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1949南征東南亞,海外建國 > 第9章 生命啊!它璀璨如歌!

第9章 生命啊!它璀璨如歌!(1 / 1)

推荐阅读:

楚地南方某個鎮子的驛站前,鎮長親自為複興軍的移民隊伍送行。七十二個孤女坐在卡車上,她們每個人的手裡都拿著一個包裹,裝著複興軍給她們的饅頭和衣服。

"孩子們!"

"複興軍是你們的恩人,會帶你們去有飯吃、有書讀的地方。"

"將來出息了,彆忘了給家鄉寄封信。"

負責護送的軍官挨個檢查孩子們的包裹,

"有沒有帶家鄉的辣椒種子?到了安南,種上從楚地帶來的辣椒,可以讓你們永遠記得自己家鄉在哪裡,不會迷路。"

在卡車上,十歲的小穗想起幾天前遇到複興軍的場麵,她偷吃了複興軍的糧食。在被複興軍的軍人發現後,對方並沒有責罵她,反而給了她兩個熱乎乎的饅頭,那是她吃過最好的一頓飯了。

小穗摸著包裹上寫著"穗"字的印記,這是小穗第一次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東西。

另一輛卡車上還有二十幾個被家人"換"來的女孩子互相整理衣襟,她們中有的是不被重視的女兒,有的是童養媳,有的是家裡女兒太多的。

現在她們眼裡沒有悲傷,隻有對未來的期望和忐忑。

這時,複興軍的軍人唱起了《月光光》的調子。

"月光光,秀才郎,"

"遷安南,換米糧,"

"妹仔讀書郎扛槍,"

"新田新穀滿糧倉。"

在歌聲中,複興軍的紅底稻穗旗幟在迎風飄揚,旗幟撫過孩子們的頭發,像母親的手,輕輕撫去了孩子們最後的不安。

1950年春,八桂邊境,燕京軍第41軍的巡邏隊遇見了複興軍的移民隊伍。

十七個小女孩蜷縮在油布下,最小的巧兒抱著複興軍女軍官的小腿在瑟瑟發抖,巧兒看見前麵的戰士蹲了下來,解下腰間的搪瓷缸,遞給她

"彆怕,給你們煮了薑湯。"

移民隊伍帶隊的女軍官王雪認出對方臂章上的標誌,知道對方是邊境的巡邏隊後說道。

"我們去水口關那邊!"

"那邊有船等著我們!"

王雪遞給趙鐵一張蓋著複興軍大印的移民證,移民證的後麵印著"每接收一名女性,給救濟糧三鬥"的條款。

巡邏班長趙鐵接過證件,借著手電筒的燈光看見了女孩們的衣服上都用紅線繡著家鄉名字,有的是漓城,有的是平樂,有的是榕江。

看著這些瘦弱的小女孩,趙鐵想起自己家鄉的妹妹,餓死前說的最後一句話。

"哥,我不餓。"

"把我們的糧食分一半給她們。"

趙鐵轉身對戰士們說道。

"你們兩個人護送她們過土匪窩,在天亮之前要趕到渡口。"

"小心一點,遇到危險就記得及時求援!"

離開前巧兒塞給趙鐵一塊,自己偷偷藏起來的薑片。

"叔叔,給,驅寒!"

巧兒笑的很甜!

燕京軍的黃布軍裝和複興軍的卡其色軍裝在大霧中相互交錯。

王雪看著燕京軍巡邏隊離開的方向,發現他們把糧食和一本《新華字典》留給她們,《新華字典》的扉頁上寫著學會識字,才能給家鄉寫信。

"班長,難道她們隻有去了安南才有活路嗎?我們能找到讓她們不再受苦的路嗎?"

"我們已經在路上了!"

清晨的一縷陽光穿過樹林,照在邊境崗哨那一麵紅旗上,顯得格外的溫暖,驅散了大山的寒冷。對麵的紅底稻穗旗幟同樣在陽光下發出同樣的光芒。

在渡口,燕京軍的巡邏隊發現了一艘怡紅院姑娘的紅船。

在渡口的碼頭上,複興軍的士兵正在和一群人進行交易,複興軍的軍醫林芝正在給生病的阿花姑娘治療。在碼頭上,堆著二十多袋麵粉,這是複興軍用來交換船上姑娘的糧食。

"需要幫忙搬糧食嗎?"

