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朕這一生,如履薄冰 > 第189章 孤人傻掉了!

第189章 孤人傻掉了!(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book chapter list

當朝太子親自拿人,禁軍開路,太子衛隊儘數出動——如此大的動靜,自也是成果斐然。

——足足十三家功侯,隨著劉榮一聲令下而倒台,家產被儘數抄沒,族人、仆從悉數下獄。

和拿人時一樣:後續的處置,劉榮也主打一個乾脆利落,滴水不漏。

抄沒的家產——主要是這些蠢貨囤積的糧食,外加府上的器具,以及莊園、商鋪等不動產,劉榮沒動哪怕半個子兒,悉數歸入了少府內帑;

捉拿的罪臣及家屬,則悉數關押至廷尉大牢,並在劉榮的高壓下一路綠燈,短短兩天之內,便迅速通過了‘秋後問斬’的死刑審批。

——現任廷尉卿趙禹,可不是之前的慫包張歐!

這位法家出身的‘酷吏’,可是恨不得在任上多弄死幾個大人物,好為自己的資曆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有劉榮力主此事,外加‘出了事孤擔著’的承諾,趙禹自也沒了顧忌,迅速完成了從立案到審批的一係列手續。

隻是比起劉榮那踐踏莊稼、鬨市策馬、私自釀酒等讓人啼笑皆非的敷衍罪名,趙禹這個專業人士,手段無疑就老練得多了。

踐踏莊稼?

——踐踏社稷壇的籍田!

鬨市縱馬?

——在太祖長陵邑縱馬!

言辱皇後?

——言辱已故太皇太後!

至於私自釀酒、莢錢欺民之類,也都在趙禹的精心潤色下,變成了一個又一個順理成章的滔天大罪。

如私盜宮釀啊~

私鑄鉛錢啊之類。

反正就一個原則:罪名怎麼大怎麼來,怎麼能夠上死罪,甚至是夷三族的大罪怎麼來。

至於真相如何,大家心裡都清楚——就是糧食的事兒。

隻不過,終歸身處同一陣營,或者說是同一階級群體;

對於這些人的遭遇,功侯貴戚們,都難免有些兔死狐悲。

於是,等到了次日清晨,朔望朝舉行前,未央宮緊閉著的北宮門外,便聚起了一圈又一圈人影。

“太子,實在是太過得理不饒人啦……”

“——是啊!”

“——不就是賣點糧食嘛……”

···

“太祖高皇帝可曾說過:使河如帶,泰山若礪,國以永寧,爰及苗裔。”

“這都還沒五十年呢……”

“——要我說,還是那幾家,做的太過火了些。”

“——畢竟再怎麼說,也是太子第一次掌朝政大事,陛下、太後,乃至天下人,都等著看太子做出成績呢。”

“——這種要命的時候,為了幾個錢兒去觸太子的黴頭,那不是給自己找罪受嘛……”

人群中,無論是朝臣百官、九卿重臣,還是功侯貴戚們,談論的都是同一件事。

——太子處置在平抑糧價一事上,同自己做對的那十幾家功侯,實在是太過於嚴苛了。

嚴苛到縱是知道真相如何——知道那些人的罪名、死因何在,大家夥心裡,也還是難免一陣不是滋味。

又想到今日朔望朝,幾乎是毫無征兆的定下章程,就更讓有些人過渡腦補起來。

“莫非,陛下也覺得太子過火了,這才讓太子舉朔望朝,好給我們勸諫太子的機會?”

積極的人這麼想,但消極的人,卻是想到了另外一種可能性。

“恐怕,也未必就不會是陛下,也同樣被那些蠢貨氣的雷霆震怒,這才讓太子舉朔望朝,以敲打吾等。”

“再順帶給太子造個勢,為日後,太子監國做準備……”

聽聞此言,眾人無不心下一凜,各自止住話頭,皺眉陷入了思慮之中。

其他的事兒,大家夥兒各執一詞,卻也終究不過是個‘猜’字。

但有一件事,卻是不需要去猜的。

——今日,將是太子劉榮,第一次行使監國太子才能有的權力,主持一場百官公卿、功侯貴戚齊聚的朔望朝議!

