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性情總是喜歡調和、折中,譬如你說屋子太暗需要開一扇窗,大家一定不允許,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來調和,願意開窗了。
“廷議通過的政令,又如何能反對呢?”霍去病不解道。
鹽鐵專營之策,固然是陛下的一意孤行,但都上了廷議,且中外兩朝公卿、列侯、宗室大臣都予以了認可,儘管大多數人並非出自本意,事實仍然是政令得到了通過。
公然反對天子政令,哪怕是大漢丞相也不能這麼勇吧?
“大兄,反對一件事的方式,從來不止是唱反調,而且,反對你的人,可能是看上去最支持你的那個人。”劉據笑道。
雖然華夏曆史很長,封建製度也很長,但過去的部落聯盟製,和如今的帝國製,是全然不同的兩種狀態,尤其是帝國製尚在初創階段,整個大漢製度還存在著很大的混亂,上至中央朝廷,下至地方官府。
中央朝廷存在兩宮製,甚至是多宮製,共同管理著朝廷,在陛下的努力下,朝廷還分了外廷、內朝,朝臣、宮卿各有所向。
再往下,中央朝廷通過遷降與賞罰,用獎懲的手段控製著州、郡、縣官吏,人事即政治,然後,州、郡、縣官吏以上計與考課的表現,來向中央朝廷表達著忠誠。
諸侯王國也是如此。
但是,中央朝廷、地方官府之間卻存在著諸多信息差,很多時候,地方官府官吏如何執行政令,並不是直接觀看政令本身,而是取決於上官、恩師,等等這些人對政令的意思和態度。
這是個人情社會,沒有人情的政治是短命的,在中央、地方的上下級關係外,是中央屬官、地方官吏更為親近的親誼、師誼、主客關係。
在陛下即位之前,大漢丞相不但擁有著開府建牙之權,還有著兩千石官吏以下任免權,可以說,滿朝都是門生故吏。
陛下即位之後,多番改製,也隻讓任免權從兩千石降到了六百石,但天底下的縣官,全部屬於六百石及以下。
任何政令的施行,所倚仗的,都是這些人。
丞相可以沒有想法的執行政令,更可以讓門生故吏堅定不移的執行政令,隻要陛下、朝廷承擔的住後果。
從秦朝時,就建造了七百裡直道、六千八百裡馳道,但沒有一輛無人駕馭的馬車能跑過一圈,哪怕馬兒會按著既定道路在跑,卻終逃不過車毀馬亡。
萬民似車,桑弘羊、東郭鹹陽、孔僅就是馬,還是三頭包藏禍心的馬!
終是死馬東西。
霍去病點點頭,又搖搖頭,朝廷上的人和事太複雜,遠遠不如軍人的乾脆,由內而發道:“據兒哥,如果哪天你坐上了皇位,就給我人,給我錢糧,讓我一直在外打仗,我給你打個大大的天下!”
聽聞此言,衛青汗毛都豎起來了,環顧四周不見他人,這下放下心來。
“好!”
劉據伸出了手掌,豪氣大發,“他日我為青帝,報與大兄萬戰之場。”
“君子一言?”
“駟馬難追!”
渭水河畔,兩掌相擊。
劉據、霍去病放聲大笑,就連衛青也受到感染,眼中滿是溫柔。
……
丞相府。
桑弘羊、東郭鹹陽、孔僅準備好了鹽鐵專營籌策文書,呈給了公孫弘。
當見到諸曹掾屬,或者說相府幕僚們時,三人不約而同地懵了。
丞相司直、丞相長史、丞相徵事、二十名丞相史、九名東曹掾、六名西曹掾、八十名丞相少史,以及數不清的集曹掾、奏曹、議曹、侍曹、主簿、丞相屬、大車屬、從史、令史、計相、計室掾史,少說也有幾百號人,比未央宮廷議的人數都多。
當所有人看過來的時候,桑弘羊還好,行動自如,東郭鹹陽、孔僅的腿不知為何有些發軟,走路時有幾分無力。
桑弘羊見禮過後,望著昏昏欲睡的公孫弘,立刻發難,“相國,這是何意?”
“鹽鐵專營,關乎國本,縱使丞相府也要慎而重之,不敢有絲毫怠惰,以免有負聖恩,隆重了些,請治栗都尉,兩位大農丞勿要見怪。”丞相長史邊通接言道。
廷議上,桑弘羊與東郭鹹陽、孔僅同時被任命為大農丞,但到廷議後,桑弘羊就專門找到陛下,改任治栗都尉。
桑弘羊對外借口是,有專營鹽務的東郭鹹陽大農丞,有專營鐵務的孔僅大農丞就夠了,他無有可管,隻能改為專管為國斂財的治栗都尉,但誰也不是傻子,心知桑弘羊也是不願意與商人出仕中央屬官的東郭鹹陽、孔僅為伍,即便必須一塊做事,也要有所區彆。
邊通的話,無異於點明了東郭鹹陽、孔僅的身份,仰仗著陛下的勢,丞相府給出了無上禮遇,偏偏地,他們自己先受不了了。
何謂德不配位,這就叫德不配位。
桑弘羊本想再說什麼,東郭鹹陽、孔僅卻一左一右扯住了他的袖袍,搖搖頭,為商者,受到官、士的侮辱多了,又怎麼會在……怎麼能不在乎,當大農丞前受侮辱,當大農丞後還受侮辱,那大農丞豈不是白當了?
然而,形勢比人強,東郭鹹陽、孔僅默默在心底記下丞相府幕僚們的音容相貌,示意桑弘羊進入正題,“相國,有關政令文書,丞相府有何賜教?”
一乾丞相府幕僚更加不掩飾輕蔑,到底是商人,為了錢,連臉都不要了。
“沒有賜教,隻有幾點建議。”邊通繼續道。
“長史請講。”
“政令中,鹽、鐵官不得對郡縣進行考核,偏遠之地不得統一銷售,不得為完成鹽鐵冶煉而讓地方官府增發徭役,更不得在地方官府無法達成財稅時,對百姓攤派,征收苛捐雜稅。”
“這是建議?”桑弘羊震驚道。
如果這叫建議,哪什麼叫命令?
東郭鹹陽、孔僅徹底怒了,如果按照這樣的“建議”修改政令,那他們如何在物價低時囤積貨物,遇上戰爭、天災人禍,物價飛漲的時候,再高價賣出?
朝廷按需分配,百姓按需購買,製造不了需求缺口,他們怎麼賺錢?
千裡做官是為了錢,可不是為了服務那些下裡巴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