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為孔府發生了這樣的事情,會對他們此時退婚的事情不高興。
然而不等他們派人去孔府說這件事,孔府先來了人。
來人說,孔夫子的意思,是要退了兩家人的婚事。
至於為何退婚一事,孔夫子把錯都歸在了孔文善的身上。
再多的,也沒有細說。
魏參議送走孔府的人,整個人都有些懵。
直覺告訴他,今天的事情,肯定沒有這麼簡單。
但是魏秋彤已經把所有的事情都說出來了,他也找不到奇怪的地方究竟是從何而起。
等到第二日上朝的時候,果然如他所料。
永西伯昨日在孔府暴打孔文善的消息,已經傳遍了整個朝野。
南街本身住的都是達官貴人。
昨日趙策破門而入,一路拎著孔文善從外麵進入孔府。
周圍不少的人家,都親眼所見此事。
到了後麵,趙策離開後,孔府又急急忙忙的請了大夫。
這陣仗鬨得,不可謂不大。
弘治皇帝看著眼前這些站出來的人,也不由的有些頭痛。
先前才說了永西伯這人有教育太子的心得,還想著是不是有可能讓他教教太子。
如今看來,此人果然還是太年輕了些?
脾性如此不穩定,實在是不宜為人師。
“陛下,這永西伯本身就是個監生,昨日還是上丁日,他居然在祭祀完聖人後,便去了孔府鬨事。”
“此事事關重大,關乎我們全天下讀書人的臉麵。”
“還請陛下務必要抓拿此人治罪!”
“是啊!”又有人附和道:“昨日上丁日,我等就算作為朝廷的官員,都作了文章讚頌先聖。”
“這永西伯他怎麼敢?”
“天子腳下,如此折辱聖人之後,實在是目無法紀!”
幾人說完後,殿中的其他文官也都氣憤無比。
永西伯這一鬨,鬨的不單是孔府。
更是把他們天下讀書人的臉麵,都踩在了腳下!
雖然其中具體過程他們不得而知,但單是孔府的先生,居然被他這樣粗魯的對待,在眾人麵前以一種折辱的姿勢帶走。
這對於他們來說,就算是恥辱了!
弘治皇帝安撫道:“此事可能有什麼內情?”
魏參議不好說是因為自己女兒,他隻能站出來,也說道:“陛下明察。”
“永西伯心係百姓,又功績累累。”
“臣聽聞,他昨日也是為了救人。”
“後來因為聽到孔府先生似對永西伯夫人有侮辱之語,才會一時忍不住。”
“此舉雖然過激,但也情有可原。”
“救人?”
有人反駁道:“救的什麼人?”
“聽聞是孔府被虐待的丫鬟。”
“什麼時候教育一個丫鬟,都要人救了?”
“永西伯即便想英雄救美,那也用不著動手?”
“就是啊,侮辱永西伯夫人,更是無稽之談。”
“正所謂:君子動口不動手。”
“永西伯此舉,實在是侮辱了讀書人三個字!”
魏參議本來想幫著趙策辯解,然而他終究是勢單力薄。
倒是在大家爭的正激烈的時候,站在前麵的英國公張懋幽幽的說了一句。
“人永西伯雖是個讀書人,但人家以軍功封的爵。”
“用讀書人的規條來約束他,也有些不妥吧?”
英國公在朝中和這些文官的關係一向不錯。
有人聽了他的話,直接反駁道:“英國公此言差矣。”
“這永西伯一開始便是個儒生,後麵在考得秀才功名後,才封的爵。”
“而且他如今就讀國子監,拜的也是孔廟。”
“怎麼就不能用讀書人的規條來約束他?”
英國公笑了一聲,打哈哈道:“既然如此,那便好好了解清楚再做定奪。”
他閉上嘴巴,不再插話。
一群文人的爭鬥,他一個勳貴出口幫忙說了幾句,也算是對這個新晉的勳貴仁至義儘了。
英國公不再說話後,其他有實權上朝的勳貴自然也不會開口。
其他人都開始了對趙策新一輪的討伐。
弘治皇帝有些頭疼的揉了揉眉心。
惹了彆的官員還好,自己還能安撫一下。
這樣對待孔府的人,這是和天下文人在作對。
他這個做皇帝的,都不知道該怎麼說好。
站在前麵的戶部尚書佀鐘,突然站了出來。
他說道:“陛下,臣有話說。”
戶部尚書出聲了,其他人自然也先停嘴,等他說完。
弘治皇帝見場麵暫時被控製住了,趕緊說道:“愛卿請說。”
佀鐘說道:“臣以為永西伯是個好學上進,又絕頂聰明之人。”
“昨日孔府發生之事,絕對事出有因。”
“還請陛下宣孔夫子與永西伯共同對峙,好讓我等明白事情緣由。”
頓了頓,又說道:“若真是永西伯之錯,到時候再行處罰也不遲。”
佀鐘說完,有個頑固的官員回懟道:“無論事情有什麼緣由,永西伯以野蠻手段對待孔府先生,都是事實。”
“永西伯的罪行,絕對不假。”
“臣提議,先把永西伯收監,再慢慢審問。”
這官員的提議,得到了不少人的讚同。
此時,站在最前麵的劉健,突然站了出來。
“陛下,永西伯有過失,不如先收入大理寺,讓大理寺卿帶人查問清楚。”
“若是真的有罪,再收監刑部也不遲。”
此話一出,在場的官員們都一臉驚訝的看著劉健。
劉健是首輔。
他雖說要審這永西伯,但卻指明了收入大理寺。
大理寺審理案件,在明初時還置有刑具和牢獄。
但當今登基不久後,大理寺便隻閱案卷,囚徒拒不到寺。
那裡麵的牢房每日打掃的乾乾淨淨的,卻沒有一個犯人。
大理寺卿楊守隨,是出自“一門五進士,父子三尚書”的名門望族。
他居官剛直,建白甚多,絕對不會動用私刑。
換而言之,就算有人想動私刑,也不可能成功。
把永西伯收入大理寺卿審問,他們就算有意見,也不好提了。
首輔便是首輔,一開口,所有人不管滿意不滿意,也都覺得這是個最合理的處理辦法。
弘治皇帝對劉健這個提議也算認可。
他心中輕歎一聲,才出聲道:“既如此,便收永西伯到大理寺查問。”
“再宣孔夫子進宮,朕要親自問清楚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