這基本等同於天子啟在向朝野內外,傳達‘太子監國之日不遠’的意圖。

太子即將監國,又基本等同於對天下人宣示:天子啟的身體狀況,已經糟糕到了天子啟自己,都開始準備起身後之事、開始政權交接的程度。

如此一來……

“今日朔望朝,還是儘可能不要反駁太子的意思吧……”

“說不定什麼時候,今日之太子,便是我漢家的……”

“咳咳咳咳……”

帶著這樣的想法,百官公卿、功侯貴戚都各自低下頭,各懷心事的湧入徐徐打開的司馬門,朝著宣室殿的方向走去。

——朔望朝議,必須,也隻能在宣室正殿舉行。

按照慣例,今日這場朔望朝的主持者:太子劉榮,應該已經在宣室殿等著了……

·

·

·

·

“臣等,參見陛下~”

“惟願吾皇千秋萬代,長樂未央~”

未央宮,宣室殿。

天子啟當然不在場。

但即便天子啟自己不在,與會的百官、貴戚,也還是不得不畢恭畢敬的來到殿中央,朝著上首禦榻之上,那杆由劉榮單手扶在禦榻前的節犛,行參拜大禮。

待劉榮替天子啟回過禮,並招呼眾人落座,眾人這才次序抬起頭,打量起上首禦榻的方向。

——不出意外:天子啟的禦榻之上,隻有那杆被斜倚在禦榻前側的節犛,以示‘天子尚在’;

至於劉榮,自然不敢坐上天子專屬的禦榻,也沒有多費工夫。

直接就將禦榻旁,那方側對著群臣、正對向禦榻的宴席——自己平日裡的專屬位置往外一轉,變成了側對禦榻、正對殿內群臣。

發現這一變化,殿內百官公卿麵色又是一黯。

——落座於禦榻一側,與禦榻同為坐北朝南、正對殿內群臣,這是監國太子才有的待遇!

第(1/3)頁

第(2/3)頁

有漢以來,甚至是有史以來,明確享受過這一待遇的,便是曾在先帝晚年,以太子儲君之身,行監國之責的當今天子啟!

如今,劉榮自然不是監國太子。

卻又似乎隻差了一道‘其令太子監國’的天子詔?

“還是太快了啊……”

“太子獲立為儲不久,涉世未深,便這般擔起監國重擔……”

“可陛下又……”

一時間,殿內百官公卿——尤其是朝中重臣,都紛紛對未來生出了深深地擔憂。

無論是在後世,還是眼下的漢室,政壇,都總是以‘資曆’來作為判斷一個人能力的核心標準。

乍一聽,或許有些惡臭,但其中的邏輯卻極為縝密。

——有資曆,意味著不管這個人是聰明還是愚蠢,至少他見過不少世麵、經曆過不少大風大浪。

就算能力差點、腦子笨點,也總能憑借過往的經驗,應對大部分可能出現的問題。

再者,有足夠深的資曆、足夠多的經驗——就算是個傻子,也總能學會肌肉反射式的撥弄算盤了;

但凡是個正常人,在一個職務上乾個十幾二十年,也總能乾出點名堂出來。

至不濟,也至少能應付自己的本職工作了。

反之,若是個沒資曆的愣頭青,那就算是再怎麼天資卓絕、才智過人,也很可能因為經驗欠缺,而做出一些看似英明無比,實則菜的一批的決策。

至於日常工作、本職,更是需要慢慢摸索,一點點試錯——天知道要多長時間才能上手,甚至是能不能上手。

放在官場、政壇,尤其如此。

都不用說旁的,就拿孝惠皇帝劉盈,以及當今天子啟舉例;

孝惠皇帝,太祖劉邦的嫡長子、悉心培養的太子儲君,總不至於太差吧?

——一頭人彘,愣是給一朝天子給嚇死了!

十五歲繼位,渾渾噩噩到二十二歲駕崩,愣是什麼成績都沒做出來——甚至連大權,都沒能從母親呂雉手中收回不說,還害得漢家出了接連兩代少帝;

更還差點顛覆了社稷!

再看天子啟;

雖然也是早早就被冊立為太子儲君,但畢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嫡長子,又實在有些資質平庸。

偏偏又有個天花板級彆的皇帝老爹,那太子做的,才是真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如果說,太祖劉邦罵劉盈,是覺得劉盈不肖父、不類己——沒有劉如意討自己喜歡;

那先帝罵當今天子啟、彼時的太子啟,那就是純純嫌這個兒子——這個自己親自冊立的太子儲君太蠢!

