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故人(1 / 1)

推荐阅读:

這時間一晃,就是一個多月過去了。

老京城的春天來的就是這麼早,這麼突然。

差不多就是在第二天的早上,你就會發現,嫩綠的芽葉就會滋發在枝條上,盎然而有生機,就像沏好的碧螺春,散發著磬人的氣息和生氣。

永定河裡的冰床化成了春波,河兩邊的柳條變了青,垂點在水麵上。明媚的春光、滿眼的嫩綠。

舒展了筋骨的人們,興衝衝的邁開了腿腳,一冬的龜縮,在這個季節裡釋放了缺憾。

而守著“春捂秋凍”老理兒的人們,厚厚的棉襖還沒有下身兒.

大天清早的,劉之野就歪著脖子,悄悄地起了床,看了一眼正在熟睡的娘三個,隨後走出房門。

院子裡母親鄧茹,正在擺弄著幾盆花。

入春了,有的花已經開了。漫山遍野粉色的桃花,黃色的迎春和白色的水仙,但要屬二月蘭開的最早,在屋旁、街邊或是家裡的花盆裡,綻開的嬌嫩又紫氣衝天,最先預示著春天的到來。

“迎春人人歡喜,有誰喜歡送春?忠心的、執著的二月蘭沒有推托這個任務。它迎春來,伴春在,送春去。”

劉之野跟正專心致誌打理花草地母親,打了一聲招呼:“媽,您早啊!”

鄧茹聞聲仰頭瞅了他一眼,隻見劉之野也同樣地仰著腦殼往天上瞅,不由地問道:“怎麼了這是,瞅什麼哪”?

劉之野扭著脖子道:“沒怎麼,就是昨晚脖子睡落枕了。”

鄧茹聞言,將手中的噴壺一放,“嗨!來讓我瞅瞅……”說著,她讓劉之野低下頭,給她兒子揉起了脖子。

“還成嗎,不成的話,讓你爺爺給瞧瞧?”

劉之野輕扭了下脖子感覺好多了,“嘿,舒服多了,還是您啊!”

鄧茹見他沒事了,有蹲下身子打理起來這些花花草草。

劉之野道:“媽,我想吃薺菜餃子了。現在已經立春了,吃野菜正時候,鮮亮!”

鄧茹輕描淡寫地說:“想解饞還不容易,飯後我便上山,挖些野菜回來給你做野菜宴。”

“得嘞!那我先去鍛煉了……”劉之野一聽,高興地竄出了院門。

鄧茹在他背後笑著搖搖頭,兒子是難得擱家裡休息幾天,馬上又要出去學習了。

她是變著法的想給劉之野改善生活,生怕他在外麵吃不好。

隻是家裡人鬨不明白的是,劉之野究竟是中了什麼邪。

他對桌上豐盛的魚肉佳肴視而不見,偏偏對那些不起眼的野菜、山間野味情有獨鐘,吃得津津有味,樂此不疲,仿佛那才是他心中的珍饈美味。

這不剛“立春”,他們家就吃起了野菜來了。

京城的春天是從“立春”就開始的,春節過後,就是熱熱鬨鬨和萬象更新中迎著她的到來。

而真正的老京城人,由打“立春”起,家家戶戶的便張羅著吃春,這叫開春第一口。

早年間,從平頭老百姓到宮裡邊兒,都要嘗嘗這口兒。

最講究嘗的就是入春頭場春雨後的薺菜,用薺菜炒雞蛋、炒肉絲、炒豆腐、包餃子。

嘿,這味道沒治了!

