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但如此挑釁之辭(1 / 1)

推荐阅读:

但如此挑釁之辭,葉輕眉自是怒不可遏。

隨後,事態發展可想而知……

彼時,陳萍萍正為慶皇籌劃北伐,但仍抽身捉拿此賊。

於是,王啟年飛賊生涯的光輝歲月就此終結。

自此,他由賊轉官,投身鑒察院。

不久,蘇渝與王啟年穿過小巷,來到一條寬敞大道。

此處雖非偏遠,但行人稀少,正宜密談。

二人默契駐足。

王啟年思索片刻,好奇問道:“蘇賢弟,可是初至京都?”

蘇渝挑眉反問:“何以如此斷定?”

王啟年笑露白齒:“王某在京都已曆數載。”

“若京都早有蘇賢弟這等超凡脫俗之人。”“王某定已早與賢弟相識。”

蘇渝一笑置之,未多言。

隻是對王啟年的言辭藝術暗自讚歎。

寥寥數語間,既表明了他對京都的熟稔。

又自然地對蘇渝一番誇讚。

王啟年接著略帶得意地繼續推測。

“而且,據王某觀之。”

“蘇賢弟應是讀書人出身吧?”

“近日春闈在即,賢弟是來京都應試的?”蘇渝點頭,未及開口。

王啟年即刻露出震驚、讚賞、仰慕之色,激動言道:“哎呀,真想不到。”

“蘇賢弟如此年輕,竟已身居舉人高位!”

“如此氣宇軒昂,風度翩翩,且才華橫溢,令人歎為觀止!”“王某自愧弗如,滿心自卑。”

“同時,對蘇兄的敬仰之情,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隻遺憾未能早些與蘇兄相識!”

“但今日得見,亦是深感榮幸之至!”

“……”

王啟年邊說邊微微躬身,恭敬地行禮。

此番言語,七分客套,卻也含有三分真誠。

他在鑒察院多年,閱儘人間百態。

眼前的少年,無論氣質還是言辭,

確是出類拔萃,人中豪傑,值得他由衷讚歎。

這遠超京都裡那些所謂的才子,令人眼前一亮。

然而,正所謂無利不起早。

他並非因蘇渝太過出色而想結交,

才說出這番連自己都為之動容的讚美之詞。

實則是因為,他想要與蘇渝商討合作事宜。

無論談論何事,總得先拉近關係。

而語言,便是最佳的免費拉近距離的手段。

這套說辭,是他官場沉浮多年,精心總結而來。

可謂是屢試不爽,畢竟,人人都愛聽好話。

蘇渝並未打斷,隻是靜靜地聆聽。

偶爾露出愉悅的笑容。

見蘇渝嘴角不斷上揚,

王啟年心中一動,也跟著笑了起來,臉上的皺紋擠成了一團。

他知道,是時候進入正題了。

“我方才見蘇兄向八處遞交了一本書稿。”“我翻閱了一下,那書,真是妙不可言!”

“實話告訴你,王某也是因那書。”

“才知曉蘇兄的非凡,有意結交。”

“噢,對了,蘇兄可是打算,將那本《紅樓》付梓出售?”

蘇渝點了點頭。

“正是。”

他可真是費了一番功夫,鋪墊了這麼久,才終於說出目的。

王啟年繼續熱心追問。

“蘇兄,可找到合適的店鋪了?”

“尚未。”

“那掌櫃和夥計呢?”“也沒有。”

“印書的作坊呢?這個可得仔細挑選,以免書稿遭人暗算。”“還未找到。”

聽到幾乎所有問題都是否定的回答,王啟年心中暗喜。

果然是個年輕書生,聰明有餘,經驗不足。

他輕輕咳了兩聲,微笑著說。

“那想必蘇兄此刻正缺一位好掌櫃吧。”

正打算自薦一番,說自己雖不才,但願意勝任。

蘇渝微微一笑,卻搖了搖頭。

“沒銀子請掌櫃。”

“蘇某親自擔任掌櫃。”

蘇渝清楚,這個回答顯然與王啟年的預期不符。

果然,王啟年的臉上滿是失落。

但輕易放棄,絕非王啟年的作風。

為了銀子,當然要繼續努力勸說。

王啟年輕輕歎了口氣,隨後說道。

“哎呀,這怎麼能行呢?”

“蘇兄乃大才之人,將來必能入朝為官。”“做書局掌櫃,不太合適。”

蘇渝一笑,順著他的話說。

“有何不合適之處呢?”

“以蘇某之見,慶國律例並未明文禁止官員經商。”“況且,蘇某是否選擇辭官,尚未定論。”

王啟年再次長歎一聲。

“蘇兄滿腹經綸,理應深知。”“士農工商之中,商為最末。”

“王某認為,經商之舉,實與蘇兄之身份、氣質不符。”

“再者,墨香與銅臭。”“這些錢財之事,終會玷汙蘇兄之美譽。”王啟年深知,讀書之人,名聲至上。

故即便這位青年急需銀兩。

聞吾此言,亦必再三思量。

於是,見蘇渝麵上似有為難之色。

王啟年即刻挺身而出,輕拍蘇渝之肩。

一臉浩然正氣,言道……

“王某由衷敬佩蘇兄這等人物。”“亦真心願與蘇兄結誼。”

“同時,也盼好書能廣為人知。”“如此,蘇兄之困擾。”

“王某願為蘇兄分憂。”

“這些銅臭、汙名,王某願一力承擔。”蘇渝一笑,未予拆穿。

略作沉思後,仍舊搖頭。

“罷了,此舉不妥。”

“王某已深感麻煩,且蘇某亦無銀兩可付。”“不妥,甚是不妥。”

王啟年擺手示意。

“蘇兄此言,便是未將王某視為知己。”“如此,王某不需月俸。”

蘇渝挑眉以對。

不需月俸?

此乃妄言。

世間免費之物,往往最為昂貴。

他在等待王啟年後續之語。

王啟年心知,蘇渝之書一旦發售。

必將風靡京都,利潤豐厚。

自己提出不要月俸。

卻以利潤分紅代之,自是更為劃算。

所求不多,三成足矣。

此書生年輕氣盛,涉世尚淺。

欲開店鋪,諸多事宜尚未籌備。

想必亦不知東家與掌櫃如何分利。

或許還覺三成已少,稍後還會多給。

於是,王啟年正欲繼續言及三分利之事。

蘇渝輕拍王啟年之肩。

“王兄,既如此義氣。”

“蘇某亦不能讓王兄白白出力。”

“雖書店尚未盈利,無銀兩可給。”“但日後盈利,每月奉上五十兩。”

“就此決定,王兄勿再推辭。”

“否則,蘇某親自打理店鋪。”王啟年聞言一愣。

自己所求,非五十兩也。

看來此書生不通行情。

但蘇渝已言至此。

若推辭或議價。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