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托付(1 / 1)

推荐阅读:

“老郝,辛苦了!感謝的話就不多說了!”劉之野的目光在滿室琳琅滿目的古董間流轉,心中暗自讚歎,這無疑是又一次滿載而歸的旅程。

自從京城民間裡的“老物件”,讓他們這幫人回收個差不多了後,劉之野的目光便自然而然地轉向了毗鄰京城的繁華之地――津港。

郝順一行人,恰好解算了出海團隊,正無所事事,劉之野便順勢委托他們,深入津港周邊,搜集民間那些珍貴的古董與老物件。

他也不白用人,每回收一件“老物件”,劉之野便慷慨地給予他們一元錢作為獎勵。

起初,郝順堅決地推辭了,他為人仗義,心中銘記著劉之野的深厚恩情,始終未曾有所回饋。

在他看來,此番協助劉之野回收“老物件”,不過是舉手之勞的事,怎可再圖絲毫利益!

然而,劉之野卻向他明確表示,這並非一朝一夕之事,豈能讓他們白白付出,否則此事恐將難以繼續。

郝順沉吟片刻後,終是點頭應允。他雖能無私奉獻,不圖回報,但深知旁人肩上尚有家庭重擔,需得維係生計不是。

敢於乘風破浪、闖蕩海疆的勇士,無不懷揣著過人的膽識。郝順挺身而出,與數人簡短交談後,他們便毫不猶豫地應允,加入到這支追尋“曆史遺珍”的回收隊伍之中。

打那天起,津港之地悄然增添了一支專事回收“老物件”的隊伍。他們雖非古董行家,卻謹遵劉之野的指引,踏上了這場尋寶之旅。

什麼鍋碗瓢盆、桌椅板凳、琴棋書畫、瓶兒罐兒地隻要是上年頭的東西,他們統統都回收。

為了提升效率,郝順巧妙地將這三百餘名成員劃分為五個團隊,每隊精乾地集結了五六十人。

以津港為中心,輻射四周,展開了一場猶如地毯般無遺漏的搜尋行動。

這樣的策略,使得郝順這幫人回收那些“老物件”的效率,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他們幾乎每日都有所斬獲,儘管多數是些微不足道的小物件,但每當偶得一件珍稀之寶,劉之野的投入便瞬間回本,甚至大賺特賺。

就這樣,劉之野慷慨地為他們留下了充裕的資金,而他則每隔數月便悄然現身,將這些承載著歲月痕跡的“老物件”統統帶走。

眼前的這些“老物件”,粗略估算約莫數千之眾,儘管多數外觀品相不太好,但相較於最初回收之時,那些“老物件”的狀況已是大有改觀。

這無不昭示著郝順一行人正穩步前行,在成長的道路上愈發用心,他們的努力與付出,在這堆滿歲月痕跡的物件中,得到了無聲的見證。

劉之野目睹此景,心中甚是滿意。隻見那一堆“老物件”中,赫然藏著幾件堪稱國寶級的珍寶。儘管尚未細賞,但憑劉之野現今的鑒賞眼光,斷不會有所差池。

其中,有一件“銅器”讓劉之野的心臟地跳動瞬間加速起來,隻見此件銅器的形製是敞口、方唇或圓唇,頸矮而細,扁鼓腹,三鈍錐形實足或分襠空足,口沿上置橋形耳或了形耳或獸形耳,特彆細膩,呈暗紫色或黑褐色。

拿起來翻看底部銘文,上書大明宣德年製,“謔!這玩意兒還真是宣德爐!”“大造化,真是大造化……”

宣德爐,是由明宣宗朱瞻基在大明宣德三年參與設計監造的銅香爐,簡稱“宣爐”。

宣德爐它是華夏曆史上第一次運用風磨銅鑄成的銅器。

為了製作出精品的銅爐,在朱瞻基的親自督促下,整個製作過程,包括煉銅、造型必須自《宣和博古圖》《考古圖》等典籍及內府密藏的數百件宋元名窯中,精選出符合適用對象、款製大雅的形製,將之繪成圖樣,再呈給其親覽,並說明圖款的來源和典故的出處,經過篩選確定後,再鑄成實物樣品讓其過目,滿意後方準開鑄。

