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朝之後,周懷瑾召見了郭暉。
“郭大人,孤聽聞你有個孫女,性情溫婉,知書達理,目前尚未婚配,孤想請她入宮一見,不知可否?”
郭暉確實有個孫女,他也確實存了將孫女送入宮的想法,但那是在今天早朝之前。
他好不容易坐上尚書的位置,並不打算為了個孫女就告老還鄉。
“殿下,老臣確實有一孫女,不過她母親為她看了一門親事,兩家已經口頭定下。”
周懷瑾聞言頗為失望:“孤還以為……算了,既然郭小姐已經定親,隻當孤未曾提及。”
接下來,周懷瑾又見了幾個大臣,均是家中有未嫁女子,且在之前勸他娶親。
不出意料,這些人家的姑娘要麼已經在議親,要麼就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暫時不能說親。
如此幾天之後,周懷瑾的耳根終於清淨。
但大臣們卻進退兩難。
身為臣子,他們有責任督導太子成家,延綿皇嗣。
可另一方麵,他們也怕再次惹惱周懷瑾,然後自家莫名其妙多了道賜婚聖旨。
思來想去,他們決定走迂回路線,不催太子,改催皇後。
虞靜怡的脾氣比周懷瑾要好,麵對愁眉苦臉訴苦的大臣們,她隻靜靜傾聽。
待眾人說完,她又耐心勸慰,並且承諾會尋一個合適的太子妃。
可惜周懷瑾此前當眾宣布的條件實在苛刻,但凡有些名望的人家都不想將女兒嫁入東宮。
但出身太低的女子又無法擔起國母之責,周懷瑾的婚事真正陷入兩難之地……
太子婚事難的消息傳到宋家,宋明悄悄跟女兒說:“太子為你如此大費周折,可見是真的用心!照目前的情況來看,最多再過一個月,你們就能如願以償了。”
宋令儀卻沒有這麼樂觀:“朝臣們如此齊心協力,未嘗沒有想逼著太子妥協改口的意思。他們想叫太子看清楚,凡事有舍必有得。”
宋明著實沒想到這一層。
站在宋家的角度,他毫不留情地譏諷:“他們也太高看自己了!如果太子此次不是做戲,而是當真要以此條件選妃,一道賜婚旨意下去,誰能扛得住?”
宋令儀最近上的課派上用場,哪怕作為局外人,她也看出了些門道。
“朝臣們對太子的了解太少,此舉大多是試探,太子亦是在跟他們拉扯。畢竟還沒真正坐上那個位置,需要顧慮的事情不少。”
宋明不耐煩想朝堂之上的事情,直接問:“小乖,那你覺得這場博弈得到什麼時候才能結束?”
宋令儀思索片刻後給出答案:“此事的關鍵在皇後身上,若王爺能求得皇後幫助,年前定能有個結果。”
自周懷瑾當上太子,跟皇後共同監國,京中便開始盛傳皇後跟太子母妃之間的恩怨情仇,宋明沒聽十遍也有八遍。
在他看來,皇後不給太子選個上不得台麵的女子,就已經很善良了,能站在太子一邊才怪!
他頓時去了焦躁:“那我就不用急了,此事還有得熬。”
宋令儀笑問:“爹,您急個什麼勁兒?”
宋明左右看看,壓著聲音道:“我得給你準備嫁妝啊!”
宋令儀:“……”
她隨手拿起一本書翻看:“爹,那您慢慢準備吧,若我真能當選太子妃,婚事最早也得在明年秋天舉辦。”
宋明聞言點點頭,笑著說:“還有大半年的時間,足夠了。”
宋明走後,宋令儀不可避免的想到了周懷瑾。
此時周懷瑾待她,擔得起一句情真意切,但這份真情能堅持多久?
她歎口氣,揮去心中煩悶,試圖用看書轉移注意力,但效果並不顯著……
十月初一,孟耀來了公主府,向宋令儀彙報秦家之事。
“齊浩並非秦家幕僚,而是前定國公在外頭的私生子,以幕僚身份帶了回來。當年躲過滅門案的秦家直係共有五人,如今皆已伏法。”
“秦家罪證確鑿,預計在年前處斬,太子問您是否要見見秦家人和霍景雲。”
宋令儀心中確實有些疑惑,但她並不打算跟那些人見麵。
她搖了搖頭,問:“殿下可還好?”
孟耀也學宋令儀的模樣搖了搖頭,愁眉苦臉道:“殿下最近……唉,忙得不可開交。殿下初理朝政,本就需要花時間來適應,朝臣們因各種原因也不太配合,殿下隻能花更多心力去應對,如今日夜操勞,連休息的時間都不太夠。”
宋令儀聞言眉頭微蹙:“聽聞太醫已經斷定皇上沒有康複的可能,有關殿下繼位之事可有定論?”
太子跟天子終究不同,若太子登基,朝臣們多少都要收斂些。
孟耀苦笑:“之前朝臣們都說國不可一日無君,計劃在年前讓殿下繼位。如今發現殿下不能被他們拿捏,便一直想各種辦法拖延,早朝上已經許久沒有說過殿下繼位之事。”
宋令儀覺得周懷瑾陷入如今的境況,她也有一定責任。
沉思片刻後,她道:“孟將軍,你說如果天降祥瑞,能不能助殿下在年前登基?”
孟耀幫主子訴苦,主要是想讓宋令儀生出些心疼,不想卻有意外之喜。
“若當真有祥瑞出現,於殿下而言自然是好事,可祥瑞難得,不是說有就有的。”
孟耀試探著問:“公主您莫不是有什麼想法?”
宋令儀確實有了想法。
她到書桌前提筆寫了封信,讓孟耀帶給周懷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