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0章 道衍蹤跡1(1 / 1)

推荐阅读:

天幕的金光在南京城上空流轉不息,將洪武十三年的中秋硬生生映出幾分神異的燥熱。

奉天殿外巨大的漢白玉廣場上,藩王、勳貴、朝臣們仰頭屏息,如同等待神諭的信徒。

十餘分鐘的沉寂後,那恢弘的光幕終於再次波動,新的文字伴隨著低沉玄奧的綸音,清晰地烙印在每一個仰望者的眼底與心頭:

【東昌之敗,燕王引為奇恥。然其誌愈堅,退守北平,與謀主僧道衍密議於暗室。道衍力排眾議,執念如鐵:“殿下豈忘高皇帝托付之重乎?此天授之機,焉能因一挫而棄?當速整旗鼓,再出雄師!天命在燕,豈在南兒!”】

文字短暫停留,光華漸斂,最終隻餘“道衍”二字,仿佛帶著某種不祥的魔力,在光幕邊緣閃爍了最後一下,才徹底隱沒於虛空。

“道衍?”

“謀主僧?”

“高皇帝托付?天命在燕?!”

廣場上瞬間炸開了鍋!低沉的議論聲如同滾水般沸騰起來。

所有人的目光,有意無意,都聚焦在廣場邊緣那個依舊挺立如孤峰的身影——年輕的燕王朱棣身上。

東昌之敗的慘痛尚未從眾人心頭散去,這天幕竟又拋出一個更令人驚駭的名字!一個和尚,竟成了未來攪動天下風雲的“謀主”?甚至敢直呼建文朝廷為“南兒”,鼓吹天命歸屬?!

朱棣本人,更是渾身劇震!

他死死盯著天幕上那個消失的名字,年輕的臉上血色瞬間褪儘,又猛地湧上一股滾燙的潮紅!

道衍?這名字他從未聽過!一個和尚,竟是他未來靖難的“謀主”?還說什麼“天命在燕”?這話簡直是把滾燙的烙鐵,直接按在了他心口!

他猛地攥緊拳頭,指甲幾乎要嵌進掌心,一股寒意夾雜著難以言喻的荒謬感,從腳底直衝頭頂。

奉天殿空氣卻凝滯得如同凍住的鉛塊。

朱元璋斜靠在軟榻上,手中那串紫檀佛珠不知何時停止了撚動。

他那雙閱儘滄桑、洞悉人心的眼睛,此刻正死死盯著天幕上剛剛消失的最後兩個字——“道衍”。

“道衍……道衍……”老皇帝口中無聲地咀嚼著這個名字,渾濁的眼珠深處,翻湧起驚濤駭浪!和尚!一個和尚!

他朱元璋,出身皇覺寺,從屍山血海裡爬出來才坐上這龍椅。

正因為自己當過和尚,深知其中三昧,登基後對天下釋門尤為關注。

應天府的各大叢林,棲霞、靈穀、天界……哪一處沒有他欽點駐錫的“高僧”?名義上是講經弘法,實則,又何嘗不是他老朱布下的一雙雙眼睛?

萬萬沒想到啊!千防萬防,竟真讓一個和尚鑽到了空子,鑽到了他兒子身邊!還是他寄予厚望、如今看來未來竟真敢起兵“靖難”的老四身邊!成了攪動大明江山的“謀主”!

一股被愚弄的暴怒,混雜著對未知變數的強烈忌憚,如同毒蛇般噬咬著朱元璋的心。

他猛地睜開眼,那眼神銳利如鷹隼,哪裡還有半分渾濁?目光穿透暖閣厚重的門簾,仿佛要直接釘在殿外那個身影上。

“王景弘!”朱皇帝的聲音低沉,帶著一種山雨欲來的壓抑。

“奴婢在。”大太監王景弘立刻躬身,大氣不敢出。

“去,”朱元璋抬手指向殿外,指尖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目標明確,“把燕王,給朕叫進來!立刻!”