結果怎麼著?

二十多年太子做下來,人家還就真成了!

還就真長成了個手腕老練,遊刃有餘的雄主,和老爹一起造就文景之治,以名垂青史的孝景皇帝!

這,就是經驗和資曆,最直觀的體現。

——孝惠劉盈或許聰慧、或許愚笨;

但這都不重要。

真正重要的、真正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核心原因——真正導致劉盈失敗的,是沒有經驗、沒有資曆。

更準確的說,是沒有成長的時間和機會。

——反觀當今天子啟:或許不笨,但也絕對算不上‘天資卓絕’;

卻靠著二十多年太子生涯的積累,一點點成長到了這一天。

你要說天資卓絕?

嘿;

太祖劉邦說過:劉如意天資聰慧;

先帝也說過:梁王劉揖頗肖朕躬。

有什麼用呢?

問問天下人:是選先帝,還是那個慘死的趙隱王劉如意?

是選當今天子啟,還是墳頭草都長了幾丈高的梁王劉揖?

說白了,那些‘天資卓絕’的人,無論是皇儲還是官員——沒人知道他們能不能兌現天賦。

能兌現,那上限確實很高——或許真能成為千年難有的明君、曠古罕見的名臣;

但若是不能兌現天賦,那下限,也真的是低得嚇人。

所以,立嫡立長,還是立之以賢?

——之所以絕大多數帝王都選擇前者,其主要原因,並非是真因為祖宗規矩,或是怕皇子手足相殘之類。

而是即便從現實角度、實用性方麵考慮,立嫡立長,也總是更佳的選擇。

——他年紀大呀!

你彆管他有多平庸、他弟弟有多聰慧過人——他年紀大呀!

就算蠢笨如豬,那他也是個見多識廣,人生閱曆足夠充足,得到過足夠鍛煉的蠢豬呀!

再怎麼著,也總比那個‘天資卓絕’,卻還離不開尿片的弟弟,要強上個千八百倍?

眼下,劉榮確實是當今天子啟的兒子們當中,年紀最大、最讓人放心的那個。

但也僅限於:劉榮是個讓人放心的儲君,而且是‘相對放心’,卻非絕對放心的儲君;

要說眼下的劉榮,已經是個讓人放心的監國太子——甚至是天子,那就是純在開玩笑了。

“唉……”

“願上蒼垂憐,先皇庇佑——讓陛下龍體安康,再多熬個幾年吧……”

“真要讓現在的太子坐了社稷,那我漢家可真就……”

對於殿內的眾生相,劉榮自然是儘收眼底。

也很難看不出殿內眾人——尤其是朝中重臣,恨不能明寫在臉上的不信任。

但沒關係。

劉榮非但沒有因此而感到挫敗,反而還因為這層不信任,而更加安心了些。

原因很簡單:太子劉榮,已經是天子啟的眾公子當中,相對而言最好的那個選擇了。

可即便如此,劉榮也還是不能讓朝野內外放心。

連劉榮——連即將加冠成人,且多次證明過自己手腕、能力的劉榮,都尚且不能讓朝野內外完全放心;

更何況綺蘭殿,那個毛都還沒開始長的皇十子、曆史上的漢武大帝呢……

第(2/3)頁

第(3/3)頁

“今日朔望朝議,乃奉父皇口諭,由孤暫領監國之權所舉。”

沉默半晌,待殿內百官公卿、功侯貴戚都停止了竊竊私語,劉榮才終於朗聲開口,開啟了今日這場朔望朝。

——說不緊張是假的;

這場合,真要出個什麼問題,那劉榮的監國太子夢,恐怕就要遙遙無期——甚至‘無期’到天子啟駕崩之後。

但再緊張,劉榮也不得不端起架子。

老爺子教過的:甭管心裡有多虛,起碼麵兒上功夫得做足、架子得先端起來!

