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朕這一生,如履薄冰 > 第167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

第167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book chapter list

劉榮不知道這一日,發生在上林苑的一切,究竟有沒有老爺子的手筆。

但毋庸置疑的是:劉榮抓住了這個不是機會的機會。

——老爺子和東宮之間的微妙關係,應該可以就此恢複正常,至少是能維持住表麵和氣。

至於劉榮自己,雖然不大可能就這麼容易的被東宮竇太後接納,但也至少得到了竇太後勉為其難的認可。

還有更好的選擇嗎?

除了劉榮——除了認可劉榮這個太子儲君,竇太後,還有其他更好的選擇,甚至是不比劉榮差太多的選擇嗎?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就好比幾百年後,唐祖李淵堂堂天子之身,尤其還是開國之君,卻在玄武門之變後,甘願被兒子軟禁於深宮多年,便是這個道理。

隻不過,劉榮終還是無奈的歎息著搖搖頭,將自己的另外一件顧慮說出口來。

於是,劉榮的儲位就莫名其妙的坐穩了。

卻並沒有急於開口阻止,而是慈愛的丟出一句:太子想做,那就試試看吧?

彼時的太子啟,是否也像現在的太子榮這般,意氣風發,朝氣蓬勃……

就好比後世,你再怎麼技術過硬,前途光明,私下裡能和領導相處的更好一些,多一些往來,對你也隻會有好處,絕不會有壞處。

「僅僅隻是因為在兒看來,一個出身堂邑侯府的太子妃陳氏——甚至是陳皇後,對於我漢家的宗廟、社稷而言,終還是弊大於利的。」

從回憶中緩過神,天子啟又如是補充了一句。

「太子非但不會有損失,反而還能更心安些,和東宮之間的關係,也會更加牢不可破。」

能在明麵上認可自己,至少是默認自己這個太子儲君的合法地位,劉榮便彆無他求。

「但兒做出這個決定,即不是因為厭惡阿嬌,也不是因為擔心館陶姑母。」

「太子解決了東宮——至少是讓東宮不再敵對太子,館陶主能拿捏太子的籌碼,可就又少了一個。」

蓋因為天子啟清楚地知道:人世間的選擇,往往並非‘這麼選是對的,那麼選是錯的"這麼簡單。

「故而,再三權衡之後,兒終還是決定放棄‘聯姻"這個捷徑,打算用其他的笨辦法,來構建自己和東宮之間的關係。」

倒是讓劉榮想起後世,某知名遊戲中的人物金句。

如太尉周亞夫不計代價、不求回報的支持;

就算是被軟禁於深宮之中,如果鐵了心要複辟,李淵難道真的沒有一點勝算嗎?

「父皇會宮車晏駕;」

劉榮今日的舉動,其背後所暗含的信息,自然是難逃天子啟那雙被朝野內外,乃至天下人譽為‘慧眼如炬"的眼睛。

「——但兒名正言順,立之以嫡長,年壯即冠,本就不需要向東宮借這麼大的勢。」

「唯獨就怕孝惠皇帝那般,因為怕做錯,便什麼都不做。」

在劉榮這段話音落之後,難得可以私下交流的父子二人,卻是默契的陷入一陣漫長的沉默之中。

「錦上添花,難道不好嗎?」

除了政變成功的二兒子李世民,唐祖李淵的其他兒子,都儘數死在了那場玄武門之變當中。

萬一玩兒出花活了,也算是為漢家的後世之君,在‘聯姻"之外,另尋了一條和東宮利益捆綁的新道路……

對於劉榮並沒有和自己做出同樣的選擇——並沒有通過聯姻來構建政治同盟,天子啟倒也並沒有因此,而覺得劉榮‘不類父",或是不夠理智之類。

「最為

關鍵的是:因為平定吳楚七國之亂的功勞,而被父皇新封為魏其侯的大將軍竇嬰,即將成為兒臣的太子太傅。」

——先帝對天子啟,總是無比嚴苛;

所以,本著‘我的選擇也不見得有多好"的原則,對於劉榮另辟蹊徑,放棄‘聯姻"這個最省事、最簡單有效的政治結盟手段,天子啟並沒有急於否定,而是更偏向於觀望。

所以,天子啟很樂意給予劉榮。

「換而言之,薄太後伸手向父皇要個太子妃的位置,是為了填補軹侯薄昭死後,薄氏在朝堂之上的影響力空缺。」

「好的決策,無論決策者有多麼不喜歡、多麼憤怒,也應該理智的推行;」

對於老爺子那禮樂崩壞級彆的混亂稱呼,劉榮顯然也已經習以為常。

問題的關鍵在於,然後呢?

