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內燈火通明。
明亮的白熾燈下,楊奇偉麵對話筒,目光堅定而自信。
他聲音沉穩有力地陳述著聖教的治國方針。
在他身前,黃宗羲雙眉微蹙,眼神中閃爍著思索的光芒,記錄著楊奇偉的講話重點;
劉思行微微前傾著身子,緊緊盯著楊奇偉,臉上滿是期待;
文修則端坐著,雙手交疊放在桌上,指尖卻微微發顫,難以掩飾內心的激動。
其他人也各有姿態,有的身體緊繃,雙拳緊握,指節因用力而泛白,死死抓住衣衫;有的不斷吞咽口水,喉結上下滾動,臉上難掩緊張與期待交織的複雜神情。
他們沒辦法不激動。
如果說以前聖教還隻是流寇,或者說比較大的流寇。
從現在開始,一切都不同了。
有了新政,有了治國方針,有了自己的政治製度,聖教已經可以稱之為政權!
一個嶄新的國家!
而他們,都是這個國家的締造者!
楊奇偉說完士兵的待遇與福利後,輕咳兩聲清了清嗓子,隨即便翻開麵前整齊擺放的文檔,繼續侃侃而談:“在大明朝,有兩種官。”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眾人,繼而說道:“一種是管理百姓的官,一種是管理官員的官。”
說到這裡,他特意加重了語氣:“而管理官員的官,遠遠多過管理百姓的官。”
“什麼是管理百姓的官,如縣令,縣丞,主簿、典史等等。”
“管理官員的官就多了去了。”
“如大明皇朝這樣的國家,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楊奇偉的聲音變得低沉而嚴肅,鄭重道:“誰的權力越大,誰的財富越多,誰承擔的賦稅越少。”
“正如大明皇朝的賦稅,何曾上過貴族皇族,不都是從黎民百姓身上搜刮財富,去供養那些富可敵國的人。”
“而在這個分配過程中,基層官員和小吏,能得到的利益還有多少?”
“官員尚且還好一些,是朝廷認可的編製,可官員下麵的小吏,情況如何?”
楊奇偉稍稍停頓,端起桌上的水杯,輕抿一口,潤了潤嗓子,接著說道:“說起小吏,就要說說小吏的來源。”
“明朝的小吏來源主要有三類:僉充、罰充、考取。”
“僉充是吏員最主要的來源方式。”
“明朝規定,凡民戶中二等以上的人戶,都有充吏的義務。朝廷會按照一定的名額和條件,從這些人戶中僉選適齡且識字的男子為吏。”
“罰充,便是對於一些犯罪的人,根據罪行的輕重,有時會判罰他們充吏。”
“例如,一些犯有較輕罪行的生員,可能會被剝奪學籍,罰充為吏。”
“考取,則是明朝也會通過考試選拔一部分吏員。考試內容主要包括書寫、算學以及法律知識等。”
楊奇偉說到這裡,雙手撐在桌上,身體微微前傾,目光灼灼:“從小吏的來源便不難看出,為何在大明朝的官場上,小吏始終被視為下等人。”
“可為什麼朝廷瑣事,雜事,累事都是基層小吏在做,他們卻得不到應有的收獲,隻能獲得一些勉強糊口的收益?”
“而那些高高在上,甚至什麼都不需要做的貴族,皇族,卻能得到豐厚無比的回報?”
“大明皇朝對待小吏如此刻薄,這合理嗎?”
楊奇偉挺直身子,語氣激昂:“自此以後,聖教治下不分官吏。”
“所有受聘於朝廷的工作人員,統稱為公務員。”
“所有公務員擁有相同的晉升機製,享受同等待遇。”
“除大幅度提升基層公務員的薪酬待遇,聖教還會根據公務員的職稱,為每個公務員配置相應的養老金。”
“養老金會根據公務員的工作年限進行提升,當公務員年滿五十五歲,即可每月從朝廷的養老金統籌部門領取當月的養老金,直至壽終。”
“以確保每個為朝廷服務的公務員,都能得到應有的回報。”
楊奇偉的聲音通過廣播設備,如同一股強勁的春風,迅速傳遍南陽府、山西、陝西等地。
無數正在聆聽的基層官員和小吏聽到這番話,頓時心花怒放。
尤其是那些基層小吏,他們原本疲憊而麻木的臉上,瞬間煥發出光彩,眼眶中淚水打轉,有人忍不住抬手擦拭,有人則用衣袖捂住嘴,壓抑著激動的哽咽聲。
而此時的孫傳庭,正站在一艘微微搖晃的船頭。
寒風呼嘯,掀起他的衣擺,吹亂他的發絲。
他臉色蒼白如紙,雙手死死抓住船舷,指節泛白,身體止不住地微微顫抖。
聽著楊奇偉那震撼人心的政策宣講,他隻覺腦海中仿佛有無數道雷霆在轟鳴,一片混亂。
“這妖人,怎麼能有如此大才!”