還有另外一種吃法,就是吃的時候,烙好一張張薄薄的麵餅,卷了炒好的薺菜特彆香嫩,象是嚼著春天的味道。

老京城人,在春天裡有吃野菜的習慣,比如說白蒿、柳樹芽兒、榆樹錢兒、棗樹芽兒、花椒葉兒、香椿都可以直接吃,也可以蒸窩頭做團子。

就拿榆樹錢兒來說,春天一到,人們就開始捋榆樹錢兒,做成棒子麵窩頭或是貼餅子。

倘若是做菜團子,家裡有條件的,就在榆錢兒裡放上花椒油或點點兒香油,吃起味道都是極好的。

劉之野剛出門不久,天上就開始下起了蒙蒙細雨。

這雨滴落在身上,他也不覺得冷,反而覺得很舒服,這是入春以來的第一場雨。

連續兩年的多雨水天氣,在今年又開始乾旱了起來。劉之野也不知道,全國其他地方的天氣如何,要早做打算。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京城地區的人們,如今最盼的還是有場春雨。

而每到下雨時,嘴裡都要叨念:“春雨貴如油啊”,於是喜笑顏開的,暗暗盤算著這一整年都該是好光景。

瑾瑩剔透的雨滴,掛在嫩嫩的樹葉上,播撒在乾澀的大地上,更澆灌在老京城和京城人的心裡,神怡而暢快。

春雨把劉家莊原本姹紫嫣紅裝扮的更加耐看,雨後的晴澈,永定河也仿佛隻有一步之遙。

一場雨來的快,去的也快。

總體來看,未來幾天,劉家莊地區是,晴天多,雨水少,暖意鋪麵而來。

目前正是賞春花的好時節,這種乾燥溫暖的天氣利於花粉傳播,在這樣的天氣裡,易敏感人群需外出需注意防護。

劉之野,也不著急回去,就這麼漫步在雨後的山路上。

這一兩天,他比較悠閒。

鑒於劉之野即將踏入軍事學院的深造之旅,他正緊鑼密鼓地籌備,力求將手頭事務妥善安置,以免後顧之憂。

比如說,“破爛候”、許大茂、閆解成等人的“老物件”回收大業,以及與郝順的海產品買賣都需要他提前安排好。

最近幾年,劉之野除了還在繼續收購這些老物件,高檔木材、玉石、寶石、藥材意外,隻剩下來回倒騰海產品了。

隨著劉之野對老物件回收的執著日益加深,他手下的尋寶團隊在京城周邊掀起了一股不小的“尋寶”熱潮。

不斷地將那些隱匿於市井巷陌、蒙塵已久的“老物件”一一挖掘出來,其力度之大,幾乎到了“掘地三尺”的地步。

一時間,社會上流傳的各類老物件,仿佛都被一股無形的力量牽引,最終彙聚到了劉之野的手中,成為他私人收藏中的璀璨明珠。

自然災害的陰霾散去後,一些人逐漸從困境中恢複元氣,手中的那些藏品,自然不再輕易割舍,更不願見其被低價拋售,淪為市場的浮萍。

京城周邊,能回收的,都差不多回收了,即使有些人手裡還有,這回收地成本也是越來越高,得不償失。

於是,劉之野就將目光,瞧向了京城隔壁的津港。

比起京城,津港地區的“遺老遺少”、資本家、有錢人更多。

津港在清末民初就成為了一個名流彙集的場所,吸引了眾多曆史人物。

其中包括清朝的“遺老遺少”們、瑉國時期的失意總統和總理們、失去勢力的軍閥們、想辦工廠辦實業的資本家們,以及倭寇投降後再次投機的漢奸們。

這些人物因為各種原因選擇了津港作為他們的居住地或活動地點,使得津港在近代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這裡肯定有無數地“老物件”等待著劉之野的挖掘,“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

隨著財富的累積,對劉之野而言,金錢漸漸化作了冰冷的數字,反正這麼多錢他也花不出去,隻能繼續搞收藏。

況且,如果沒有他去對這些文化遺產進行保護的話,恐怕它們將在短短數年間化為烏有,消逝在曆史的長河中。

如今,劉之野的空間已經擴大了兩百多個立方米的空間。

內部珍藏著逾三十萬件古董藝術品,件件皆是時光的印記,其中不乏被譽為國之瑰寶的頂尖之作。

這些藏品之多,即便是劉之野本人,也難以一一細數,他更多的是將它們妥善安置於內,鮮少輕易取出,以供個人賞玩。

除了古董藝術品,空間裡還有上萬方的珍貴木材。包括海南黃花梨、金絲楠、紫檀、鐵力木、雞翅木、沉香等等。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