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在精不在多。”趙淩麵對張良的勸諫,笑道,“當兵的俸祿遠高於務農,又沒行商之風險,百姓自然趨之若鶩。”
“如今大秦軍備精良,遠勝匈奴,五年之內,匈奴已無一戰之力,的確無需重兵鎮守北方。”
“五年之後,更是不必說了!”
趙淩果斷地宣布道:“大秦境內,如今最重要的便是,保證百姓的安定生活,剿匪、平匪,休養生息!”
他沒有窮兵黷武地真的要滅絕匈奴,然後再直接征討西邊月氏和羌人。
因為就目前而言,沒有必要。
大秦的疆域已經是自古以來最大的了,之前的六國遺民需要慢慢融合,讓他們接受自己是大秦子民的事實,讓他們對大秦有認可感。
說完這些,趙淩才回答張良的問題:“張丞相說,重金征兵會對財政產生巨大的負擔,朕不這麼認為。”
“金銀隻是貨幣,若是亂世,千兩黃金不抵一碗粟米,花金銀讓百姓富足,使民間金銀流通,提高百姓的生產力,如此金銀才有它的價值。”
這些道理趙淩之前與張良說過,張良也早已明白,但他必須當著眾大臣的麵提出來,讓皇帝來為不明所以的大臣們解惑。
這樣也才能君臣同心,而不是讓朝中大臣們僅僅迫於皇權不敢言。
“如今各郡縣生產農具的廠房都已辦好,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春日將近,昨年播下的種子也該收獲了,豐年之後,天下百姓也不會再缺糧,今後也會越來越好。”
張良等趙淩說完之後,也是垂首道:“陛下,張良受教了。”
韓信大捷歸來,他認為匈奴已不成氣候,再次站出來諫言道:“陛下,臣請再戰匈奴,無需其稱臣,直接滅其種族,一勞永逸,豈不更好?”
趙淩眯眼盯著韓信,這小子當真殺紅眼了,出道即大捷,立如此不世之功。
沒有經曆沉澱的韓信,還是那個兵仙嗎?
韓信慷慨激昂地說道:“陛下隻需給臣二十萬精兵,臣一年之內,殺儘匈奴!如此長城便不必再築,也無需再交易牛羊,草原上的牛羊皆是大秦的。”
趙淩就盯著韓信又深深地看了一眼,目光掃過朝堂之上的眾位大臣。
朝堂之上,大都是他的門生,二十來歲的年輕人較多。
蒙武直接選擇閉目不語,端坐在那裡昏昏欲睡。
他典型就是來走走過場的。
儒家那幫子人也沉默不語,韓信是皇帝親自提拔起來的,爾今又立下不世之功,再說了,將匈奴滅族,似乎也還不錯。
趙淩終於還是問道:“諸位愛卿意下如何?”
“韓太尉說得在理!臣以為當戰!”
“當戰!滅了匈奴,便不必再修長城了,一勞永逸,為後世之人解決後顧之憂。”
“陛下,當戰!”
年輕的大臣們有一個開了口,緊接著就是一片呼聲。
就連蒙武那側的老將也聽得熱血沸騰,不少人也跟著附和起來。
大秦兵鋒之利,前所未有,大破匈奴勢如摧枯拉朽,與其修建長城防備他們的侵擾,倒不如直接滅其族。
趙淩麵無表情,見群情激昂,血勇無比,隻是伸出左手虛壓了一下,宮殿之中立刻安靜了下來。
他剛剛才說了,當下大秦最重要的是休養生息。
可這群年輕小夥子要麼是被勝利衝昏了頭腦,要麼就是沒去過戰場的人不知打一場戰究竟需要付出什麼。
那就隻是簡簡單單二十萬大軍攜軍威掃蕩草原嗎?
後勤部隊近乎動員全國之力,國庫是有錢,有不少趙淩從貴族們那裡收刮來的金銀財寶,但大秦剛剛曆經天災饑荒,趙淩幾乎掏空了貴族們多年來的囤積的糧食,再將三川郡這些年積累的糧食都拿了出來,這才給災民續命。
有錢無糧,春收未至,韓信說還要二十萬大軍再打一年?
時值一月,北邊草原正處嚴冬,關中子弟多不適應那邊的氣候,草原之上更是嚴寒。
這個時候再打,肯定不行的。
韓信似乎想到了趙淩的顧慮,等眾人都安靜下來之後,立刻說道:“陛下,時值嚴冬,不宜征戰,等五月夏收之後,再行舉兵,明年五月,臣定蕩平匈奴。”
趙淩笑了:“此番征戰三月,饒是大軍在草原之上可殺牛羊作為補給,軍糧也耗費135萬石,實際再加上運輸的損耗以及後勤部隊的消耗,總耗費軍糧675萬石。”
“此番大捷,斬首十五萬匈奴,實際有五萬多是老弱婦孺,匈奴還剩四十萬人,大都已逃至狼居胥山外,避而不戰,剩下的都散落在草原各地。”
“再出兵,他們又豈會再戰?”趙淩問道,“此番大捷,朕甚是歡喜,可匈奴若隻顧逃避,韓太尉當何處追擊?”
“長城以北不宜耕種,大秦子民有多少願去北方放牧?”
“滅絕匈奴,那偌大的疆土不能耕種,牛羊無人放牧,征戰一年,再耗儘國力,牽回些牛羊,然後呢?”
“大秦地廣人稀,關中地區尚有不少地方等待開墾,打下那北方不毛之地,滅絕匈奴,又有何用?”
趙淩的每一個問題都讓下麵那些大臣們沉默,韓信眼神中透著迷茫,他回答不上趙淩這些問題。
上郡的三十萬大軍是不可能守在狼居胥山的,都已經退了回來。
上郡至狼居胥山兩千多裡地,退回來,再打過去,已經被打怕了的匈奴還會迎戰?
他們若是逃?那韓信領著二十萬長途跋涉的大軍再去追?
草原之大,匈奴並沒有固定的居所,他能殺儘匈奴?
就算殺儘了,然後呢?
趙淩沉吟道:“諸位愛卿應有不少也讀過《孫子兵法》。”
“爾等便好好想想,這仗值不值得打?”
“贏了能得到什麼?”
趙淩之前本來就不打算把匈奴殺得這麼慘,而是打算先滅了頭曼,用九州神石讓他們自相殘殺,不費吹灰之力,隻需威懾,讓其稱臣,隨後開啟關市,先休養生息,再慢慢同化匈奴,讓匈奴成為大秦的子民。
隻是沒想到有人不知好歹,竟然對蓋聶動手。
那趙淩直接就不管什麼《孫子兵法》了,不殺他個天昏地暗,趙淩覺得自己就是孫子,不是皇帝!
既然都開打了,那就狠狠打一場,讓匈奴更加畏懼大秦便是。
這也更好實施後麵的計劃。
隻是韓信想要再次征戰匈奴,近三年肯定是不答應的。
趙淩的三年規劃不能被韓信給打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