從兒子手裡奪回江山,複辟即位,然後呢?

——確實。

竇太後不是真的認可劉榮,也不是改變了對劉榮的看法,僅僅隻是因為除了劉榮,竇太後沒有其他的選擇;

想了許久,天子啟也沒想到自己,能怎麼反駁劉榮‘放棄和東宮聯姻"的決定。

——李淵真的拿李二沒辦法嗎?

「——治大國如烹小鮮~」

這讓天子啟萌生出了極為濃厚的興趣。

——我寧願犯錯,也不願什麼都不做。

再把唯一的兒子李世民推翻,複辟再多坐幾年皇位,待壽數將儘之時,李淵又該把大唐的江山社稷,交到哪個兒子手中呢?

這,才是唐祖李淵被‘封"為太上皇之後,就此隨遇而安,不做抵抗的原因。

「——南皮侯竇長君雖然已經薨故,但襲爵的世子竇彭祖,也總還有中人之姿;」

既沒有私相授受、老早就和竇嬰眉來眼去,也沒有為竇嬰擔任太子太傅,而做出哪怕半點努力。

第(1/3)頁

第(2/3)頁

「雖進取不足,卻也至少可保竇氏榮華如舊。」

沒得選,所以隻能和唯一一個能勉強湊合的人選,儘可能維持相對健康的關係。

「萬一再鬨出個‘館陶主登門提親,被栗姬亂棍趕出"的笑話出來,那才是偷雞不成,反蝕把米……」

「不好的決策,無論決策者多麼喜歡、多麼心動,也應當冷靜的駁回。」

李二殿下:爹,你自己看著辦吧;

因為一旦劉榮的儲位動搖,那作為劉榮一黨的太子太傅竇嬰,就必定會成為被放棄,乃至被清洗的‘廢太子一黨"。

「兒臣,會靈堂即位。」

循聲抬眸,劉榮便見老爺子正似笑非笑的看著自己,儼然一副作壁上觀看好戲的架勢。

如果劉榮玩兒砸了,大不了到時候讓一切重回正軌——一個太子妃陳氏諱阿嬌,足以解決劉榮在太子生涯當中的一切問題。

隻是這樣一來……

得到了巨大的短期收益,卻也埋下了嚴重的長期隱患。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許多。

因為天子啟翻遍了記憶,卻根本沒有翻到過這樣一幕。

因為當年,同樣的命題,也曾擺在過‘太子啟"麵前;

而太子啟當年給出的答案,正是先帝年間的太子妃薄氏、至今都還住在未央宮椒房殿的薄皇後。

「——如此說來,太子妃的事,殿下當是有了決斷?」

對於天子啟的突發奇想,先帝不是破口大罵,就是冷言嘲諷。

「薄昭一死,薄太後當即勢單力薄,便隻能投資未來,為薄氏謀求個太子妃

的位置。」

隻是進過簡單的邏輯推理之後,天子啟便輕鬆得出結論:在經過今天這一場會晤之後,劉榮已經沒必要為了自己和東宮之間的關係,而拿出‘太子妃"這個籌碼,來換得館陶公主劉嫖的支持了。

就說是竇嬰這個太子太傅——劉榮做什麼了?

