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道真氣就像是一件強大的武器,能夠直接對敵人產生巨大的傷害。
擁有強大的爆發力。
而浩然正氣嚴格來說更像是一種精神力量,一種媒介。
擁有浩然正氣的文道修行者,能夠借著這份力量調動天地之力,規則之力等等。
兩者的性質截然不同。
不能說孰強孰弱,關鍵在於如何運用。
浩然正氣若沒有相匹配的文道神通,威力便會大打折扣。
而武道真氣則不同,無須神通,隻要一拳一腳便能成為最強大的武器。
能練出武道真氣,陸承安自然是開心的。
誰說讀書人就一定要身體孱弱?
誰說讀書人就不能孔武有力?
他陸承安偏要做一個能文能武的讀書人。
將來他的弟子也一樣,若有餘力,也要嘗試武道或者其他修行類彆的修煉。
因為文道修行有成之後,能夠極大的增加悟性和智慧,借此來參悟其他修行之道,無疑是事半功倍。
“咚咚咚”
敲門聲打斷了陸承安的思緒。
申啟反應很快,第一時間跑了過去,打開了院門。
見到門口的女子,連忙恭敬行禮道:
“見過師姐。”
公孫玥拱手還禮,笑道:
“申啟,新年好啊!先生起來了嗎?”
申啟側過身笑道:
“先生早就起來了,在院子裡練拳呢。”
公孫玥走進去後,便向陸承安拜年。
沒過多久,喬裝打扮的公孫家父子三人也都來了。
都是來給陸承安拜年的。
小院裡立即熱鬨了起來。
令申啟母子倆局促不已,畢竟他們一眼就能看得出來,公孫輔三人並非尋常百姓,身上有一股尋常人所沒有的威嚴。
所以生怕自己有什麼地方做的不對,得罪了這些人。
但讓他們意外的是,這三人對他們竟然客氣非常,言語之間沒有絲毫身為上位者的傲氣。
申啟稍稍一想便明白,這一切都是因為陸承安。
但他沒有太多複雜的想法,他現在想的隻有一件事,那就是跟陸承安好好讀書認字,等再過幾年,有了能力便去找個賬房先生的工作,好好奉養老母。
如果到時候陸承安也還在申州城的話,他便儘自己所能,好好報答先生的再造之恩。
天上浮雲似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
世事變遷,無邊無際。
不同於陸承安在申州城內的平靜,天都城在除夕過後這段時間卻是波濤起伏,風雲劇變。
而這份劇變的源頭,卻是城外那最不起眼最無人關注的混亂之地——外郭。
去年剛上任的巡按禦史李仲明,每日在各個部門混來混去,流竄於街頭巷尾,城裡城外。
就在朝中百官漸漸開始忽略這個京都有名的廢體少將軍時,在興隆三十二年最後一場大朝會上,這位廢體少將軍連續上奏十二奏疏,彈劾京中大小官員三十二位。
引得朝野震動,百官大驚。
三十二位官員,正好與北齊天子薑壽繼位的年限一致。
但這三十二名官員卻並不是全部,之所以因為彈劾他們,隻因為這三十二名官員全都是朝廷五品以上的高官。
李仲明這一番舉動,立即引起諸位大臣不滿,紛紛在朝堂斥罵,有將近一半朝官跪請天子,治罪李仲明。
然而年僅十六歲的李仲明沒有絲毫慌張。
在朝堂之上舌戰百官,指名道姓將他所彈劾的那三十二位官員所犯之事一一列舉了出來。
殺人滅口、強取豪奪、貪贓枉法、結黨營私等等等等
每一條都有實證佐證,每一個被他彈劾的官員沒有一個是被冤枉的。
三十二位官員有強詞奪理者,也有麵如死灰者。
但當他們聽到李仲明竟然早已派遣天子暗衛趁著他們上朝的功夫到他們各自的府中搜查罪證的時候,所有人全都是一片絕望。
因為他們自己知道他們究竟做過一些什麼事。
這個時候辯解已經無用,隻能認罪求情。
而且這次的事主要是因為外郭而起,外郭那個地方,本就是一個混亂之地,都是一幫賤民,是死是活天子並不會在意。
或許他們能夠逃過一劫。
然而這次他們想錯了。
天子沒有多看一眼那些不斷求饒的大臣,隻是將他手邊的天子劍甩給了李仲明,對他說出了兩個字:徹查。
李仲明領命,手持天子劍,命禁軍將三十二位大臣打入天牢。
隨後大軍出動,皇族超品供奉相隨。
將所有有關人員關押收監。
興隆三十二年最後一場大朝會,北齊震動,朝堂劇變。
受牽連的官員多達數百位,那些連官都算不上的小吏更是數不勝數。
李仲明以絕對的雷霆手段,按北齊律法一個個判了下去。
這一年除夕那一天,皇城南門法場,血流成河。
一顆顆人頭滾滾。
法場劊子手從上午砍到傍晚,眼睛都殺紅了。
後來有人說,那天天都城裡,始終彌漫著一股血腥味。
而這麼做的後果便是這件事過後不到半個月,北齊各地出現各種各樣的暴亂。
有江湖勢力作亂,有一州刺史舉兵謀反,有人煽動災地民眾反抗官府。
然而這場烽煙四起的暴亂剛剛開始便被鎮壓了下去。
因為他們不過是剛剛起兵造反,身邊便立即有人出現平亂。
東南西北各地精銳邊軍竟不知何時早已隱藏在他們身邊,趁他們暴亂時便直接大軍壓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平息了暴亂。
直到此時天下人才明白,這場朝堂劇變雖然是由天策少將軍李仲明掀開的,但真正下這一手的棋手卻是那位坐在龍椅上的至尊。
所有的一切都早已準備妥當,就等著他們暴亂,等著他們冒頭。
一時間,北齊官場人人自危,有些屁股不乾淨的,開始慌忙掃清隱患,正打算做一些什麼傷天害理之事的,也紛紛收斂起了手腳,不敢在輕舉妄動。
這一場被後世稱之為興隆政變的朝堂變動,從開啟到結局,僅僅隻用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
所有隱患消除之後,天子登祭台誥天,改元弘德。
並出台了關於外郭管理的政令以及法度。
征調資源和人才,在外郭興建衙門,成立了戶曹司,工造司等等部門。
開始對外郭大興土木,興修房舍街道。
而查抄那些犯事官員所得的錢財正好填補這個空缺。
不僅如此,民間還有商賈捐贈。
其中馮掌櫃便是最積極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