明朝萬曆年間大鑒賞家、收藏家、畫家項元汴說:“宣爐之妙,在寶色內涵珠光,外現澹澹穆穆。”

為保證香爐的質量,宣德皇帝財大氣粗,精品意識超強。於是工藝師挑選了金、銀等幾十種貴重金屬,與紅銅一起經過十多次的精心鑄煉。經過巨大的努力,宣德三年,極品銅香爐終於製作成功。

這批紅銅共鑄造出3000座香爐,以後再也沒有出品,宣德帝見到這批自己親自過問的香爐,每隻均大氣異常,寶光四射,很有成就感。

這些香爐,把其絕大部分陳設在宮廷的各個地方,也有一小部分賞賜和分發給了皇親國戚,功名顯赫的近臣和各有規模香火旺盛的廟宇。

這些宣德爐普通百姓隻知其名未見其形。經過數百年的風風雨雨,真正宣德三年鑄造的銅香爐極為罕見。

大明宣德爐是明代工藝品中的珍品,宣德爐的鑄造成功,開了後世銅爐的先河,在很長一段曆史中,宣德爐成為銅香爐的通稱。

為了牟取暴利,從明代宣德年間到民國時期,古玩商仿製宣德爐活動從未間斷。

就在宣德爐停止製造後,部分主管“司鑄之事”的官員,召集原來鑄爐工匠,依照宣德爐的圖紙和工藝程序進行仿造。

這些經過精心鑄造的仿品可與真品媲美,專家權威也無法辨彆,後世的夏國國內各大博物館內收藏的許許多多宣德爐,沒有一件能被眾多鑒定家公認為是真正的宣德爐。鑒彆真假宣德爐已成為夏國考古學中的“懸案”之一。

所以宣德爐的藝術價值、曆史價值、文化價值非常高,是當之無愧的國寶。

後世2008年,在香江地一次蘇富比春季拍賣會上,其中一件明朝宣德年間的三足蓋爐以1.168億港元成交,刷新了夏國金銀器世界拍賣紀錄。

劉之野沉浸於收藏界多年,此番終得一見真正的明宣德爐,此等珍稀古董藝術品,在他的浩瀚藏品中亦屬鳳毛麟角。

論及能與之並肩的,恐怕唯有他那件舉世聞名的元青花“鬼穀子下山圖”罐了,兩者皆是收藏界不可多得的瑰寶。

實際上,在此之前,他也曾入手過一尊“宣德爐”,然而,後經“破爛候”這位行家鑒定,那不過是乾隆年間的一件仿製品罷了。

當初,得知鑒定結果後,劉之野的心中難免泛起一陣失落。

隨後,他自嘲地搖了搖頭,心想:區區三千餘件宣德爐,曆經數百年風雨滄桑,能留存至今實屬不易。若非如此珍貴,又怎會在明末清初就引得官方以及民間進行大量仿製呢?

此刻,劉之野的夙願終得實現。其鑒定技藝已臻宗師之境,有這份自信,他自然是胸有成竹。

僅這一尊“明宣德爐”,便讓他深感此行非虛。更遑論,他還意外邂逅了幾件世間罕見的珍稀藏品,此行收獲頗豐。

比如說,有小巧玲瓏,質優工細的珍品,原為清代中、晚期宮廷所珍藏,其中有華美高貴、晶瑩璀璨、造型新奇的各種金懷表,如幾隻如金鑲琺琅戒指表,表徑2厘米;金鏈、表殼燒藍鑲鑽石,金殼,內為表。

洋金殼嵌珠琺琅懷表,表徑3厘米,厚0.7厘米,圓形,法國製造,正麵為表盤,指針,背麵畫琺琅人物、樹木、石,兩麵鑲珠。

銅鍍金嵌琺琅懷表,表徑6厘米、厚1.5厘米,圓形,英國製造,懷表正麵為表盤、指針,背麵畫琺琅人物,兩麵鑲珠。

畫琺琅鑲鑽石懷表,表徑6厘米,厚2.5厘米,圓形,英國製造,懷表正麵為表盤、指針,背麵燒藍鑲鑽石……等等。

另外,這批珍貴“老物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選料精良、光澤豔麗,有著宮廷皇家華貴特色的各種首飾。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