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啁——”
混亂之中,上空傳來了一陣陣嘹亮的鷹啼聲。
一黑一白兩頭海東青朝這邊走了過來,在蕭無咎的上方盤旋飛翔著。
其中那頭黑色的海東青轉了三圈後,就落在了蕭無咎的肩頭,右爪上的紅繩分外醒目。
“京城無虞。”蕭無咎解下鷹爪上係的字條,飛快地瀏覽了一遍,氣定神閒道,“鎮南王與陸老將軍守住了城門,已經控製住了京城的局勢。”
“宋景晨也逃不了!”
眾人聞言,剛提起的心又歸回原位,如釋重負,甚至有人喜極而泣。
順王等幾個宗親不動聲色地交換著複雜的眼神。
這都三個月過去了,蕭無咎至今沒有認祖歸宗,也沒喚過鎮南王一聲父王……
哎,也不知道這次的事能不能成為緩和父子關係的一個轉機。
順王有心為鎮南王美言,道:“有六皇兄坐鎮京城,京城肯定沒事。”
“那是!”眾官員也被激起一片熱血,紛紛附和。
“鎮南王與陸老將軍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將了,有他們出手,區區譽王餘孽,不足為懼!”
“宋景晨倒行逆施,翻不出什麼浪花來。”
“……”
在一片振奮的氣氛中,唯有太後、柳貴妃與顧昀不願相信蕭無咎的話。
“不!”太後額上冷汗淋漓,身子又晃了晃,難以置信地失聲道,“這怎麼可能?!”
“陸盛欽明明上個月就回閩州去了,他怎麼會在京城……”
蕭無咎道:“是不是真的,等太後回到京城見了宋景晨,自見分曉。”
“寧王世子意圖挾持朝中重臣的家眷,其心可誅,已經被陸知晉當場射殺!”
顧昀聽得滿臉絕望,幾乎站立不住。
他與太後的布置已被悉數擊破,他們已經走投無路了!
“蕭無咎,你竟敢令陸家人私自調兵!”太後寒聲道,“你、你好大的膽子!”
等皇帝蘇醒後,知道這一切,肯定容不下蕭無咎,蕭無咎也彆想得什麼好下場……
太後一臉陰沉又怨毒地看著蕭無咎,近乎詛咒般地說道:“你一定會後悔的!!”
“來人!”蕭無咎冷冷地牽唇,下令道,“將太後、貴妃、顧昀等押回京城,關入刑部天牢等候三司會審。”
一聲令下,十幾個金吾衛一擁而上,將太後一乾人押走了,連昏迷不醒的三公主以及謝雲展也都被拖走了。
看著太後與顧昀的背影,五皇子咬牙切齒地說:“還要什麼三司會審,顧昀弑君謀逆,就當直接淩遲處死!”
三皇子與六皇子也是怒不可遏,恨不得將顧昀千刀萬剮。
這時,正在為皇帝探脈的楚明鳶收回了手。
高公公一邊用帕子為皇帝擦拭嘴邊的白沫,一邊關切地問:“縣主,皇上怎麼樣?”
眾人便都朝皇帝與楚明鳶的方向看來。
楚明鳶道:“皇上的戒斷症又發作了,無大礙。”
皇帝半昏半醒,慘白的嘴唇一翕一張,喃喃說著:“九元丹……朕要九元丹!”
“朕好難受!快給朕九元丹!!”
皇帝癱軟的身子不住地抽搐著,掙紮著,那雙茫然沒有焦點的眼珠子布滿了蛛網般的血絲,瞪凸了出來。
高公公死死地抱住皇帝抽搐的身子,軟言道:“皇上,九元丹有毒,您不能再服用了。”
皇帝奮力地推搡,嘶聲道:“高廉,你竟然敢不聽朕的指示!”
“來人,把高廉拖下去斬了!!”
看著形貌瘋癲的皇帝,隆恩殿內外的眾人皆是心神震顫。
皇帝這副樣子簡直比瘋子還癲,哪裡還有半點從前的英明神武?!
這一幕將三位皇子都嚇到了,脊背發寒。
年紀最小的六皇子眼瞳一顫,不安地說:“我……我們也會變得像父皇這樣嗎?”
“不會的。”三皇子立刻道,自我寬慰著,“璿璣縣主說我們中毒尚淺嗎?隻要不繼續服用九元丹,會沒事的。”
楚明鳶從針包裡取出了一根銀針,動作輕巧地紮在了皇帝的昏穴上。
很快,皇帝就平靜了下來,閉上了眼,連呼吸都變得均勻起來……
“等他醒來後,症狀可能還會更嚴重。”楚明鳶委婉地提醒道,“得派人時時看著他,片刻離不得人。”
“無論他怎麼要求,都不能讓他再服用九元丹。”
高公公連連應聲,正要令人去備龍輦,就聽蕭無咎道:“將皇上……送回宜春園吧。”
高公公眼簾一顫,心底隱約有了某種預感,低眉順眼地應了:“是,蕭大人。”
禮親王這時提議道:“三殿下,五殿下,六殿下,你們也先去宜春園‘養病’吧。我會讓太醫院的太醫也都過去。”
三位皇子這會兒都有些六神無主,惶惶不安,聽禮親王這麼說,無不應承。
“無咎,我們先儘快回京,掃平餘孽。”禮親王又對蕭無咎道,“京城絕不能亂……更不能讓十九年前的亂象再度重演。”
十九年前的譽王之亂令大裕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不僅京城死傷無數,還有豫州、徐州、遼州三州響應了譽王,起兵謀反。事後,朝廷用了半年時間才平亂。
“我們回京!”蕭無咎拍了下肩頭的黑鷹,黑鷹展翅飛起,又朝著京城的方向飛去……
皇陵內的眾人立刻行動了起來,急匆匆地朝著新紅門方向趕。
所有人皆是心急如焚,憂心京城的狀況以及家人的安危,一個個恨不得插翅飛回京城。
不消一炷香,眾人紛紛上了停在新紅門外的那些車馬,車隊浩浩蕩蕩地往京城趕,沒一會兒就將皇陵遠遠地拋在了後方。
禮親王與王妃夫婦同坐在一輛馬車中。
從坐上馬車的那一刻起,禮親王就一動不動,宛如一尊石雕,一隻手一直緊緊地捏著那旨詔書。
“王爺!”禮親王妃喚了禮親王好幾聲,關切地問,“你怎麼了?失魂落魄的?”
禮親王慢了兩拍,才動了,將手裡的這旨詔書交給了王妃,“你看看……”
禮親王妃就依言看了,讚道:“惟妙惟肖。這若是我,怕是也看不出破綻。”
“也難怪太後與二……顧昀會相信皇上欲封無咎為太子。”
“也是顧昀心虛,他不是皇上的兒子,所以不敢去找皇上求證……”
甚至於顧昀恐怕還在擔心皇帝是不是發現了他身世的秘密。
禮親王露出古怪的表情,也不知道該怎麼跟老妻解釋,半晌才歎息地吐出一句話:
“無咎這是一石二鳥啊。”
說著,禮親王又拿過了那旨詔書,注視著最後落款上的年號。
這道由蕭無咎偽造的詔書不僅僅是給太後設的陷阱,也是這孩子在投石問路——
如果他打算逼今上傳位於他……
那麼,自己以及滿朝文武又當如何應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