這個謝恩奏疏,看得隆慶都有些不好意思起來。因為他壓根就沒記得自己有特彆批過專項救災銀。

內閣正常審批,最多能有個一兩萬兩銀子就頂天了。正當大明朝是金蟾呢,哪掏的出這麼多錢。

難道?

嚇得隆慶有點不敢相信,總不至於高拱為了自己的麵子背著自己私下結黨串聯資助了河南吧?

但戶部絕對拿不出三百萬兩銀子啊。記得每個月都有看,國庫餘額最多時也就九十萬兩。

好在很快,柳常青就貼心地列出了明細。

第一筆,朝廷蠲免河南黃河水災三府一州當年及往年積欠春秋兩季田稅商稅物稅,折色白銀累計九十六萬兩。

第二筆,朝廷蠲免三府一州當年及往年積欠春秋兩季王府勳貴田稅物稅,折色白銀累計六十七萬兩。

第三筆,朝廷蠲免三府一州當年及往年積欠徭役折銀,累計四十九萬兩。

第四筆,朝廷同意地方官倉救災,糧財物累計市價折銀三十三萬兩。

第(1/3)頁

第(2/3)頁

第五筆,朝廷同意協調臨近州府暫借三府一州衙門運營火耗折銀,累計二十五萬兩。

第六筆,朝廷同意征發臨近州府徭役一萬五千人,入三府一州維護秩序,糧餉與視同幫工工錢累計折銀十八萬兩。

第七筆,朝廷同意地方組織義民助捐,累計得銀八萬兩。

第八筆,朝廷內閣緊急撥款救災銀,六千兩。

總計296.6萬兩朝廷救災銀,有零有整,號稱三百萬兩救災銀,壓根就沒怎麼誇大。

看到柳常青這個算法,尼瑪真的不是來打臉反諷的嗎?

好在後附了一個說明,明細僅陳列給皇帝,交內閣與對外宣傳的隻有朝廷救災總額,好讓河南人永記朝廷恩德。

這,完全不按套路來的。諂媚到隆慶都有些接受不了的地步。

大明由於中央朝廷沒錢,一般救災撥款都少,主要是讓地方永官倉去救濟。翰林那筆往往就一句救災就了事了。事實上多數壓根就沒記載。

沒想到,現在六千兩銀子直接乾出三百萬兩的救災效果。

這樣真的好嗎?

很明顯,隆慶內心是拒絕這樣吹捧的。這要成為慣例,後世得鬨多大笑話啊。曆朝曆代也不見哪個皇帝如此厚顏無恥,沒有救災愣裝善人的,傳統的儒家仁義道德讓隆慶帝感覺脊梁骨都有些涼颼颼的,生怕將來誰來戳兩下就沒臉了。

第(2/3)頁

第(3/3)頁

但三百萬啊,這個名頭,隆慶現在太需要了。

有了這麼一個大義仁善的名頭,將來無論是征兵還是增稅,朝廷都會順利很多。因為百姓會自我安慰,雖然繳得多,但遇到大災大難朝廷的救災也會更多。

就在隆慶還在猶豫的時候,滕詳又補了一句:“主子,現在外麵已經知道朝廷三百萬救災幫助河南百姓,主子就是萬家生佛、道祖臨凡啊。通正門外,國子監的監生在河南監生的帶領下已經搭上旗子,集體去宮門口跪謝天恩了。這是他們的聯名謝恩奏疏,不過現在這些人還在宮門口,晚些主子是否去說幾句,免得學子們仰慕天恩,久等不至。”

“好,好,好,去見見學子。”

隆慶還能說什麼呢,本來自己還準備半推半就呢,沒想到已經傳得世人皆知了。雖然很想告訴世人自己這個皇帝沒那麼好。但現在既然木已成舟,就隻有坦然接受了。

“子茂(李如鬆字),你擬一個貢獻大小名單,就按戰爭中預計的用途與殺傷來

隻可惜隆慶早生了兩百年,要不然就能開開眼界,見到如此理所當然,厚顏無恥的皇帝了。排,第一名升工部郎中銜,第二三四五名升工部主事銜,其餘隻要有用皆可升遷,給你二十個名額。先給銜不給職,等工部出缺再說。”

隆慶帝急忙吩咐完李如鬆,趕緊出發,迫不及待去當一把聖人了。

? ?多謝多謝書友hpdw的推薦票

? (本章完)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