燕京軍巡邏隊的連長陳建國來到碼頭上說道,他看見岸邊有幾個姑娘正在用針線縫補著同伴的布鞋。不禁想到,她們的雙手曾經在胭脂巷裡給達官貴人捏肩,現在卻要為自己的生活忙碌。

林芝認出了趙建國,他們已經遇到過很多次了,每次趙建國都會幫忙。

"我們有盤尼西林,能送我們到邊境嗎?"

燕京軍的士兵登上紅船後,發現這些女孩的手腕上係著紅繩,那是老鴇給的平安符。

燕京軍的士兵張雪,摘下自己的紅領巾,係在年紀最小喜兒的手腕上。

"以後想回來了,就跟著紅領巾的方向走,這裡永遠都是你的家!"

張雪摸了摸喜兒的頭,溫柔的說。

喜兒摸著手上的紅領巾,想起被母親賣掉時說的話,讓她以後不要回來了。

燕京軍的士兵正在向船上搬運糧食時,聽見紅船的船艙內傳出陣陣哭泣聲。

"她們哭什麼?"

"哭,終於有人把她們當人,而不是貨物!"

陳建國聽著船上的哭泣聲,想起自己母親說過的話,生女如栽柳,風一吹就斷。或許她們去了安南後,改變一切了,那裡沒有認識她們過去身份的人,這讓她們可以自由的活下去。

林秀芝遞給陳建國一個鐵皮盒後就帶隊離開了。這裡麵是鷹醬產的磺胺粉,陳建國接過後發現盒底刻著這一行小字。

留給傷員用,每個生命都該被溫柔對待!

"連長,他們的父母為什麼這麼狠心?"

一個從小就在燕京軍中長大的士兵,向陳建國疑惑的問道。

"這是禁錮了人民幾千年的封建思想在作怪"

"那我們去教育他們,跟他們講清楚不就好了!就像我們教育被俘虜的士兵一樣,看看他們打仗多英勇。"這同誌很天真的問道。

"你以為,喚醒一個被封建思想禁錮了幾千年的民族,是那麼容易嗎?"

"你以為,要掃除我們這個民族血液裡的麻木、冷漠、重男輕女的思想,是一日之功嗎?"

"那是要經過幾代人努力奮鬥的大事業!我們這個災難深重的國家,需要你和我們一起去奮鬥!"

1950年冬,安南和八桂的邊境,今天這裡來了二十多個衣衫襤褸的人。

陳阿婆牽著六歲的小孫女,向對麵安南的崗哨,跪了下來,乞求安南的複興軍可以收留她的孫女。

而在她身後四個兒子卻沒有一個願意撫養這個"賠錢貨"。

複興軍的巡邏隊來到這邊。

"阿婆,起來吧!"

複興軍的女軍官李曉珍蹲下身,給小女孩擦了擦臉上的臟東西。

"你們真的會讓女孩吃飽嗎?"

陳阿婆最後再確認一遍。

"真的!"

"阿婆,你放心,我們會照顧您的孫女的!"

"你的孫女過來後還可以讀書寫字,而且長大以後還能當護士,到時候您的孫女賺到錢後,還可以寄糧食。"

曉珍掏出一些去到安南後,女孩的照片。

"您看!這些女孩都安置好了!"

"這是在學校讀書的,這是在紡織廠做工人的,這是在醫院做護士的,還有在幼兒園當老師的!"

陳阿婆看著這些照片,心裡的擔憂就放下了,照片裡的女孩笑的很開心,很甜,她們過得一定很好。

她不禁想起,在一年前她的大孫女被帶走時的場景,自己躲在灶台後麵哭,現在看來大孫女想必在安南也會過得很好。

而如今,小孫女過去後估計也會過得很好。

"帶她走吧!"

陳阿婆把小孫女的手放到曉珍的手裡,最後在孫女的口袋裡塞了把家鄉的泥土。

"讓她姓安吧!彆再姓陳了,省得被說是賠錢貨,一輩子都活不明白!"

小女孩看著安南的燈火,那裡有她從未見過的電燈和學堂,而她身後的親人,正用她的未來換了可以用來救命的麵粉。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