“這妖人,怎麼能有如此大德!”
他喃喃自語,聲音中充滿了難以置信與恐懼,那恐懼如同南極的酷寒,從腳底直竄頭頂,將他整個人都包裹其中。
“區區四個政策,卻已經將士、農、工、商、小吏、士兵、賤籍統統拉攏到了魔教的陣營。”
“大明朝百姓雖多,可這些人已經占據了九成九的人口。”
“真正的貴族皇族還有多少?”
“僅憑他們,如何擋得住魔教,如何擋得住天下百姓?”
“這……”
“這不是要亡我大明朝嗎!”
孫傳庭眼前一黑,雙腿發軟,身體劇烈搖晃起來,踉蹌著向後退了幾步,幸好及時攙扶到船艙的牆壁,才沒有掉到河裡。
然而,楊奇偉的話語還未結束。
在辦公室內,楊奇偉神色從容,嘴角帶著一抹自信的微笑,緩緩翻到文檔的下一頁。
看著密密麻麻的文字,他抬起頭,目光仿佛穿透了空間,看向無數關注著他的人:“可能有人不免要問,聖教哪來這麼多的錢糧去揮霍,去造福天下的百姓。”
這話一出,孫傳庭猛地打了個激靈,原本有些渙散的眼神瞬間聚焦,身體也不由自主地挺直。
是啊。
聖教哪來這麼多的錢糧?
這合理嗎?
這可能嗎?
絕對不可能。
絕對不可能。
他在心中瘋狂呐喊著,
妖人雖說有點石成金的本事,但供應小小的南陽府都是問題,更彆說河南,乃至天下。
僅憑妖人的法力神通,縱然是把他榨乾,也絕不可能做到這一點。
他握緊拳頭,心中湧起一絲希望,可又忍不住感到緊張,若是沒有辦法,這妖人敢說出這個問題嗎?
與此同時,在南陽府各地,百姓們成群地聚集在一起,小聲議論著。
有人皺著眉頭,滿臉擔憂:“對啊,聖教又要免除咱們得徭役,又要給士兵加薪酬,還要給普通小吏加薪酬,哪來這麼多的錢糧啊。”
旁邊的人也跟著點頭:“確實讓人有些顧慮。”
“嗨,你們難道忘了,教主可是有通天徹地的神通。”,一個聲音響起。
“此言差矣,教主雖然有通天徹地的神通,但也不可能以一己之力供養天下人。”,另一個人反駁道。
“而今聖教疆域小,百姓少,教主的通天神通還能供養的起,但將來聖教拿下大明,會有多少百姓,多少官員,多少士兵?”
“對啊,聖教當下人少,倒是能供應的上,但絕無可能以一己之力供養天下人。”
眾人紛紛附和,臉上滿是憂慮。
在山西、陝北,義軍和百姓們同樣聚集在簡陋的屋舍、街頭巷尾,小心翼翼地討論著。
有人感慨:“這楊教主真是神仙一樣的人,下凡來救苦救難,但這個問題著實讓人憂慮。”
“可不是嗎,要是按照楊教主的這個想法,真是無法想象朝廷需要多少錢糧供應百姓,供應官員。”,有人滿臉愁容地回應。
“嗯,但楊教主竟然敢公開這個話題,想來是有了解決的辦法。”,一個較為冷靜的聲音說道。
“有道理,不知道楊教主有什麼手段。”
眾人紛紛投去期待的目光,眼神中既有好奇,又帶著一絲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