“議題,主要是說說即將到來的秋收,以及年末大計。”

“——再有,便是父皇後日移駕回京,著孤,領朝臣百官出城相迎。”

“一應禮製、依仗,也務當從速備下。”

很快,劉榮便調整好了情緒,並順利完成了開場白。

之後的事,倒是不怎麼需要劉榮操心了。

“內史臣田叔,頓首以拜。”

“根據丞相府外派農稼官、禦史大夫外派采風禦史回報:今歲,關中渭北,大抵畝產……”

“渭南畝產,約為……”

“關中均產糧,當為……”

···

“故,臣與百官共議,皆以為今歲,乃不豐之年。”

“——糧產不至於欠收,卻也絕不會豐收。”

“故少府內帑、相府國庫,當於今歲秋後至明歲開春,自巴、蜀徐徐調糧入關。”

“並非是為了供應關中,而是為了關東。”

“過去這些年,關中每年往關東輸送的漕糧,都在六百萬石以上。”

“若是關東生了災荒,更是會超過千萬石!”

“但關中今年的糧產,恐怕無法餘出太多糧食,來作為輸往關東的漕糧了……”

秋收的事——尤其是關中的秋收,自然是由官職全稱為‘治粟內史’的田叔來負責。

至於田叔所說的內容,自然也是給了劉榮一個表現機會。

——田叔給出的所有結論,都是將劉榮的麥粉,以及漢家多出了冬小麥這一主糧,都排除在外才得出的。

梯子都被田叔架好了,劉榮自然也不可能放過順杆往上爬的機會。

“從巴、蜀調糧入關,以漕運至關東,應該是不大需要了。”

“——至少不急於一時。”

“此番平抑糧價,孤偶然所得麥粉製作之法,已經讓宿麥,變成了可供百姓民日常食用的主糧。”

“宿麥,雖然少府庫存不多,但關中今年‘不豐’,又有孤為天下先——關中的農人,當大都會在今年秋收之後,儘量補種宿麥。”

“就算初種宿麥,農人們不明其性,以至欠收,也終歸是能有一些的。”

···

“有今歲的粟,再加上秋收後補種、明年春後便可收獲的宿麥,關中的糧食,怎都是比過去這些年要多的。”

“所以,從巴蜀調糧的事,還是等到明年開春,內史、丞相府根據冬小麥的狀況,再做定奪吧。”

“當然——具體如何,自當由父皇定奪。”

“隻今日朔望朝,便先暫且這麼定下。”

本就是給劉榮賣個好,順便給名義上,主要負責平抑糧價的自己貼貼金;

劉榮順杆子往上爬,田叔自也就順坡下驢,又捧了劉榮幾句,便退回了朝班。

緊隨其後的,自然是少府岑邁和丞相周亞夫先後站出來,各自表示:丞相府和少府都會做好隨時從巴、蜀調糧的準備,隻待天子詔。

至此,秋收的議題,便在劉榮不甚刻意的‘顯擺’後宣告落幕。

——也沒什麼好說的了;

反正不是欠收,朝堂沒什麼問題要處理,隻等著秋收後,派稅吏下去收稅就行。

糧食的事兒尚且如此,迎接天子啟聖駕的事,更是沒什麼討論的必要了:奉常全權負責。

至於年末大計,也就是扯一扯各地方郡縣派來的計吏,抵達長安之後的安置問題。

這也都是有定製的事,象征性的說一說,也就得出了結果。

到這裡,劉榮先前定下的議題,便算是聊完了。

按照正常的朔望朝流程,接下來,就該是百官公卿、功侯貴戚——尤其是那些賦閒在家,閒得蛋疼的功侯貴戚們,指點江山的機會。

有意見,就拐彎抹角的提上一嘴;

沒意見,就引經據典的吹捧一番,如海內升平之類。

但今日朔望朝,顯然不大‘尋常’。

尤其是議題結束後的自由發揮環節,注定不可能雲淡風輕……

“稟殿下。”

“臣,有奏。”

在劉榮灼灼目光注視下,終還是有人從朝臣班列站出身。

——一開口,便是不出劉榮意外的,替那些因為糧食的事,而被劉榮下獄的功侯說情。

說辭也不算多硬——並沒有讓劉榮三思,而是讓劉榮彆急著行刑,而是等天子啟回京,再親自做決斷。

但劉榮的臉色,卻頓時有些難看了起來。

不是因為劉榮對此——對有人站出來,替那些蠢貨求情沒有心理準備;

而是站出來的這個人,大大出乎了劉榮的預料。

——故太尉!

——當朝丞相!

劉榮的太子太保!

絳侯兼條侯:周亞夫……

(本章完)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