奉天殿沉重的殿門無聲開啟一道縫隙,凜冽的寒風趁機湧入,卷動著暖閣內沉滯的空氣。

朱棣深吸一口氣,壓下心頭翻江倒海般的震動,努力維持著表麵的鎮定,邁步跨過那道象征著無上皇權的門檻。暖意撲麵,卻驅不散他骨子裡的寒意。他垂首,快步走到禦榻前數步,撩袍跪倒:

“兒臣朱棣,叩見父皇。父皇萬歲。”

朱元璋沒有立刻讓他起身。那雙深陷的、仿佛能洞穿一切虛妄的眼睛,如同兩柄無形的利刃,在朱棣年輕的背脊上來回刮過,審視著每一絲肌肉的細微顫動,捕捉著每一次呼吸的深淺。

暖閣內落針可聞,隻有地龍炭火偶爾發出的輕微劈啪聲,以及朱元璋指腹無意識摩挲紫檀佛珠的細微沙沙聲。這沉默,比雷霆更令人窒息。

不知過了多久,仿佛一個世紀那麼漫長。朱元璋終於開口了,聲音不高,卻字字如冰珠砸落,清晰地敲在朱棣緊繃的神經上:

“老四。”

“兒臣在。”朱棣的頭垂得更低。

“那個道衍和尚……”朱元璋的語速很慢,帶著一種令人毛骨悚然的探究,“現在,在你府上?”

轟隆!

朱棣隻覺得腦中仿佛有驚雷炸響!父皇果然問了!天幕上那個該死的名字,終究還是把他拖入了這無形的風暴中心!

他猛地抬起頭,臉上寫滿了真實的、絕非作偽的驚愕與茫然,甚至帶著一絲被冤枉的急切:“道衍?父皇明鑒!兒臣……兒臣從未聽聞此名!更不知此僧現在何處,又怎會在兒臣府上?”

他急切地辯解著,眼神坦蕩卻充滿困惑,“兒臣在北平,王府屬官、護衛將校、往來僧俗,名錄皆在案可查,絕無一個叫‘道衍’的僧人!”

朱元璋的目光如同實質,牢牢鎖在朱棣臉上,不放過任何一絲細微的表情變化。

驚愕、茫然、急切、困惑……這些情緒在年輕的兒子臉上交織,顯得無比真實。沒有躲閃,沒有心虛,隻有被突然質問的失措。

朱元璋眼底深處那翻騰的驚怒與猜忌,如同被投入石子的沸水,終於緩緩平息了一絲。他撚動佛珠的手指,也慢慢恢複了節奏。

看來……是真的不知道。

天幕所示,果然……隻是未來的一種可能?一個尚未發生的軌跡?

這個認知,如同一道微光,驟然刺破了朱元璋心中那沉甸甸的陰霾。

既然連老四這個“當事人”此刻都茫然不知,那是否意味著……未來,並非鐵板一塊?並非不可更改?

就算……就算雄英的早夭,妹子(馬皇後)的薨逝,甚至標兒的……朱元璋的心猛地一抽,強行將那可怕的念頭壓下。但至少……至少這大明的江山傳承,這儲君之位最終花落誰家,他這個開國皇帝,或許還有撥亂反正、乾坤獨斷的機會!

一絲難以察覺的、屬於帝王的掌控欲和深沉的算計,悄然浮現在朱元璋渾濁卻依舊銳利的眼底。

暖閣內的空氣似乎隨著朱元璋心緒的微妙變化而鬆動了一絲,但那無形的壓力依舊沉甸甸地壓在朱棣肩頭。

朱元璋看著跪在麵前,依舊帶著驚魂未定神色的兒子,緩緩地、意味深長地開口了,聲音竟帶上了一絲罕見的、近乎安撫的平靜:

“老四。”

“兒臣在。”

“抬起頭來。”

朱棣依言抬頭,撞進父皇那雙深不見底的眸子裡。

“那天幕所示……”朱元璋的語氣很緩,像是在斟酌著每一個字的分量,“不過……是虛妄未來投射的一抹光影。是真是幻,尚未可知。你……”

他刻意停頓了一下,目光如同實質般壓在朱棣身上,加重了語氣:

“不必太過當真!更不必……為此惶惶不可終日,亂了方寸!”

“是!兒臣謹遵父皇教誨!”朱棣連忙叩首,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

父皇這話……是警告?是提醒?還是……某種更深沉的試探?

那句“不必太過當真”,此刻聽在他耳中,竟比最嚴厲的斥責更讓他心驚肉跳!仿佛有無形的枷鎖,正隨著父皇的話語悄然落下,勒緊了他的脖頸。

“嗯。”朱元璋似乎滿意於兒子的反應,揮了揮手,“下去吧。天幕之事,自有朕與朝廷處置。你……好自為之。”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