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我,刷短視頻,帝王集體破防了! > 第82章 建文實在是無緣天命!連天都在幫我們,難道他能贏?

第82章 建文實在是無緣天命!連天都在幫我們,難道他能贏?(1 / 1)

推荐阅读:

朝中的大臣們各自心思湧動,卻又不敢明言。

畢竟太子朱標依然健在,談論將國政交給燕王的時機還顯得過早。

然而,儘管妖風的助力不可忽視,燕王的軍事指揮才能同樣不可小覷。

若非如此,憑借幾萬士兵,又怎能在朝堂的重重壓力下,硬生生撼動幾十萬大軍?

眾人的目光都不約而同地投向了正在受挫的燕王。

誰能料到,那個曾經頑劣不堪的皇子,竟能在未來獲得如此成就?

朱標靜靜望著天際,心中充滿了沉思。

若有一天,自己真的不在人世,這天下,能否交給四弟呢?

至少,燕王能夠避免戰火,百姓也許能迎來一位能乾的皇帝。

然而,朱標心中仍然難以放下對四弟未來治國的憂慮。

朱允炆,顯然不是一個合格的繼承人。

從他屢次聽從黃子澄、齊泰等人的建議便可見一斑。

若不是他削藩過於急功近利,靖難之役便不至於爆發。

朱標歎息一聲,心中為雄英的早逝感到惋惜。

……

永樂年間。

朱棣麵帶微笑,語氣中帶著些許感慨:

“連續三場大風,給了我們極大的優勢。”

“若無這天命相助,靖難之役也不會如此輕鬆取勝。”

朱棣心中滿是波瀾。

連著三次大風的到來,他相信這無疑是天命的指引,非人力所能為。

這一信念,更加堅定了他登基的決心。

“這皇位,注定是你的!”

金豆子在一旁激動地喊道,語氣中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信心。

“建文那小子,實在是無緣天命。”

“連天都在幫我們,難道他能贏?”

向來以軍功自豪的金豆子,這次也忍不住開口——

感慨這三場風的詭異和神奇。

仿佛上天都在站在他們這一方,傾力相助。

“還記得父親送回來的那麵帥旗,真是令人震撼。”

朱棣眼神深邃,回憶起當年那一幕,似乎依然曆曆在目。

朱高熾並未親自參與那兩次激烈的戰鬥。

但他見過從戰場上送回的那麵軍旗。

心中不免升起一絲驚懼。

那麵旗幟被箭矢射得如同刺蝟一般,布滿了孔洞!

這足以體現那些戰爭的殘酷與慘烈。

直到今天,那麵旗幟仍被妥善保留在朱棣的府中,作為警示後人之物。

朱棣緩緩點了點頭,輕聲說道:

“是啊。”

他頓了頓,臉上露出一絲苦笑:

“要不是建文那個小王八蛋下的命令,恐怕我這把老骨頭早就已經留在了戰場上。”

說到這裡,朱棣不由自主地笑了笑,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情:

“那個小子,既想要我的命,又不願意背上殺叔的名聲,哪有那麼輕鬆的事情?”

他輕歎一聲,繼續道:

“我一人獨闖盛庸的軍營,他們連屁都不敢放一個。”

靖難之役的前期毫無疑問是極為艱難的。

但在那三場妖風相助後,朱棣終於穩住了自己的位置,甚至占據了一些優勢。

“不過——”

朱棣話鋒一轉:

“老和尚的計策也幫了不少忙。”

“如果一直這樣與朝廷僵持下去,遲早會敗下陣來的。”

朱高熾等人明白朱棣口中的“老和尚”指的是誰。

他們眼中閃過一絲認同的神色——

黑衣妖僧,姚廣孝。

姚廣孝無疑是朱棣的得力謀士和第一功臣。

自從他勸朱棣起兵以來,他便屢屢獻計獻策。

而最終兌現了自己的承諾——

為燕王朱棣送上了一頂白帽子,助他順利登上了皇位。

在靖難之役中,姚廣孝的貢獻不容忽視。

儘管朱棣麾下擁有張玉和朱能等猛將,戰場上屢屢取得勝利。

但真正幫助他獲得戰略優勢的,卻是姚廣孝的智謀。

姚廣孝不僅為朱棣提供了多次關鍵的策略。

也策劃了整個行動的框架。

雖然他鮮少親臨戰場。

但他的決策影響了整個戰局。

尤其是後來的勝利,幾乎都得益於姚廣孝的謀劃。

在戰鬥中,朱棣以攻為守、以守為攻,許多決策都要依賴道衍和尚的智慧。

即便如此,姚廣孝從未親自參與血戰。

然而他獨具眼光的大計為朱棣的靖難之路提供了無可比擬的支持。

正是憑借這些策略,朱棣最終才有可能成功奪取帝位。

在夾河之戰之後,儘管朱棣一度占據了上風。

但與朝廷的對抗卻依然沒有分出勝負。

戰爭持續拉鋸,若再如此下去,燕軍遲早會被拖垮。

正當此時,姚廣孝獻出了關鍵性的建議。

“我本打算暫時休整一陣,整理軍備。”

朱棣回憶道:“但老和尚勸我直取京都。”

“若不這樣做,靖難之役將不知何時才會結束。”

他說著,語氣充滿感慨。

朱棣深感懷念那個不像和尚的老和尚。

他知道,若非道衍大師的決策,他的命運恐怕也難以如此順利。

姚廣孝精通儒、釋、道三家學說,多次為朱棣出謀劃策,功勳顯赫。

然而,他卻拒絕了所有的榮華富貴。

最終選擇脫塵修佛,遠離塵世的紛擾。

“確實,多虧了道衍大師的計策,才能幫助我們家得天下。”

朱高熾感歎道:

“尤其是北平一戰,他的智慧,功不可沒。”

……

天幕畫麵繼續播放。

靖難之役,實際上已經演變成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

白溝河、夾河、槁城等戰鬥之後,燕軍士氣高漲,連續得勝。

相對而言,朝廷方麵則損失慘重,必須改換戰術。

正麵戰場雖然有所緩解。

但雙方開始通過反間、間諜活動等間接手段展開較量。

此時,靖難之役已持續了兩年多。

儘管燕軍頻繁取勝,但由於兵力有限,難以鞏固之前的成果。

許多城池也因無法長期守衛而不得不放棄。

燕軍實際控製的區域,僅限於北平、保定和永平。

就在此時,姚廣孝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建議。

他主張繞過山東,不與盛庸、平安等人糾纏。

而是迅速南下,直取京都。

姚廣孝推測京都守軍不強,一旦出其不意,定能攻占。

他的建議讓朱棣的眼前一亮。

儘管朱棣猶豫過一陣。

他很快就意識到這場戰鬥如果再拖延下去,對他而言隻會更加不利。

最終,朱棣決定采納姚廣孝的計策,帶領大軍直奔京都。

“好!”

朱棣果斷下令,決定南下。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