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陳宮從曹操處回來,任小平說了白日之事,談到關羽時,連陳宮也不免驚訝。
“關羽竟然簽了?”
“情緒上頭了唄。”任小平笑道:“當時我和董承打配合,還不斷的刺激關羽,再加上我還給關羽留了一條後路,關羽這麼一受刺激,又加上有退路,可不就情緒上頭,直接簽了。”
這事在古代不知道有沒有,但是在後世卻極為常見,尤其是在銷售這裡。
任小平曾經就看上一個東西,但最開始也隻是想要看一看,沒什麼要買的心思。
結果一個銷售過來就一陣忽悠,然後忽悠的情緒上頭就買了東西。
然後等回家,情緒恢複之後,卻是開始後悔了,心中懊惱怎麼就買了呢?
對了,這個在後世還有一個詞,好像是叫衝動消費來著。
“後路?”陳宮聽到任小平說留有後路,不禁一笑:“那真是後路?”
“咳咳——!”任小平乾咳一聲,有些尷尬的轉過頭去。
陳宮哂然一笑,自然沒有怪罪任小平的意思。
相反,還很是讚賞任小平這種挖坑埋人的性格。
反正關羽是劉備的人,而劉備又不是他們的人,坑了也就坑了。
彆看任小平給關羽留了後路,還說若是劉備不同意,就把關羽寫的盟書給銷毀了。
事實上是,真當關羽回去告訴劉備之後,麵對這樣的事,劉備真的能拒絕?
劉備若是拒絕了,那麼他口中時常喊的匡扶漢室這句話就要打個?了。
天子受辱,國賊當朝,值此國家危難之際,連盟約共除國賊都做不好,還談什麼匡扶漢室?
所以,任小平表麵上看是為關羽留了一條退路,實際上那條路是死路。
陳宮敢確信,等到關羽回去之後,劉備必然不會反對,相反還會非常欣喜,誇讚關羽做的好。
當然,至於以後關羽的處境,就得看劉備的為人了。
若劉備是真的如世人所說的仁德之人般的人,且也真的是匡扶漢室,那麼劉備就會真心實意的稱讚關羽,仍舊待關羽如兄弟,心中不會有一點芥蒂。
但是若這些都是劉備為了謀得名聲而裝出來的,那麼劉備隻會表麵誇讚關羽,且一開始待關羽也如故,但時間長了,關羽的處境可就不好說了……
陳宮根據目前的情況以及對於劉備的為人,直接就得出了關羽的兩種結果。
也就陳宮沒有把他心中所想告訴任小平,不然任小平絕對會說關羽隻有第一個結局。
不過,在此時,這些都是細枝末節。
終於是簽訂了盟書,其實已經相當於是得到了大義,將來不管是他們主動把這事爆出來,還是事情泄密被爆出來,他們都有了對付曹操的理由。
師出有名是很重要的,有時甚至重要到了能影響戰爭的輸贏,所以任小平要以後能肆無忌憚的對曹操出手,就一定得有這一層才行。
就連當初官渡之戰,袁紹已經那麼強大了,但是打曹操的時候,也是推出了一個大義的口號的。
而且,這個口號其實和袁紹還沒有一點關係。
因為,袁紹當時的口號是——
‘吾奉衣帶詔討賊’。
但不管這個口號和袁紹有沒有關係,但是這確實是一個正當的開戰理由,且也能站的住腳。
畢竟,衣帶詔確有其事,也是天子親手血書的,這是不容置疑的事實。
而現在,任小平不僅參與了衣帶詔事件,寫了盟書,還在衣帶詔上也以血落下了名字。
如此一來,那含金量就高了。
等將來事態爆發,呂布就真正的能站在漢末這個亂世舞台了。
而且,到時候必定有不少忠漢之士前來投奔,到時不管是軟實力還是硬實力都會暴增!
至於劉備,任小平隻能表示他確實在這件事上坑了劉備,但誰讓他是呂布陣營,和劉備不親呢。
為了呂布陣營的發展壯大,該坑就得坑。
……
第二日,陳宮和任小平就收拾好了一切,準備離開許昌了。
他們的目的已經達成,自然不會再待在這裡,甚至是早走早放心。
關羽一開始還有些懵,突然說走就走,一點準備都沒有,但是想起來昨天之事,又理解了,也是以最快的速度收拾行李,然後隨著任小平連忙出了許昌城。
與來時不同,回去的時候,大家都走的比較急,就好似後麵有洪水猛獸追趕一般。
不過這也正常,做賊心虛嘛,哪怕身後根本沒有什麼人追來,但是任小平他們的心態卻已經不是尋常狀態了。
不過還彆說,任小平還有點懷念這種感覺。
小時候偷吃了家裡的糖,然後一遇到家裡大人,都會心虛的去看大人們的表情,大人隨便遞過來的一個眼神,隨便說的一句話都能讓他心驚膽戰,總感覺他們已經知道他偷吃糖這件事了。
這種狀態一般要持續個幾天,才會緩緩減弱,然後直到十多天以後都還沒有暴露才知道是自己杞人憂天了。
雖然心驚膽戰,但卻有一種刺激的感覺,隻是後來隨著慢慢長大,也懂事了,這種事就沒有做過了,也就沒有再體驗過那種刺激的感覺了。
沒有想到,時隔十多年,任小平竟然是再一次感受到了那種刺激感。
甚至跑了一天之後,後麵還是沒有任何異常,導致任小平都不由回頭張望起來。
老曹啊,你再不來我可就真走了,到時候你抓都抓不到我了。
也就是陳宮不知道任小平此時的心理想法,不然一定要狠狠抽任小平一頓。
衣帶詔事件發生還沒有幾天就想著被曹操發現,這是什麼奇葩心理?
最後,任小平一行無事發生的回到了小沛,算是結束了這一次的許昌之行。
而就在任小平回去的時候,董承也沒有閒著。
雖然在外聯絡了呂布和劉備,但是二人畢竟離的遠了,在這許都之中,他仍舊是獨木,而獨木難支,也需要有人協助。
所以,董承想到了與他交好的王子服,以及自己的心腹長水校尉種輯,議郎吳碩。
隨即董承相邀三人,於密室中密謀,共約與三族為誓,共約盟約,同誅國賊。
恰巧這個時候,馬騰因董承穿錦袍玉帶出宮來訪,言辭間表露忠漢之心,欲要與董承謀大事。
董承感其言,也一並將馬騰拉入盟約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