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對話千古,我長生的秘密被曝光了 > 第367章 行天室大祭,請帝君見證

第367章 行天室大祭,請帝君見證(1 / 1)

推荐阅读:

襄國的形勢變化之快,彆說一般人反應不過來,就連炎王齊都感到不可思議,無法理解。

當襄國的情報傳到前線,炎王齊沒有任何高興,拿著情報,坐在那裡久久無言。

他雖然料到襄國會出亂子。

料到襄國局勢會變壞。

但他唯獨沒有料到,襄國的局勢會壞的如此徹底,會壞的如此猛烈。

從祁天子的聖諭下達,到襄國新君登基,一分為二,僅僅過去三天時間!

三天啊。

一個國家就此分裂!

襄國的今日,是否會成為炎國的明日,這是炎王齊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然而他思緒良久,始終不明白究竟是為什麼。

直到.......

侍從小心地走入營帳,站在營帳門前望著沉思的炎王齊,小聲提醒道:“君上,相國到了。”

炎王齊這才回過神來,連忙放下手裡的情報,催促道:“哦,先生來了,快請進。”

荀虞走入營帳, 躬身拜道:“微臣拜見君上。”

炎王齊放下心事,指了指麵前的情報,笑嗬嗬道:“襄國的最新情報送來了,先生不妨猜猜,襄國現在的情況如何?”

荀虞聞言,不由笑了起來。

他來到炎王齊下方的座位坐下,整理了一下衣衫,自信道:“襄國此時應當已經內亂。”

“若是我所料不錯,公子惠已經脫困,在諸多貴族與宗室的支持下成功繼承大統。若是他聰明,十日內可讓襄國內亂平息,自此站穩腳跟。”

“若是他愚鈍,襄國這亂局還有些許時間才能平息,但最終一定會是公子惠獲勝。”

炎王齊聽得神情錯愕,驚訝道:“先生難道已經得知襄國的情報?”

“並無情報,但早有預料。”

“啊,先生早有預料?”

聽到這話,炎王齊頓時坐不住了。

他站起身來,走下台階快步來到荀虞身旁,急切道:“先生快和孤說說,您是怎麼料到襄國的局勢變化。”

說著,他將襄國的情報送到荀虞麵前,感歎道:“孤雖然早有期待,但還是不免疑惑。”

“襄國的局勢為何崩得如此之快,短短三天就成了這副模樣。”

“襄國之今日,未必不是炎國之明日,孤心中甚懼。”

“還請先生為我解惑。”

荀虞接過情報,認真看完。

而後,他神情複雜地歎了口氣。

“公子惠愚鈍,徒增禍亂。”

說罷,他放下手裡的情報,轉而看向炎王齊,斟酌道:“以土地生產財富,會受時令的限製;人民花費勞力,有疲倦的時候,但是人君的**沒有止境。”

“以生財有時的土地,用力有倦的人民,來供養**無窮的君主,又怎麼會不出事?”

“襄國國君壤雖然自律,不近女色,不貪享受,但卻窮兵黷武,數十年征戰不休,年年向百姓加征賦稅,致使百姓貧困,生活困苦。此等罔顧百姓生死的做派,乃是有小禮而無大義。”

“又因其重刑罰,手下官吏但凡犯錯,未曾達成他的要求,就要處以重刑。”

“這般行事,他手下官吏但凡還有仁義之心,豈能久留。”

炎王齊微微頷首,是這個道理。

襄國國君這般殘暴,但凡有仁義之心都看不下去,縱然看得下去,也無法完全執行他的命令。

最終的結果沒有區彆。

隻能離開襄國的官場。

荀虞繼續道:“離了這些仁義之士,襄國國君麾下要麼是惡吏,要麼是酷吏。”

“他們畏懼襄國國君的威嚴,對百姓盤剝得狠辣,以此滿足襄國國君對征服的渴望。”

“這些惡吏,酷吏,沒有仁義之心,豈會有感恩之心,豈會有感激之心,豈會有憐憫之心?”

