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 王剛回到汴京,第一時間去吏部報備,然後就回了家。
王家三代為官,在汴京自然有宅子,王剛通過原主的記憶,很快就找到家門。
看著眼前不大不小的宅院大門,還有門頭那寫有“王府”二字的牌匾,一時有些感觸。
原主王罡是家中嫡子,父親王渡官至揚州知州,現在外為官。
母親王康氏本是大家閨秀,嫁入王家後,連生二子一女,王罡排行老二,上麵還有一位大哥王益,一個妹妹王欣兒,早已出嫁。
三年前,王罡中進士,被外派當官,兩年前王剛覺醒前世記憶,時至今日,還沒回過一次家。
王府門前,王罡深吸一口氣,直接走上前去,拍響大門。
很快一個五十多歲的女仆管家緩緩打開大門。
“二少爺!”老女仆看到王剛的臉,當即認了出來。
“容姨。”王剛微笑道。
“快來人通知老夫人,二少爺回來了。”容姨興奮的將大門完全打開,迎接王剛進門。
“容姨,麻煩你照顧一下我的馬,馬上還有行李。”王剛說道。
“好的,二少爺。”容姨眼眶微紅,感慨道:“二少爺,您瘦了,也黑了,這三年在溯州吃了不少苦吧!”
王剛搖頭道:“容姨,母親和大哥在家嗎?”
“在的。”容姨笑道:“老夫人在庵堂,大少爺在後院養病。”
王剛眉頭一皺,問道:“大哥又病了?”
容姨臉上表情有些不自然,說道:“大少爺是老毛病,近日又偶染風寒,已經請郎中看過,沒什麼大礙。”
王剛將隨身的配劍交給下人,說道:“我去拜見母親。”
容姨笑嗬嗬道:“好,我領二少爺去。”
王剛走進家門,原主的記憶就湧現出來,讓他不至於連自家都不認得。
容姨帶他前往庵堂路上,一個老婦身邊跟著兩位丫鬟,急衝衝走過來,正是王剛今世母親王康氏。
第(1/3)頁
第(2/3)頁
“罡兒。”王康氏遠遠看到王剛,立刻小跑起來,把跟著的丫鬟嚇的夠戧。
“母親。”王剛趕緊迎過去,雙膝微彎,剛想跪下就被王康氏扶住。
“我的罡兒,你總算是回來了。”王康氏摸著王剛的臉,老淚縱橫,泣不成聲。
母子見麵的場麵,讓下人都紅了眼眶,她們都知道,王康氏整日禮佛,就是在為小兒子王剛積福,期盼他能平安歸家。
“母親,我回來了,再也不走了。”王剛感受到母親的關心,結合原身的記憶,很快就代入兒子的角色。
王康氏哭了一會,平靜下來後,立刻對容姨說道:“去吩咐廚房,多做兩道罡兒愛吃的菜,然後去榮景軒通知老大和老大媳婦,過來一家團圓。”
王剛說道:“大哥不是病了嗎?還是我過去吧!”
王康氏臉色古怪,輕哼道:“你大哥哪是病了,唉!算了,不說也罷!”
王剛察覺到古怪,瞧那些下人表情,也是一副諱莫如深,明白自家大哥絕不是病了那麼簡單。
王康氏拉著王剛的手,直接帶他去往自己小院。
王家雖不是頂級士族,但也算家大業大,家資頗豐,家裡每位成員都有自己獨立小院。
王康氏一直拉著王剛的手嘮嗑,生怕他跑了一般。
“罡兒,不久前接到你的家書,我就一直盼著你回來。”王康氏歎氣道:
“三年前你中進士,被派往溯州當官,我整日以淚洗麵,生怕你碰上戰事。”
王剛笑道:“母親,我這不是好好的回來了嘛!”
王康氏幽怨道:“當初你受官時,我讓你父親走動關係,想辦法把你調去富碩之地,他偏不聽,結果你被調去那溯州苦寒之地,生生吃了三年的苦。”
王剛直言道:“母親,要不是去溯州,我也不能升官這麼快,我同期的進士,哪怕就是狀元郎,官職也沒我高。”
三年前,王罡參加科舉時,前世記憶未覺醒,考試名次並不算高,二甲二十七名。
按照規矩,每年科舉前幾名,有機會留在汴京為官,就算外派地方,也能去富碩之地。
王罡名次不上不下,按理說走動吏部關係,是有辦法去那江南為官。
隻是王罡父親王渡自詡清流,不肯幫兒子走後門,結果王罡被調去大宋邊境,當了一個小縣尉。
第(2/3)頁
第(3/3)頁
要不是後來正巧碰到西夏來犯,王剛記憶又覺醒,帶領全城百姓死守三月,立得大功,也不能被調回汴京為官。
“我聽說吏部將你調去開封府,擔任左軍巡使,也是正八品的官職了。”王康氏感歎道:“想你父親在你這個年紀,還沒你官大。”
王剛笑嗬嗬道:“母親,父親那邊有消息了嗎?他在揚州當知州也有三年。有沒有希望今年調回京。”
王康氏憂心道:“你父親在揚州乾的不錯,考評得了個優等,但官家還想讓他再乾三年,監管江南鹽稅之事。”
王剛點頭道:“揚州是全國有名富饒之地,每年稅收極重,鹽稅更是重中之重,官家如此,反而證明信任父親,想來三年後,父親不僅能調回京,還要高升。”
王康氏歎氣道:“官再大有什麼用,我們一家人分隔兩地,也不是長久之計,我聽說你父親在揚州又納了個美豔小妾。”
“呃?”王剛無語道:“父親老當益壯呀!”
王康氏不滿道:“老不休才是,半截入土的人,還不知節製,早晚死在女人肚皮上。”
王剛低下頭,想笑又不敢笑。
王渡與王康氏的關係很複雜,他們屬於門當戶對,盲婚啞嫁,本沒有多少感情基礎。
這個時代男人納妾很正常,王渡雖然自詡清流,但也是男人,婚後沒多久就納一房小妾。
好在王康氏進門後,第一胎就是兒子,王渡也不是個寵妾滅妻之人,這才讓家宅安寧。
後來隨著王罡出生,從小就表現優秀,讀書習武樣樣精通,深受王渡喜愛。
王康氏在王家地位更是穩如泰山,她隨即就把重心全放在兒子身上。
王罡不到二十歲就中進士,更是奠定其王家繼承人地位,母憑子貴,王康氏也就不再管王渡納妾之事。
三年前,王渡去揚州上任,王康氏都懶得跟著一起去,直接留在汴京吃齋念佛,讓王渡放飛自我。
王剛與王康氏聊了一會,一對男女進入屋來。
“兒子(兒媳)拜見母親。”
王剛轉頭望去,看到大哥王益第一眼,眉頭為之一皺!(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