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打出頭鳥,在君羲高壓下,朝堂上氣氛凝滯,文武百官不約而同低垂著頭,生怕做了那個倒黴的出頭鳥。
隻要他們低頭夠快,君羲的閻王點名就點不到他們。
“嗬……”
君羲被氣笑了。
這哪裡是文武百官?怕不是鋸嘴葫蘆,還是被調教出奴性的鋸嘴葫蘆。
既然都不說,那她就點名了。
彆以為低著頭,她就認不得人了,她記憶力一向好得很。
“顧愛卿,你來說說看,趙白薇做錯了什麼?”
被點名的是顧青穎,剩餘沒被點到的官員狠狠鬆了一口氣。
顧青穎是這朝中鮮少算清正廉明,為民著想的好官,也敢在君羲的暴政下走迂回路線達成目的。
上一世,君羲就很欣賞顧青穎。
隻是可惜,後麵她提拔沈長卿母族,打壓朝中重臣,顧青穎主動告老還鄉了。
顧青穎年過而立,雋秀出塵的容貌被時光打磨得從容淡然,她不卑不亢,對上君羲下壓的目光。
腦中思索片刻,“殿下,臣以為趙侍郎錯就錯在答非所問。”
顧青穎不愧是君羲看好的聰明人,她來了幾分聽下去的興致。
“哦?繼續。”
顧青穎理順腦中思緒,恭敬回答:
“太女殿下心係百姓,關心民生,朝堂上,本該處理正事,趙侍郎卻提選秀這種無關緊要的小事。”
“臣鬥膽猜測,太女殿下想知道的是大凰王朝十六州各州具體事宜,可剛剛趙侍郎念的奏折卻全是阿諛奉承之語,看似花裡胡哨,錦繡文章,卻是拍鳳屁狗屁不通,一點國事相關的都沒有。”
“太女殿下心係國事,是我大凰王朝之福!”
顧青穎說的就是君羲想說的,君羲頷首肯定了顧青穎的說辭。
“顧愛卿說得沒錯,孤乃大凰王朝儲君,心係天下,想聽的是切實有效的信息,而不是阿諛奉承之言語。”
“念在趙侍郎是初犯,孤法外開恩。”
君羲大手一揮,給趙白薇下了判決。
“來人,拖下去打三十大板,讓趙侍郎長點記性。”
太女殿下居然沒殺人?
他們本來都以為趙白薇死定了,而且會死得很慘,沒想到,太女居然轉性了,心軟了。
而且,太女剛剛還肯定了顧丞相的說辭。
難道……
太女殿下真的變得心係民生了?想要好好聽諫言處理國事了?
天下士人,誰不想青史留名?
以往君羲暴政下,她們能保住性命就不錯了,彆提什麼實現治國抱負了。
如今,君羲透露出來的訊息,險些讓她們喜極而泣。
隻要太女殿下肯好好治國,好男色又算得了什麼?
不說多的,高門顯貴,都是一房又一房小侍往後院裡抬。
君王富有四海,喜愛美男子,想廣納後宮和天下大事比起來實在是微不足道!
“啟稟太女殿下,微臣有本要奏!”
終於,有官員站了出來,正是戶部尚書——王紫汐。
君羲半眯著眼,說起來,王紫汐還是她的嶽母呢。
“沉魚。”
沉魚心領神會,走到戶部尚書麵前,接過奏折。
雙手呈給君羲察看。
君羲展開奏折,一目十行,越看心中怒火越盛!
“荒謬!”
她合上奏折,重重呼吸了幾口氣,看向戶部尚書,語帶威壓。
“王愛卿,奏折裡所言的確屬實?”
君羲重生回來,雖然記憶力絕佳,但有些事情不去刻意留意,是不會留有任何痕跡的。
她上一世印象最深刻的隻有北方嵐州雪災,卻對大凰王朝南部海岸颶風侵襲,倭寇上岸掠奪海邊百姓的事一無所知。
大凰王朝地大物博,她到底是分身乏術。
王紫汐奏折裡呈報的便是南部綏州,漾州,兩州海岸線守軍力量不足。
倭寇在海上作戰,往往會選擇不同的路線,搶了糧食,牲畜,男人小孩兒就走。
如今的綏州和漾州基本處於失守狀態。
州兵不足,無法捍衛綿長的海岸線,通常是拆東牆補西牆,出現了窟窿再去彌補,倭寇早就滿載而歸,揚長而去了。
王紫汐知道事關重大,本來她不打算上稟的。
君羲喜奢靡之風,掌權這兩年,苛捐雜稅加重,普通百姓經常饑一頓,餓三頓。
綏州和漾州本就遭受倭寇侵害之苦,若是在進入太女視線,加重賦稅,那隻會雪上加霜。
但……
今天的太女殿下,讓她決定試一下。
她就算再有能力,也比不過君羲掌控一整個王朝的資源和兵力。
萬一呢,萬一太女是真的洗心革麵了呢?
王紫汐神情嚴肅凝重,出列一步,筆直跪下,擲地有聲。
“臣奏折中所言字字屬實,綏州,漾州苦倭寇,海賊久矣,兩州百姓苦不堪言,甚至出現了易子相食的現象。”
“臣奏請太女殿下派兵平定倭寇,還兩州百姓一個太平安穩,還大凰王朝一個海晏河清!”
北方雪災,南方兵患,都是迫在眉睫之事。
君羲目前手上隻有兩支可用軍隊,藩王她並不信任,她垂眸思索,究竟該如何應對災禍。
“王愛卿為民請命,實乃忠義之舉。”
“諸位愛卿可還有類似的要事要上稟?一同說出,我們君臣一同商議策略解決。”
君羲語氣認真,帶著一種一往無前,破釜沉舟也要解決災禍的決心。
大凰王朝實際掌權者,尊貴無比的太女殿下都這般有決心,無形中,給不安惶恐的文武百官喂了一顆定心丸。
顧青穎首當其衝,橫跨一步,同樣恭敬跪下,象牙笏板舉起,條理清晰,語氣中不難聽出她對北方雪災深深的擔憂。
“殿下,北方雪災已刻不容緩,嵐州、欽州、靄州,大雪壓垮三州房屋,百姓凍死壓死不計其數……”
北方雪災她們有所耳聞,但沒想到形勢居然已經變得如此嚴峻。
還以為受到影響的隻有嵐州,沒想到雪災已經擴散,影響到了周圍的欽州和靄州。
玉京的貪官汙吏還想著大舉選秀!
高門貴子結伴踏雪尋梅,溫酒賞雪。
真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顧青穎心中重重歎了口氣,但願太女殿下是真的迷途知返了。
“去歲,蘭州、欽州、靄州賦稅最重,百姓幾無存糧,又遭遇天災,已經有反賊揭竿而起,煽動災民推翻大凰王朝。”
“臣下撥的賑災銀被層層貪墨,於北方雪災不過是杯水車薪。”
“朝中貪腐之風盛行,大凰百姓深受其害,還請殿下定奪!”
說完,顧青穎摘下官帽,鄭重其事磕了一個重重的響頭。
“請太女殿下替北方百姓做主!鏟除朝中蛀蟲!臣願效犬馬之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