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 第兩千七十一章:悲催的高拱

第兩千七十一章:悲催的高拱(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 第兩千七十一章:悲催的高拱

杭州的一切雖然很多波折,但還算是平穩。

即使是那些在股市虧錢的,隻要自身工作沒問題,生活也過得去,無非就是家宅不寧而已。

但回到京城,眼看要過年了,這日子可就雲波詭譎多了。

臘月二十六,高拱第一年當首輔快收尾了,氣得一個人在內閣值房裡麵大罵。其餘的人完全不敢吭聲。

哪怕平日裡敢於說話的張居正也一聲不吭。

高拱完全想不明白,為什麼嚴嵩在時沒這麼多事,徐階在時也沒這麼多事,結果自己剛接手,事多得完全忙不過來,完全就跟燙手的山芋一般。

意外一件接著一件。一件比一件棘手。

首先是三月末泰西諸國的使臣國禮問題。非藩國覲見,怎麼搞,大明這麼多年還真的沒搞明白。

結果這事還沒完,就是徐家人整了出朱雀國建國了。

同樣還沒完,就是河南黃河決堤。

第(1/3)頁

第(2/3)頁

再然後就是西北羊毛紡織大停工,所有機器設備損壞嚴重。這可是高拱以首輔信用強行動用了三十萬兩銀子打造的西北羊毛紡織布局。帶動地方衙門乃至民間投資那就更多了。現在說不定趁著過年賭咒發誓罵高拱呢。

緊接著是倭國求援,天皇被打得快招架不住了,關鍵還是東洲那邊的大明逃難勢力支持的。

沒過多久就是東洲也建國了。甚至還來信說願意向大明稱臣,還與朱雀國說好了,到時一起組成大明聯邦諸國體係,隻要進了這個聯邦都是華夏正統,都是同胞兄弟。

除了這些,言官對浙江新學的指責就沒斷過。這些都是常規操作了,關鍵是下半年來,言官們居然調轉口徑批評其河南了。

這個轉彎直接讓高拱有些措手不及。

原本還想大力推廣河南經驗的,直接在六科那裡就走不過去了。

高拱原本是想把河南的經驗作為自己施政的一個工具的。結果沒想到直接一開始就有些行不通。

河南的最大經驗就是朝廷通過衙門與都律司雙重機構管到每一個人。可不是像以前地方所有的事情都扔給巡檢司,這玩意幾乎意味著地方完全是放養狀態。

新的改革,直接相當於是把權力從地方鄉老族老收回來。自然是困難重重。要知道,這些官員致仕後自然就是地方鄉老了。

這完全是在斷大家未來的財路。

以前大家都一個勁反對新學,還不是因為良民結社下麵,地方鄉老的作用空間有限。隻是兩相對比,發現河南這一套壞多了。

第(2/3)頁

第(3/3)頁

因為浙江,良民結社相互之間是獨立的,且跟朝廷衙門也沒有明確的隸屬關係。官員返鄉後還可憑借家族的規模在良民社團中占據優勢,另外猶豫杭州的各項政令複雜,回去了就靠解讀政令也能吃到一波紅利,多少是個退路。

而河南在基層是遊民無賴等組成的互助組,這些都是不要命的主,官員但凡有個回鄉,想拿朝廷身份壓人,跟血流五步比起來就不夠看了。

關鍵大明朝的祖製就是小衙門低稅收的。太祖皇帝當初就是覺得官吏越多,成本越高,對農戶百姓的欺壓越重,畢竟官吏又不事生產。所以定下了幾乎是各地最小規模維持運營的小衙門低稅收模式。這可是天大的仁政啊。這幫人現在拿祖製來反對,高拱還真沒有太多的手段可以回擊。

而且高拱也無非承諾朝廷的官吏就比原本的鄉老族老要官吏得好。

好在浙江還是比較給力,先後織造局與浙江衙門解送了五批稅銀,算是解了燃煤之急

但現在四處漏風就算了,從麓川撤回來的軍士還沒犒賞呢。

錢錢錢,銀子銀子銀子,作為一個標準的儒生,高拱從來沒有現在這樣渴望銀子過。難怪嚴嵩當年要拚命在地方搞各種強行攤派呢。

? ?多謝多謝書友江船星雨十年燈、hpdw的推薦票

? (本章完)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