“當形勢對他們曾經效忠的君主不利,但凡他們還有其他的活路,其他的機會,又怎麼會甘心為君上效死。最終不過是君臣相害,上下廝殺罷了。”

炎王齊恍然大悟。

是了。

是了。

襄國國君任用的多是惡人。

惡人又怎麼會有感恩,感激的心。

祁國天子赦免所有貴族,以及襄國諸侯宗室的罪責,僅僅追究襄國國君一人。

於他們而言,若是襄國國君繼續戰無不勝,自然是他們的好主子,好君上。

可襄國國君被困前線,推進不動,襄國又四處皆是烽火。

此時但凡明眼人都能看出來,襄國國君大勢已去。

即是如此,惡人們怎麼可能為他效忠。

荀虞繼續道:“君上可曾注意,自襄國國內諸侯複國,至今已有大半月的時間。”

“以襄國國君的冷酷無情,想來不是沒有考慮使用鬼軍,但為何襄國國內沒有動靜?”

炎王齊思量道:“因為鬼軍難以控製,稍有失控就會敵我不分。”

“其縱然厲害,但終究也是危害。”

“按照先生之前所說,襄國國君手下多是惡人,酷吏。”

“襄國國君強盛時,他們或許會遵循其命令。可襄國形勢不妙,他們首先想到的會是自己的性命,自己的利益。”

“即是如此,為何要冒著鬼軍失控的風險去對付叛軍。萬一襄國國君最終失敗,天下可容不得這樣的罪人。”

“想來從那時候起,襄國國君就已經失去了對國內的掌控。”

說到這裡,炎王齊陡然醒悟過來。

“難怪,難怪先生讓天子赦免襄國宗室的罪責,隻追究襄國國君一人。”

“襄國的貴族也好,官吏也罷,侍奉的是王室。”

“襄國國君僅僅是這一代的宗室代表,卻並非宗室本身。”

“當天子赦免了襄國宗室,麵對眼下這等糜爛的局勢,襄國宗室不得不考慮一個問題。”

“保全襄國宗室,國祚,還是與襄國國君同生共死。”

“自公子壤登基以來,獨斷專行,便是宗室也掌控不住,兩方早有矛盾。”

“現在這種情況,襄國宗室拋棄公子壤,轉而支持公子惠,便是理所當然。”

“先生真是高明。”

炎王齊徹底明白了其中的種種算計,不由驚歎地向荀虞躬身行了一禮。

“君上過譽了。”,荀虞謙虛還禮。

炎王齊笑了笑,是不是過譽,天下人都有答案。

他解了疑惑,心情甚好,招呼侍從倒了兩杯茶,然後繼續問道:“先生之前說公子惠愚鈍,不知又是為何?”

荀虞喝了口茶,歎道:“公子惠內有襄國宗室的支持,外有天子的詔書,已經是實至名歸的襄國國君。此時他繼續追殺公子壤的妻兒,是因個人恩怨,罔顧國家大義。”

“若是他聰明,應該赦免公子壤的妻兒,以襄國國君的名義將他們冊封到偏遠之地。”

“如此既能安公子壤之心,防止公子壤臨死反撲。又能定襄國貴族群臣之心,告訴他們自己並無追究之意,讓襄國形勢儘快平穩下來,以彰顯自己的胸襟氣度。”

“現在襄國分裂,公子惠固然占據優勢,但難免要起波折。”

“最讓人憂慮的是,若是公子壤失去理智,隻怕勝負難料。”

炎王齊微微頷首,表示認可。

確實是這個道理。

公子壤畢竟有大能護體,本身又是修行者。

若是他發瘋,公子惠能不能擋得住,真是兩說。

炎王齊思量著,右手猛地一拍大腿,豪邁笑道:“如此倒也簡單,我親自修書一封,勸解公子惠一番。”

“想來他若是還有理智,定會聽勸,不會這時惡了我們。”

荀虞讚同道:“如此甚好。”

“君上遣使前往襄國國都,正是時候做第三件事。”

“第三件事?”

聽到這裡,炎王齊瞬間精神了。

他至今記得荀虞曾經的話。

想要將襄國國君逼死,需得做三事。

如今僅僅是做了兩事,就讓襄國內亂,局勢崩壞。

他越發期待第三件事是什麼。

“先生請講。”

“行天室大祭,請帝君見證!”,荀虞一字一頓,神情肅穆。

:..cc

..cc。..cc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