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進入到了長安城中後,第一時間不是拜見皇帝陛下,而是尋找自己的“盟友”,在他看來,朝中應當是有自己盟友的。
比如天然的被排除在外的一些皇子們。
這些人便是自己的盟友。
想要和陳氏打擂台,那麼就必須是得到這些皇子背後之人的重視,從而得到皇帝陛下的重視——在董仲舒看來,二陳是陳氏之人,但陳氏卻並不是二陳。
陳氏不會因為二陳的思想落敗,就發動整個陳氏的進攻對付儒家。
所以他們十分不要臉的準備讓陳氏的人“公平對決”,而自己則是偷偷的去找盤外勢力。
李許成是他們尋找到的第一個人。
李許成何許人也?
武帝第三、四個孩子的舅舅,這個人所代表著的是另外一股外戚勢力,除卻李許成之外,董仲舒還將接觸到了“王旭”,王旭則是武帝第二個兒子的舅舅。
這兩個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都是後宮中某一位皇子的舅舅,代表著的是“外戚勢力集團”。
在表麵上看來,這兩個人或者說這兩個人代表著的外戚勢力應當是不會和董仲舒走在一起的,但實則恰恰相反。
因為陳氏和衛氏這兩個龐大的勢力其實是互相交織相融的。
衛氏外戚勢力集團的核心人物之一——冠軍侯霍去病是陳氏勢力中核心人物陳易的弟子,而衛氏外戚勢力的核心集團人物、最重要的存在“劉據”,則同樣是陳氏最核心人物“官渡侯陳瑞”的弟子。
這兩個“師徒弟子”的存在,讓這兩個勢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他們你儂我儂了,另外的人就該憤怒了。
比如王氏、比如李氏。
因為衛氏和陳氏的融洽就代表著劉據太子地位的穩固,堅不可摧——他們其實並不一定真的有想要讓自己的侄子登上皇位的野望和野心,但人都是貪婪的。
隻要稍微一挑撥,他們就算是沒有這個心思也要有這個心思了。
所以李氏、王氏、以及董仲舒自然而然的走到了一起,而他們身後的王夫人以及李姬野就走到了一起。
隻是很細的是,無論是王夫人也好,還是李姬也好,她們都不是“衛子夫”的對手,根本沒有辦法通過“枕邊風”的能量對陳氏產生任何威脅。
不過也幸好,他們最初也沒有做這樣的打算,她們最初的打算也就是想要讓武帝同意“論道”是純淨的,陳氏不能夠插手陳易陳翊的論道結果。
僅此而已。
董仲舒府邸
李許成、王旭坐在那裡,他們臉上帶著肅穆之色的看著董仲舒:“董先生,如今您拜托我們的事情,我們已經完成了,希望您答應我們的事情,也能夠完成。”
想要讓皇帝不再重用陳氏應該從何做起?
第一步就是要打擊陳氏的聲望,讓皇帝陛下以及天下的人都知道明白,陳氏並非是無所不能,不可戰勝的。
他們同樣會敗在其他人的手中。
即便這個失敗隻是陳易、陳翊兩個陳氏的庶出子弟,即便他們失敗的領域是陳氏並不擅長的思想流派,即便是董仲舒的獲勝隻是取巧——依仗著孔子的智慧。
可那又如何?
輸了就是輸了!
隻有弱者才會給失敗找理由!
董仲舒看著麵前的兩人,微微頷首,麵色狂傲無比,但事實上,他也有狂傲的資格:“兩位放心就是了。”
“二陳不過黃口小兒,如何能夠敵得過百家之學呢?”
他摸著自己的胡子十分自信:“更何況,此次的論道墨家、黃老的人也都會參與,我們會結合在一起,先將二陳掃出局!”
這便是他們不要臉的打法——即為圍毆!
李許成聽了董仲舒的話語,臉上心中都是鬆了口氣,要不要臉的不重要,能夠將陳氏掃落神壇,這才是至關重要的!
“那便一切都拜托先生了!”
武帝十八年,二月二。
晨。
無數的光輝從頭頂落下,大日煌煌仿佛是要將這一天烙印在青史之中一樣,所有的人都在等待著這一天。
這一天的國子監早已經是被圍的水泄不通——不僅僅是諸子百家的人要來論道,就連皇帝陛下都要親自前來!
是的,皇帝陛下要親自前來!
這是何等的榮光呢?
當皇帝陛下駕臨國子監,並且在早已經清場了的高台上坐立的時候,場上的氛圍達到了巔峰。
二陳緩緩從遠處而來,身上穿著依舊簡樸,不像是來論戰的,反而隻是像尋常的“講課授業”一樣,沒有絲毫的緊張,有的隻是淡淡的從容。
而二陳就位之後,來到這裡的便是墨家以及黃老、儒家、名家的人了。
這一次的論戰本來隻有墨家道家儒家三家的人,但後來董仲舒覺著並不保險,於是便將名家如今的當家人公孫隴請了過來。
畢竟論戰怎麼能夠少的了名家這個耍嘴皮子的呢?
武帝坐在高台上,往下看去,眉宇微微挑了挑:“這次來的人倒是挺齊全的啊。”
他淡淡搖頭:“說不得朕下詔令的時候,都不一定能夠來的這麼齊全了。”
場內。
二陳看著眾人,隻是淡淡一笑,陳易輕聲說道:“七弟,你看看這些人,不過是跳梁小醜罷了,當真是丟儘了當年諸子的臉麵。”
陳翊卻並不笑,隻是漠然說道:“弱者總是想要試圖用圍攻的方式將強者清掃出局,但最後失敗的隻會是他們。”
話音方才落地,董仲舒上前一步,拱手而禮:“儒家,董仲舒,所言之學核心為“三綱五常,天人感應;性為三品,德主刑輔,切為大一統”!”
一旁的黃老領袖也緩緩上前,輕咳一聲。
“無為之有為,有為即無為,無為而治,天下方得安平。”
“道家,李默。”
墨家弟子則緩緩上前,神色謙遜有禮:“兼相愛,墨非攻,節儉尚賢之禮,則能安天下,以賢能為君,以賢能為臣,賢賢而為,太平鹹寧。”
“墨家,敬明。”
最後的名家公孫隴隻是淡淡一笑:“名家、公孫隴。”
幾人話音落下,紛紛看向二陳。
“請教了。”
二陳對視一眼,笑了一聲,一步上前,聲音並不算倨傲,但卻讓人感受到了其中的厚度。
他們的介紹很簡單。
都隻有六個字。
“官渡陳氏陳易”
“官渡陳氏陳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