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回歸(1 / 1)

推荐阅读:

巡完田後,陳家誌騎著車回了辦公樓,忽然天色暗了下來。

“老天爺呢,能不能再晚幾天下雨?!”

雖然菜采收完了,但地還沒有整理出來,可惜老天爺不聽他的,一場雨又飄了下來。

把車放好後,陳家誌帶著李秀也上樓回了辦公室。

易定乾把老丈人兩人哄得高高興興,兒子陳正雲也醒了,辦公室裡很熱鬨。

陳家誌露了個臉,就讓童剛去通知所有管理人員回來開會。

“爸媽、二姐,等會兒你們就先在辦公室裡喝會兒茶吧。”

“要得,要得,你忙你的,不用管我們。”

易定乾插嘴道:“家誌,你回來了,是不是該給我也放兩三天假,我剛才都說好了,也帶爸媽、家芳和小龍去附近公園轉一轉~”

“哦,好。”

就顯得你能耐。

陳家誌問道:“對了,小龍的學校你去問了沒,至少明年還會在這裡呆一年,可以把學校定下來了。”

易定乾擺了擺手:“放心吧,我這兩天也去找鎮政府的人幫下忙。”

陳家誌:“有什麼需要可以給我說。”

“沒事,我搞得定。”

“……”

又聊了會兒,人員陸續回來,陳家誌、易定乾也都提前去了會議室等著。

會議室的辦公桌椅也都換了,長方形的實木油漆桌子,看著正規多了。

陳家誌在筆記本上寫寫畫畫,等六個小組長、徐瑤、童剛、黃川等人都到齊後,才讓各組都報了下工作進度。

地裡的進度挺快,隻剩幾十畝還沒來得及翻耕就下雨了,可能得多耽誤一兩天。

“物資采購呢?”

“也確認得差不多了,就等場長你回來點頭就可以陸續發貨。”

黃川拿出手寫的幾份采購資料,先給了一份給陳家誌,隨後又自己照著說了一遍。

腐熟糞肥糞肥計劃量是平均每畝2~3噸,其實當初有給股東誇大的成份。

實際施入量1~15噸畝就完全足夠了,但陳家誌還計劃加入生石灰、過磷酸鈣、硫酸鉀、複合肥等混入一起作底肥,還要混入一些微量元素肥提高冬種蔬菜的抗逆性。

所以才會報給股東2~3噸,實際就是懶得去細致計算。

但在采購上可就不能馬虎了。

黃川在肥料的采購計劃上一板一眼,列出了幾家采購單位的價格。

有些是原來的商家,也有新增加的,但都帶了樣品回來,等開完會再去現場確認。

肥料和農藥都沒問題。

然後是種子~

菜心已經買了遲菜心2號,但太單一了,他想搭配點其它品種,以防萬一。

陳家誌看了會兒種子清單,皺了皺眉:“我之前說過吧,也要準備一些60天的中熟菜心種子,和120天的粗條油青甜菜心,120天的我看到了,60天的呢?”

黃川有些不確定的問道:“遲菜心2號不就是60天可以采收嗎?”

陳家誌盯著他,語氣有點重:“你有認真看過120天菜心種子的包裝介紹嗎?”

黃川愣了愣。

陳家誌呼出一口氣,說:“遲菜心2號是中遲菜心,播種到初收需要60天。

而60天菜心,比如60天油青菜心,播種後隻需35~50天就能采收,你把概念混淆了。

假如你認真看了120天菜心種子的包裝,上麵肯定有寫從播種至初收大約需要50天!

隻要你認真看了,你就不會犯這個錯!

你去買種子,都不看包裝的嗎?”

黃川被懟得一言不發,有些發懵。

“算了,我也沒給你說清楚,我一直是按60天的節點來計算的。”

頓了頓,陳家誌又看向其他人,估計也是懵懵懂懂的。

他以為這些常識大家都懂,現在看來,他有點超前了。

隻能先再簡單講了一下。

廣東菜心的周年生產,需根據季節變化溫度變化來換種早熟、中熟、晚熟品種。

因此,耐熱不耐寒的早熟品種,如四九菜心,應選4~9月種植;

耐寒不耐熱的晚熟品種,應在11月到來年2月種植;

而介於兩者間的中熟品種,則在早熟、晚熟品種換季時種植。

很多過渡型品種還可以跨季節種植,但目前的品種沒那麼多,其實很好做選擇。

遲菜心2號和60天菜心都屬於換季時的品種。

隻是這麼大一個菜場,陳家誌不想把寶都壓在遲菜心2號上。

雖然要押注寒潮行情,但菜心依然是分批播種,大概在111~1120期間完成播種。

前期遲菜心2號,中期60天菜心,晚期120天菜心,每一期播種六七天~

120天菜心耐寒能力最強,從播種到初收50天,時間也是夠的。

其實還有更抗寒的,增城遲菜心,但從播種到采收的時間太長了,需要100天,品質口感更好,但從時間和經濟效益角度考慮,性價比不高,現在估計種子也不好買。

這是他在休假前作出的計劃,與最開始從農科院買遲菜心時的想法有些出入。

但種菜嘛,隨機應變也很重要,該調整就得調整。

就像荷蘭豆也是一樣。

“如果要把給荷蘭豆計劃的中型拱棚換成小拱棚,你們有搭架的辦法嗎?”