這也正是李世民憑借一場玄武門之變,便得以成為大唐第二位天子的原因。

「阿嬌會長大;」

「兒想了想當年,薄太後非要讓自己的族孫,給父皇做太子妃的原因。」

就拿當年,‘太子啟"做出的選擇來說:以太子妃為籌碼,換得彼時的東宮薄太後的支持,確實是為彼時的太子啟解了燃眉之急。

言罷,劉榮也不忘哀歎一氣,又故作隨意的嘀咕了一句:「若是真要娶阿嬌,那兒還要頭疼母親那邊……」

答案是:如果豁的出去,李淵還是有相當大的機會,從兒子李世民手中,將大唐的江山社稷重新奪回來的。

——反正你就剩我這麼一個嫡子了,如果不讓我坐江山,那爹你就努努力,看咽氣兒之前,能不能再給我大唐生個好太子出來。

···

「而如今,竇氏除了皇祖母,還有南皮侯竇長君、章武侯竇廣國,以及即將班師的大將軍:魏其侯竇嬰。」

無論是原本的曆史時間線,還是當下這個平行時空,劉榮在角逐儲位上的優勢,基本都和劉榮自己沒什麼關係;

僅僅隻是皇長子的身份,讓劉榮在不知不覺間,便具備了‘如果不讓皇長子做太子,那宗廟、社稷就要生出很多隱患"的強大根基。

就算劉榮和東宮之間,關係再怎麼鐵、再怎麼牢不可破,能更進一步,總歸是沒有壞處的。

在劉嫖、竇太後母女離開獸圈外,轅固生也被拉上來,並由郎官護送回長安之後,獸圈外的涼亭之內,便隻剩下劉榮和天子啟父子二人。

「兒聽聞鄉人說:吃人嘴短,拿人手短。」

在天子啟心中,先帝是偉岸的,也是從始至終都正確的;

如弟弟們本能的謹言慎行,甚至不惜自汙以證‘無心奪嫡";

再比如朝野內外,那些看似在和劉榮保持距離,實則卻恰恰是因為劉榮身份敏感,才裝模做樣保持距離的朝臣百官、公侯貴戚……

失去竇嬰這麼個新生代翹楚,竇氏外戚也會損失重大,甚至會讓家族的未來,都蒙上一層厚重的陰影。

「——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如果沒有一個姓薄的太子妃,那在薄太後駕崩後,薄氏一族,便將徹底消失在漢家的朝野之上。」

「讓阿嬌做太子妃,並非是無傷大雅——而僅僅隻是短時間內無傷大雅。」

看著自己的太子劉榮,在身旁不急不緩的侃侃而談,天子啟莫名生出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有了今日這一遭,館陶主要想拿糧食的事逼太子就範,也是不大能施展開拳腳的了……」

對於這一點,劉榮心裡有數,天子啟也同樣明白。

——天知道這麼些年,天子啟為了不讓薄皇後生下個嫡長子,而付出了多少努力。

便見劉榮又沉吟片刻,再道:「相比較而言,如今的竇氏外戚,局麵比當年的薄氏要好許多。」

就這麼不費吹灰之力,便得了太後家族的支持——這一切,並非是劉榮憑能力爭取得來,而僅僅隻是皇長子的身份,為劉榮帶來的。

「不喜歡阿嬌?」

「哪怕拋開南皮侯、章武侯兩脈——單就是竇嬰這個太子太傅,便足以讓皇祖母對竇氏的未來安下心。」

這天底下最難還的,便是人情……」

隻嗬笑著一搖頭,旋即便正色沉吟片刻,遂開口道:「父皇教導過兒,主不可因怒而興師,將不可因慍而致戰。」

「做太子儲君,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大膽說。」

第(2/3)頁

第(3/3)頁

「真到了那時候,皇祖母才是真要大動肝火呢……」

···

「兒,確實做出了決斷:不急於拿出太子妃的位置,來拉攏館陶姑母。」

漫長的沉默,終隨著天子啟這耐人尋味的一句話而宣告結束。

「為什麼不拿出太子妃的位置出來,來讓‘十之八九",徹底變成十足的把握呢?」

「說說看。」

漢家的太子儲君,便極需要有這樣的覺悟……

無關乎劉榮想不想要;

