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你把他領進來吧,孤,要和他麵談。”
過了十來刻鐘,一名士兵進入帳內,其麵帶肌色,且嘴唇乾裂,明顯是好幾天沒吃飽了。
進入帳中,語氣焦急道:“在下奉漠南行軍總管帥令,前來調糧,還請。”
話沒說完,一抬頭就看到李承乾正笑眯眯的看著他
“太你你怎麼在這?”李世民如今已經昭告天下廢李承乾太子之位,這士兵也知道,一時間見不知該怎麼稱呼他。
“哈哈,兄弟這是來替李帥催糧的吧?無妨,你回去就說李承乾說了,我們也不富裕,還請李帥自己想辦法吧,但要是實在不行,也可以讓兄弟們來雲中都督府,吃的管飽。”
士兵這還能說什麼,隻能點頭。
“在下,明白,那我先走了?”
李承乾擺了擺手:“走吧,走吧,對了,告訴李帥,那天他要在大唐混不下去了,孤,這隨時歡迎他。”
連日來,糧草供應不急讓李世績愁眉不展。
他多次上書李世民,請求立即調撥糧草。
但收到的回複卻令他更加焦慮,建議他先從雲中都督府調糧,那裡還存有朝廷的數萬擔糧草。
可是大軍每日就要消耗上千擔糧草,雲中都督府的幾萬擔根本支撐不了多久。
但暫時也沒彆的辦法,隻能是聊勝於無了。
此時李世績盯著麵前被他派去雲中都督府的傳令兵,他甚至懷疑自己耳朵出毛病了。
“你說什麼?你再說一遍?”
“回大帥,確實是李承乾坐鎮雲中。”
李績氣的都要罵娘了,前幾天朝廷奏報說,李承乾憑手中那點馬匹就趕在朝廷旨意前占了張掖。
這就夠邪乎了。
現在又告訴他李承乾跑到雲中都督府來了?難道李承乾的部隊長了翅膀會飛?他現在都懷疑朝廷是不是哪兒出了問題?
“報!啟稟大帥,哨騎傳來消息,大度設已率三萬啟稟屯兵若真水河以南,看情況再有日便會渡河。”
李績本來打算,圍繞若真水河這道天塹跟敵軍周旋。
隻要其忍不住冒進,他便借著勢後退,而後在突然出兵,敵軍匆忙間無法後退渡河,必然大敗。
但現在他大軍糧草不濟,根本無法作戰,如果這時大度設成功渡河,那情況就危險了。
思想來去,現在隻能原地紮營,以起到一個威懾大度設的作用,看看能不能其渡河時間。
“馬上修書一封,用八百裡加急呈交朝廷!”
“諾!”
三天後,太極殿內,李世民端坐於龍椅之上,麵色陰沉,雙眸中隱隱透出一股淩厲的寒意,緊握扶手的指尖因用力而微微發白,顯然在極力壓製自己的怒意。
也難怪他如此憤怒,前腳剛收到李靖的戰報,說李承乾已離開張掖,臨走前還將張掖囤積的糧草全部澆上人中黃,無法再供大軍食用。
後腳又接到李績的八百裡加急,說李承乾竟占據雲中都督府。
如此一來,在偌真水河的唐軍完全喪失後勤糧草,整不好就會被薛延陀殲滅,那可是足足五萬精銳啊。
“唐儉,你是戶部尚書,你說說,糧草最快多久能運至前線。”
唐儉出身於官宦世家,其父唐鑒是隋朝官員,早年與李淵關係密切,是李唐起兵反隋的重要支持者之一,算是大唐的肱股之臣。
一個身材略微有些肥胖,個子不高的中年男子站了出來。
“啟稟陛下,臣估算最快也好半月才能運到。”
就現在這情況,半個月糧草才運到,都不用打,李績大軍餓都餓死在草原了。
李世民自然明白這個道理,沉聲道:“不行!必須七天內運到,不然李世績大軍必然危矣。”
朝廷從各地州府籌措糧草,然後在經漕運、陸運,前後輾轉幾千裡地,七天無疑是癡人說夢。
唐儉自然不能應下這不可能的事,直言道:“陛下,這根本不可能。”
其實在場大臣也都明白這個道理,不過現在來看確實沒有彆的辦法了。
李世民其實也明白這事根本不可能。
他現在真是又氣又窩囊。
自他登基後除去渭水之盟外,對周邊戰事一直是無往不利。
但現在竟被逼到如此境地,難道真要坐視李世績大軍覆滅不成?
同時也震驚李承乾能在幾日時間內輾轉數千裡,這在他認知裡都快趕上飛了。
這讓他心中更為渴望得到其手裡增加戰馬奔跑距離的東西
長孫無忌站了出來,躬身到:“啟稟陛下,臣有一個辦法,不知可行不可行?”
見他有辦法,李世民眼中頓時閃過一絲希冀之色,急切道:“哦?輔機有辦法?快說?”
殿內所有大臣的目光也都聚焦在長孫無忌身上。
畢竟當前的局麵已陷入僵局,都心中疑惑,他能想出什麼辦法?
長孫無忌略微沉吟了一下,而後緩緩道:“不如朝廷給太子修書一封,他如今占據雲中都督府,手中有大約兩萬兵馬且糧草充足,如果他能出兵襲擾大度設所部,李績大軍必能堅持到糧草運到。”
這話一出,眾大臣都像看白癡一樣看他,這不廢話嗎?
要是陛下能拉下臉給李承乾修書,直接讓他把雲中都督府的糧草分一半給李績,那什麼危機不都解了。
李世民聽到這話,臉色陰沉的都快能滴出水來了,幾乎是咬著後槽牙道:“你的意思,是讓朕求那個逆子?”
說完整個騰的一下從龍椅上站了起來,語氣憤怒到了極點。
“就算五萬兵馬不要,朕也不會求那個逆子!來人傳旨,讓李靖火速率軍走攏右道,進攻雲中,務必擒拿李承乾!”
眾臣見狀不由麵麵相覷。
他們的陛下這明顯是瘋了。
李績都沒糧草了,那李靖去不是一樣沒糧草,這不是給人送菜嗎?
李世民自己說完這話後瞬間就後悔了,不由暗罵自己又被李承乾左右情緒了。
心中開始反複提醒自己,他李承乾是對手,不是他的兒子!
能鑄造貞觀之治這種古今罕見的盛世,一眾大臣自然不是苟圖己利的人。
見李世民瘋了,很快就有幾人站了出來。
為首的自然是有貞觀第一鐵嘴硬漢之稱的魏征了。
隻見魏征麵色嚴肅,語氣更是毫不客氣。
“陛下!臣懇請您收回旨意!切莫因一時情緒而做出草率決定!”
“而且大唐將士的生命難道就那般輕賤嗎?是陛下說不要就不要的?”
李世民知道自己剛才所言太過衝動。
但他現在本來就在氣頭上,現在又被魏征出言指責,頓時臉色發青,大口喘著粗氣,明顯是氣上加氣了。
其餘大臣也都跟著說道。
“陛下,兵者乃國之重器,還請陛下收回旨意,從長計議。”
“陛下,您貴為天子,應為天下臣民計,萬不能衝動行事啊。”
這時其餘文武大臣也都起身,齊聲道:“還請陛下為天下臣民計,收回旨意,從長計議。”
李世民見狀氣的都想哭。
憋屈啊,這真是太憋屈,自己堂堂天可汗、大唐皇帝,什麼時候受過這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