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 第兩千五十七章:俞大猷的期望

第兩千五十七章:俞大猷的期望(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 第兩千五十七章:俞大猷的期望

剛回到布政使衙門,關於麓川戰事的更多消息則是雪片一樣傳過來。

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戚繼光從前線寄回來的手信了。

原來得益於杭州新發明的等高線畫法,戚繼光還創造性地用不同顏色代表不同的地表地貌。比如綠色代表森林、墨綠則是濃密的原始森林。

結果就是從上半年領兵駐紮對峙開始,戚繼光就在讓二十多個畫師晝夜不停地畫等高線了。

為的就是向朝廷闡明攻伐不易。

隻是後來朝廷層層加碼,又想要借麓川為跳板攻打朱雀國。戚繼光更要借此打消朝廷的心思了。

開玩笑,步行穿越幾千裡叢林去打仗,這是去送人頭還是打仗?送人頭都未必能送上門。那地方太潮濕了,又難以轉運,對現在已經大量依靠火器的明軍來說,純屬送命。

這東西,要是以前勸誡就難了,朝廷的一幫頭頭腦腦,隻會在地圖畫直線,然後表示這麼短的距離,一個衝殺就過去了。趕緊給我上。

有了這個等高線彩色地貌圖,朝廷特彆是內閣、司禮監就能直觀感受到地形有多不友好了。自然知道傍山走之字形盤山斜線。再考慮叢林,也就明白這是個什麼難度了。

第(1/3)頁

第(2/3)頁

而一擊即退也是戚繼光給朝廷的獻策。隻有把麓川王朝的國土讓給東籲國,其才能在此大麵積駐軍,也才能分散兵力,不至於那麼緊密地跟朱雀國站一起。

事實上,一個老牌王國,最近又實現了大擴張,怎麼還可能老老實實跟朱雀國合作。

後續,如果是安排海上攻擊就好了。

麓川這條線,如果真要走得花數十年修鑿出一條官道來才行。

看完了戚繼光的信,則好巧不巧又看到俞大猷的來信。

很明顯,朝廷是真的想直接海上強攻了。要不然也不會去找人試探俞大猷了。其實就在安南的楊將軍就是最佳人選,再不濟兩位嚴將軍也行。

但楊文將軍已經轉為駐地總督了,再讓其領兵,輸了還好,要是贏了,萬一尾大不掉怎麼辦?

兩位嚴總兵則因為貌似倭國那邊也有問題,兩人怕是還得留著防備那邊用兵。

這一圈下來,一盤算,打勝仗後還不會造成君臣相疑的,且經驗軍功威望足夠的就隻有俞大猷了。

總不能什麼都讓戚繼光上吧,萬一這人也有點徐家那樣的創業想法呢。關鍵是戚繼光辦事也太活泛了,完全具有創業的手腕。不像俞大猷,完全就是一個老實本分的將軍。想創業,怕也是給彆人做嫁衣。

第(2/3)頁

第(3/3)頁

而俞大猷被詢問後,第一時間就寫信過來詢問了。主要是俞大猷確實年邁了,這要真出征就得隨時做好船板裹屍的準備了。當然,萬一條件不允許,都不一定有船板。

俞大猷是見過之前趙真善的那些鏢師的。這次來問,自然是要問這些鏢師的整體實力、訓練周期、招聘難度、以及最近杭州流失的鏢師、火器工匠這些。俞大猷好以此推算朱雀國精銳的大致實力。

很顯然,雖然年邁,但俞大猷還是有些躍躍欲試的樣子。信裡倒是很直白,皇上拿了個侯爵做誘餌。

大明的功爵,彆看是個侯爵,這可是太稀罕了。從宣宗過後軍功封侯的一隻手都能數出來。排除明英宗前後年間的土木堡之變、奪門之變、曹欽之亂前後的,那就幾乎隻有蔣貴、朱暉兩人。

這要成了侯爵,豈不是成了大明兩百年間的第三人。這次戚繼光去麓川挨蟲蛇瘴癘,傳出來的風聲也就是個伯爵。

雖然俞大猷以前不在意這些,但現在看到後輩戚繼光都有了,也沒來由地期望起來。

? ?多謝多謝書友hpdw的推薦票

? (本章完)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