僅僅隻是天子啟想給。

僅僅隻是天子啟給了,才能讓過往在心中留下的傷痛,在某個瞬間得到片刻緩解……

「如果彼時薄昭還在,那父皇想要尋求東宮的支持,當也不至於拿出太子妃作為籌碼了?」

「我漢家的儲君,不怕犯錯。」

順帶著,借著竇嬰這個媒介,竇氏外戚一族也和劉榮搭上了乾聯,雖然還沒到一條繩上的螞蚱——生死與共的程度,但也總歸是有了相當強的羈絆。

天子啟沒有得到過;

對於劉榮而言,這也已經足夠了。

曾幾何時,先帝是否也曾像現在的自己一樣,看著自己的兒子——自己的太子,拿出一個個荒誕的想法或方案;

所以,為了保住竇嬰這個宗族新生代代表人物,同時也是為了確保宗族能從始至終,都踩在太子儲君的戰車之上,竇氏一族天然就要維護劉榮的儲位。

看似不大確定,實則信心滿滿的一語,引得天子啟不無不可的點下頭;

本能的想要接過話頭說些什麼,卻又不知是想到了什麼,將感到嘴邊的話原路咽回,示意劉榮繼續往下說。

「——薄氏當年,除了東宮薄太後外,外戚便隻有軹侯薄昭;」

「——在兒看來,這個道理真正想要說的是:決策者,不能讓自己的喜、怒、哀、樂的情緒,成為影響自己決策的因素。」

左右劉榮做了太子儲君,也不需要祖母竇太後,能給自己提供什麼情緒價值。

人,終究會被年少不可得之物困擾一生。

「就不怕這麼做會痛失好局,再度惹來東宮的不滿,更甚是動搖儲位根基?」

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尤其是從眼下,劉榮、栗姬母子所在的鳳凰殿,與椒房殿薄皇後之間的尷尬關係來看,天子啟當年的選擇,屬於很標準的‘用時間換空間"。

——這,便是劉榮這個太子儲君的優勢。

「方才,阿姊的臉色不大好看。」

最樂觀的狀況,也是罵罵咧咧的讓天子啟滾下去——就連默認的時候,先帝都不忘順嘴罵天子啟兩句。

「阿嬌會做皇後,皇祖母會做太皇太後,館陶姑母,也會成為館陶太長公主。」

戲謔一問,天子啟便慵懶的側躺下身,耐心的等候起了劉榮的答複。

隻不死心的如是道出一語,再追問道:「就算和東宮之間,有另外的紐帶可以維持關係——尤其還是太子傅竇嬰這樣堅實的紐帶,再多一個太子妃,當也是無傷大雅的?」

「相較於短期內,可以得到館陶姑母,乃至東宮皇祖母的支持,阿嬌皇後為我漢家日後埋下的隱患,遠大於曾經的薄太子妃、如今的薄皇後。」

「今日,兒憑著阿嬌得了東宮

支持,日後位即九五,便也要還東宮這份人情。」

···

「與其去冒這個風險,還不如就維持原樣。」

就這麼自然而然的,竇嬰就要做太子太傅——做劉榮的老師,成為劉榮最堅實可靠的政治同盟了;

「太子師出身竇氏,皇祖母自然也就沒必要塞一個陳氏女,到兒身邊做太子妃了……」

···

「如果是小十那樣年弱未冠,羽翼未豐的‘兒皇帝",那有阿嬌來加固東西兩宮之間的紐帶,的確可以緩解主少國疑所帶來的弊端。」

「瞻前顧後,畏首畏尾——看似是從來沒做錯什麼,實則,卻也是從來都沒有做對過什麼。」

聞言,劉榮先是本能的點了點頭,表示自己也認可老爺子的看法。

「章武侯竇廣國雖年老,但在朝野內外威望甚高,更曾險些被先帝拜為丞相。」

「有太皇太後、太後,外加一位太長公主,也確實可以扶保少主,以免君權旁落。」

天子啟最終,隻丟出這麼輕飄飄三個字。

「還是擔心館陶主?」

即便在怎麼不願意承認,天子啟心裡也依舊清楚:自己總是在本能的模仿先帝,並試圖證明自己不比先帝差——至少是不比先帝差太多。

「謹小慎微,步步為營;」

「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本章完)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