在說完了菜心的問題後,陳家誌又把荷蘭豆的問題拋給了眾人,集思廣益。

“有點不好搭~”

“荷蘭豆搭架的竹竿至少得15米以上,小拱棚太矮了……”

鄭中和郭滿倉兩人都種過荷蘭豆,但都沒太好的辦法。

其餘人也都是同樣的意思,如果是苗期還無所謂,但後期肯定要搭架綁蔓。

陳家誌一直聽著眾人討論,沒吱聲,過了會兒才看向也沒開口的易定乾。

他還挺穩得住。

“易場長,你怎麼想的?”

“副場長,是副場長。”易定乾重複了兩下,才說起了他的想法。

“辦法倒是有,可以給小拱棚薄膜開洞搭架,真要降溫,就再鋪層稻草,弄點絨布把洞口堵住,防寒效果也不差。”

郭滿倉:“綁蔓線也得每兩米就有一根竹竿,那得開多少洞,這樣開洞薄膜肯定全廢了!”

易定乾笑道:“如果場長真賭中了寒潮,這點成本又算什麼?

而且用小拱棚,時間也沒中型拱棚那麼急,可以等播種全完成了、荷蘭豆也綁蔓搭架了,再搭小拱棚蓋膜也來得及!”

眾人一聽,好像還真有道理。

如果賭中了寒潮,薄膜的成本算什麼,隨便就能收回來。

陳家誌也笑了笑,要不說易定乾是副場長呢,這格局就不一樣。

“我覺得這方法可行!”

易定乾又說:“如果覺得還不保險,其實還可以在播種或栽苗時覆一層黑膜,既可以防草,還可以保溫。”

“可以,花錢的事你還挺在行。”陳家誌覺得不錯,喊道:“黃川,把地膜也加上。”

“場長,計劃多少地膜?”

陳家誌沉吟了下,看著眾人,說:“300畝吧,這次種300畝荷蘭豆!”

100畝中型拱棚此前計劃的是20萬資金,小拱棚一畝成本約500元,算上地膜和其它費用,20萬也完全足夠了。

易定乾又問:“是育苗,還是直播?”

陳家誌想了想,其實他前世幾次種荷蘭豆都是育苗移栽。

但情況不一樣,前世是八九月播種的反季節荷蘭豆栽培,需要防治荷蘭豆生長前期的毀滅性蟲害:豆稈蠅,所以才需要營養袋育苗。

而現在馬上11月了,不存在這個問題,拌種時嚴格一點,也可以明顯推遲白粉病等病害的發病時間。

沉吟了會兒,陳家誌給出肯定的答複:“荷蘭豆和菜心都全部直播。”

“好。”易定乾說:“現在就差種子了,再定一下用什麼種子。”

一共有三種備選的荷蘭豆種子:台中11號,粵選豆7號,奇珍76號。

陳家誌問道:“確認這三種種子都能買得到嗎?”

黃川點頭:“沒問題,台中11號和奇珍76號,黃總說確定需要後,他去發貨。”

“奇珍76號200畝,另外兩個各50畝。”

“好。”

粵選豆7號是本地種,而台中11號和奇珍76號都來自寶島。

後兩者陳家誌前世都種過。

但種奇珍76號是2005年後的事,沒想到這會兒就有種子了,不過隻能走香江渠道。

三個品種都耐寒,台中11號和粵選豆7號耐寒性可能還要更好一些。

隻是奇珍76號口感更好,更受香江市場歡迎,同時產量高,最佳情況下產量可達4000斤以上。

陳家誌想著地膜+小拱棚薄膜+稻草,保暖措施還是比較足夠了,可以適當冒點險。

便多種一些奇珍76號。

說完荷蘭豆種植需要的準備,這場會議也差不多到頭了。

收拾東西,陳家誌正準備起身出會議室,忽地瞥見窗戶外雨早停了,一抹陽光斜射~

“等等,還有個事!”

一群人被他嚇了一跳。

就連走廊上看風景的李秀、陳少昌也被吸引了注意。

易定乾問道:“咋了,陳大場長?”

“整地時畦溝也要注意,需要調整一下走向,嗯~大致為東西走向就行~”

陳家誌指了指窗外的陽光,說:“冬種荷蘭豆生育期內,要最大可能保證太陽升起和落下時間內,畦溝內都有陽光照射。

荷蘭豆株高能達到近兩米,莢果也是自下而上逐漸充實,陽光足產量和品質才能達到最好狀態。”

說完,陳家誌頓在原地想了片刻,確認沒有疏漏後,這才走出了會議室。

走廊上,家人都笑著等他。

屋裡眾人也感覺到了不一樣,陳場長好像比此前更認真了。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