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強撐著精神站起來,對著妻子道:“這一切都是我們的猜想,並無根據,是自己嚇自己也說不定。”
“即便皇上真的要讓小乖……要給她賜婚,定然也要等到她回京,但重建北地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這中間還有轉圜的餘地。”
“一會兒我便給小乖寫封信,將今日之事告訴她,讓她也有個準備。小乖聰明,說不定能想出破局之法。”
柳氏暫時也沒有更好的法子,隻能點頭應下。
“老爺,那小乖送來的貨物?”
宋明道:“若皇上真有那個想法,不會因為咱們家一時低調就改變主意,所以該怎麼樣就怎麼樣,就算最後……小乖的手裡多攥些錢也不是壞事。”
當天晚上,宋明熬夜將所有貨物盤點一遍,然後按種類區分,第二天邀請了相熟的朋友上門,十來個人花了一天時間將東西分完,迅速將資金收回。
宋明寫了厚厚一封信,連著銀票一起,趕在年前送去長平城……
臘月二十三,小年。
放眼望去,整個長平城內到處都是人。
天氣雖冷,但每個人都熱情洋溢,湊在一起交流不知傳了幾道手的消息。
“我聽說今兒個的餃子不限量,吃飽為止,不怕你們笑話,我現在都跟做夢一樣,暈乎乎的。”
“聽說今兒有豬肉餃子和羊肉餃子兩種,我頭回在吃餃子這事兒上犯難。”
“老劉他兒媳的娘家二嫂的表妹被選去包餃子了,她說分豬肉餃子的地方是紅牌,分羊肉餃子的地方是藍牌,你們可彆站錯了。”
“你這消息可不全對,我娘家姑媽家的兒媳也被選去包餃子,她說公主臨時又給信佛吃素的人新加了素菜餃子,不過吃素的人少,隻宋記糧店還有南城門口那兩處地方有,素餃子前頭豎的是醬色牌子。”
“真的假的?我婆婆就吃素,你要沒騙人,我可叫我婆婆去糧店門口排隊了。”
“當然是真的,昨兒下午貼出來的告示上都寫了,不信你找了告示去看。”
“信信信,我馬上回去跟我婆說。”
巳時,鑼鼓聲響起,衙差開道,衙差身後是挑著籮筐的壯漢和扛著大笊籬準備大乾一場的婦人們。
“來了來了,餃子來了!”
眾人眼巴巴看著籮筐進了隊伍最前方的酒樓,然後又聽衙差喊:“裡頭水已經燒好了,餃子很快出鍋,所有人排成兩排,彆擠彆插隊,保證每個人都能吃到!”
“插隊的拎出來從最後麵開始排隊,大夥兒都睜大眼睛瞧清楚,如果有人插隊,不用跟他們吵,舉手叫我們過去就成。”
“最左邊一鍋是六十以上老人和十歲以下小孩兒優先,老人小孩兒往左邊挪!”
“成年男女每人可以領二十個餃子,老人孩子每次可以領十二個餃子,如果沒吃飽,還可以後頭重新排隊。”
如今溪山城的百姓都習慣了宋令儀的作風,領棉衣要排隊,買糧食要排隊,買雜貨也要排隊,因此之前雖沒人說,百姓們也都早早排好了隊。
酒樓裡六個大鍋同時開火,一炷香的時間,餃子就出鍋了,因此排隊的人雖多,但隊伍走得也快。
而像這樣規模的地方,在城內外足有三十個,能確保大家不用等太長時間。
在酒樓左右的路口,還有人守著。
若看到有人端著餃子離開,她們便會上前勸阻:“餃子隻能在這裡吃,不能帶走。”
宋令儀在酒樓二樓的窗口看到這情況,轉頭問迎霜:“這是你安排的?”
迎霜搖頭:“公主,奴婢並未安排,在巷口勸阻的都是善堂的人。”
“她們說公主一片善心,不能叫人鑽了空子。萬一有人打了餃子送回去,然後再來排隊,其他人有樣學樣,公主不知要往裡麵搭多少錢,待到下午沒餃子領了,興許還會惹來非議。”
“因此善堂的婆婆們早早將分餃子的地方看過,並且分配了任務,奴婢覺得她們的擔憂有道理,便答應了。”
其實迎霜在接了任務後就想到這點,不過善堂的人提出來後,她便按下想法,隻努力配合年邁又操心的婆婆們。
公主在北地出錢出力,總得叫公主知道,她的所作所為並非枉然,有人心疼她。
宋令儀笑問:“她們若要守在路口,豈不是吃不到餃子?”
“公主放心,婆婆們排了序,一會兒會有人來接替她們,而且善堂大些的孩子也領了任務,會排隊領了餃子後給婆婆們送過去。”
不得不說,這意外的安排當真讓宋令儀欣喜。
她開心道:“我記得咱們買來的豬肉和羊肉還有剩的,迎霜,你將東西分一分,然後送去善堂,讓他們在除夕夜添盆肉菜。”
迎霜朗聲應下,又問:“公主,您可要下去走走?”
宋令儀搖頭:“不必,讓他們安心吃餃子就是。對了,長平城之外,其他地方也都安排了餃子吧?”
迎霜道:“公主放心,好幾天之前就將消息傳下去,並且說迎風會去抽查,他們應該不敢敷衍。”
宋令儀看著下方來之不易的喧鬨,說話的聲音帶了些狠意:“行,你跟迎風溝通,務必將這事兒盯緊,若有那手腳不乾淨的,就拖出來殺雞儆猴。明年是最關鍵的一年,絕不能讓自己人拖後腿。”
迎霜聞言,嘴角的笑意驟然收斂,眼神變得犀利:“請公主放心,奴婢絕不會讓人壞了您的事。”
因著請全城百姓吃餃子的事兒,宋令儀在百姓中的形象更上一層樓。
百姓們在小年敞開肚皮吃了一頓白麵肉餡餃子,似乎有了更多勇氣對抗生活中的苦難,對未來也有了更美好的期許。
雖是寒冬,長平城卻給人一種生機盎然的感覺。
袁彥年前最後一次給宋令儀彙報城內事宜時一揖到底,鄭重其事地道謝:“公主,若不是您,如今長平城怕是跟一座死城無異,您就是長平城所有百姓的再生父母。”
“微臣知道您最近深居簡出是在避諱,您不能受百姓拜謝,微臣便替他們道謝,謝您俠肝義膽,謝您仗義疏財,謝您贈長平城生機,謝您在百姓們心中播撒希望。”
宋令儀親自將人扶起:“袁大人,實不相瞞,我來北地意有所圖,實在當不得你如此誇讚。”
袁彥眼神堅定:“公主,微臣不知您所圖為何,微臣隻看到在您的幫助下,長豐城以及周邊城鎮全都煥然一新。”
“微臣人微言輕,身無長物,但若公主有需要,微臣定當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宋令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