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裡並不差兩個仆人,”楚明鳶不緊不慢地說道,“這份賣身契既然還給了你,就是你的,哪有再收回來的道理?”
王二丫臉色一變,急急喚道:“楚大小姐……”
楚明鳶做了個噤聲的手勢,爽快地開出了她的條件:
“二丫,我不是什麼不求回報的善人,也不喜歡做吃力不討好的事。若是你能幫我一個忙,作為等價回報,我也會幫你。”
這王二丫的確是個聰明的女孩子。
即便自己從來沒解釋過那日為何讓她去王照鄰的屋子裡拿起那本《中庸》,在昨日王照鄰中了傳臚後,她也想明白了這其中的因果。
這個女孩子還十分能忍,有仇必報。
上一世,她在五年後孤身一人來了京城,試圖行刺當時身為駙馬的王照鄰,說她要為她的母親柴六娘複仇。
隻可惜,她才十一歲而已,也不是訓練有素的刺客。
那一刀子隻割傷了王照鄰的胳膊,一點皮外傷,而她自己卻被王照鄰的護衛一刀斃命,枉死在朱雀大街上。
沒人知道她是誰,也沒人知道她的名字。
因為此事與王照鄰相關,一度在京城傳得沸沸揚揚。
楚明鳶也是半個月前見到柴六娘此人時,才想起了前世的這件事。
立即就猜到那個行刺王照鄰不成反而丟了性命的人,十有八九是王二丫。
這世上,也唯有王二丫會這般恨王照鄰,也唯有她會為了像柴六娘這樣的普通農婦不惜以命相搏。
“我能!”王二丫仰首直視著楚明鳶的雙眼,毫不猶豫地說道,清脆的聲音鏗鏘有力。
“我一定能幫到大小姐!”
她心知,楚明鳶會讓她去做的事必是她能做到的,很可能,不,應該說,必是與她的父親王照鄰有關。
但王二丫對於“坑爹”這件事毫無愧疚,更無一點不忍。
去歲秋天,父親中了解元的消息傳回老家時,她也曾對未來滿懷期待,盼著父親在今天中了進士後,她與母親能苦儘甘來。
不想,等來的卻是“催命符”——父親捎給祖父祖母的那封家書,她偷偷看過,父親想在京中另娶世家貴女,她們母女就成了攔路石。
父親本該是她與母親最親的親人,卻恨不得她們像老鼠一樣死在某個陰暗的角落裡。
諷刺的是,有時候,反而是眼前這個與她毫不相關的陌生人更值得信任,讓她覺得可以托付性命。
“大小姐,我和我娘的賣身契想暫時請您‘保管’。”
王二丫將手裡的那兩份賣身契舉得更高,目光異常明亮。
但這一次,不是孤注一擲的決絕,而是如烈日般灼灼生輝。
楚明鳶約莫猜到這小丫頭想做什麼了,興味地笑了:這丫頭的腦子倒是活絡。
她對著碧雲使了個手勢,示意碧雲收下了那兩份賣身契。
然後,才道:“你父親還要考庶吉士,就算要離京回鄉,至少也要過半個月後。”
“現在,你先回到令尊那裡去,幫我盯著他的行蹤,還有看好那本《中庸》。”
“明晚戌時,我會讓鵲兒去找你說細節。”
“記住了嗎?”
楚明鳶唇邊漾出一點淺淺的笑花。
碧雲與鵲兒默默地對視了一眼,隱約猜到了大小姐想做什麼,臉上不禁露出躍躍欲試的笑容。
“記住了!”王二丫脆生生地應道,從地上站了起來。
她知道,這一步,她賭對了。
半個時辰後,楚明鳶讓鵲兒從後門送走了王二丫,自己依然走的前門,坐上了自家的馬車。
既然出門了,她也沒急著回去,而是先去了一趟青蓮觀,直到夕陽西下才又回了侯府,在侯府的儀門看到了一輛陌生的華蓋馬車。
門房的婆子見大小姐在看那輛馬車,便殷切地說道:“大小姐,這是蕭府的馬車。”
“方才蕭家三小姐來探望二小姐了。”
婆子笑容滿麵,笑得眼睛都眯了起來。
今日門房特彆熱鬨,不僅英國公府和黃侍郎府有貴客登門,還有六個府邸遞帖子求見大小姐。托大小姐的福,他們門房收了不少紅包,每個人都得了好處。
蕭三小姐,豈不是蕭若蘅?楚明鳶一愣,朝流芳齋的方向望去。
據她所知,蕭若蘅與楚明嬌素無交情,從前亦無往來,她怎麼會突然來找楚明嬌?
流芳齋如今守得跟鐵桶似的,連隻蒼蠅也飛不進去。
楚明鳶想了想,轉頭對碧雲說:
“你讓穗娘去流芳齋看看二小姐,就說……”
“今天中午謝大公子來看過二小姐後,二小姐一下午都關在屋裡沒出來,我有些擔心。”
碧雲意會地抿嘴一笑,急忙屈膝領命:“奴婢這就去。”
……
“我這就去!”
穗娘滿腔熱血地應了,喜笑顏開,“我就知道,大小姐與二小姐姊妹十五年,這份姐妹情哪是三言兩語可以輕易抹煞的。”
“大小姐一向是口硬心軟之人,最疼二小姐了。”
放下手邊的針線活,穗娘就火急火燎地去了流芳齋,一心想著借這個機會修複兩位小姐的關係。
一進流芳齋的院門,她就被大丫鬟抱琴攔下了:“穗娘,宴息間那邊有客人。”
穗娘不以為意,揮揮手說:“那我去茶水間等著就是。”
她熟門熟路地往抱廈的茶水間走,不想,才邁過堂屋的門檻,就聽見通往宴息間的門簾後傳來一道近乎尖利的女音:
“滾!”
隻一個字,穗娘就聽出來了,這是二小姐的聲音。
她微微蹙眉。
與大小姐不同,二小姐待人一向最是寬厚溫柔,從不與人黑臉的,今日怎麼會對客人這般失禮?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穗娘駐足,豎起了耳朵,凝神傾聽。
抱琴一時猶豫不決,不知該不該拉走穗娘。
那道薄薄的門簾擋不住女子略顯尖利的說話聲。
楚明嬌再次下了逐客令:“蕭三小姐,你來這裡,如果是為了說這些,就請回吧。”
“我這裡不歡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