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裡亮著燈,還算敞亮,李秀把整理好的錢又放進了包裡,抬頭就看到家誌又坐在桌子上書寫了。
還沒到早飯時間,她便湊了過去瞧了瞧。
原本以為他在寫計劃,結果是在回顧總結,她看了一會兒,又默默轉身去了灶台和陳家芳聊天說笑。
陳家誌還在埋頭統計著。
種菜後的總結是他多年養成的習慣,後世種菜雖然靠博運氣,但也不是埋頭胡亂衝撞。
單純靠經驗所有農民都會,所以才會出現那麼多的農業大小年。
今年爛市,明年就可能俏市,即使城裡人都知道這個規律~
當知道的人多了,賺得錢就越少,直至虧本,越虧越多。
所以需要記錄分析,規律或者商機都藏在一年又一年的行情記錄中。
台風後的行情,陳家誌博中了,又賺了一筆大的,資金和土地麵積都得到了擴張。
心情固然很興奮。
但萬事萬物講究陰陽平衡,金錢讓他時刻保持亢奮,但也消耗著收獲的喜悅。
他和李秀都是如此,從一開始的火熱,到連破記錄時的喜悅,再到最後的淡然處之~
連著十來天的高強度運轉,也讓他有點吃不消了,所幸這一波又猛又持久的行情結束了。
呼~
陳家誌呼出一口氣,放下筆,又看了一遍整理出的記錄,目光落在了最後一項項的彙總上。
精品菜心2920斤,普通菜心5095斤,移栽菜心4482斤。
菜心一共合計12497斤,比他在台風前預估的11250斤,要高出了1247斤。
其它的,芥菜收了4324斤,地裡可能還有四五百斤。
芥蘭采收了3640斤,撒播的這批還能采收一千多斤,穴盤苗馬上也能接上。
出菜量還是很可觀,也一共獲得了62411元的銷售收入。
預估時都是按低了預估。
但也不枉他那麼費心,管理環節沒出大的問題,病蟲害控製住了,腐爛的量也少。
這才保持住了出菜。
敖德海、戚永鋒、敖德良的進步也還行,對該怎麼更好的對付夏季的病蟲害開始有了自己的領悟,不再是一台隻會勞作的機器。
隻是還有個很大的問題。
氣候終究不適合,靠設施和技術彌補,種出來的菜品質始終不行,他自己這段時間都很少吃菜心。
下一茬菜品質也一樣,甚至還會再度下滑~
隻是目前整體過於缺菜,才會不愁銷路,兩三年內這套方法應該都比較吃香,但長期來看還是要轉變思路……
“家誌,還吃早飯嗎?”
“吃,早上賣得快,沒吃東西,早餓了。”
“那快點來,我給你挑麵了。”
陳家誌放好筆記本,來到灶房時,麵已經挑好了,滿滿一大盆,最麵上是用瘦肉、胡蘿卜粒、黃豆醬炒好的肉臊子,中間是白白的麵條,底下燙了幾片青菜,層次分明,就是太多了。
“哇,秀,你給我搞這麼多麵,我咋吃得完哦。”
“怎麼就吃不完了?!”陳家芳搭話道:“大小夥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就該多吃點,你看你這段時間,又黑又瘦,要讓媽老漢看到了,又得說我們虧了你。”
“咋會呢。”
“怎麼就不會了。”陳家芳說:“李斌應該也把信帶到了,也不知道家裡現在怎麼樣了。”
想一想,陳家芳突然還挺期待的,有多少人會相信家誌如今的變化呢。
陳家誌也不吭聲了,端了麵盆,就進了屋,看到易龍還在床上睡得正香。
“小龍,起床吃麵了,你媽弄的肉臊子麵,香得很。”
“我不吃。”
易龍雙眼睜開了一條小縫,然後又閉上了。
小夥子這段時間熬夜很積極,但終歸是少年,瞌睡很多。
坐在前門門口吃麵的易定乾回頭喊道:“趕緊起床吃麵,你這樣子起不來,晚上就不要跟著你舅舅去賣菜了。”
“我要去。”
易龍提足了力氣回了一聲,還是有點疲軟,但也勉強站了起來,剛好陳家芳也把麵給他端了出來。
“先吃,吃了再睡。”
現在一屋子人都知道了易龍在攢錢買自行車,他就更不可能半途而廢了。
跟著便也端了麵盆,和陳家誌、易定乾一起坐在了門口,邊吃麵邊聽收音機。
“這臊子麵真香!”
“香就多吃點,夠不夠,不夠我分你點。”
“夠了,夠了,舅舅你自己吃吧,你也要再長點肉才行,都沒以前帥了。”
“……”
陳家誌不禁摸了摸臉頰,還好吧,但仔細一想,自從進入夏天後,市場裡來買菜的大姐們都沒那麼熱情了。
難道現在就開始流行小白臉了?
吭哧吭哧的把一盆麵吃完,讓易龍把碗筷拿到後麵去,陳家誌和易定乾抽起了煙。
沒過一會兒,李明坤和郭滿倉也來了。
幾人交流著地裡的情況。
主要是李明坤在問,他這一茬菜投入了不少,小拱棚、遮陽網、化肥~
前期賺的錢基本又投了進去,按他的性格,可以說是下了血本,心裡很忐忑擔憂~
所以各方麵都想問清楚。
與之相比,易定乾和郭滿倉的投入更多,也時不時問一些細節。
都是老生常談的東西,陳家誌也沒啥好隱瞞,知道也不一定能做到,知行合一從來就不是那麼容易。
但如果換了其他人,比如江心菜場,他也肯定不會說。
聊了一會兒,李秀也洗了碗出來,拿著個塑料盆,要跟著陳家誌去巡田。
陳家誌也不敢多耽擱,安排了工作還要去學車。
其實可以偷懶,不必天天巡田,但這東西重在堅持,就如簽到一樣,需要一天天累積。
“汪汪~”
兩隻狗比人還積極,每天早上沿著菜田跑一圈成了必修課,隻是跑得快,幾句話功夫就把陳家誌和李秀落在了後麵。
“家誌,豇豆也快能采收了。”
“嗯,還有兩三天吧。”
“還是讓我來摘吧。”
“這次有23畝豇豆,你一個人摘不過來,你幫德良和貴慧搭把手,聊聊天可以,彆累著自己了。”
原來敖德良有兩畝豇豆,敖德海管理的03畝豇豆地也劃給了敖德良,所以一共是23畝。
一排排整齊的支架上掛滿了綠色的豇豆,每一根都色澤鮮亮,長勢喜人。
這豇豆很好。
應當比前世那一茬豇豆還好。
但並沒有像前世那樣每天有人來圍觀,陳家誌種出好菜已經是稀疏平常的一件事。
李秀看著逐漸圓潤飽滿的豇豆,心裡重重一鬆,有這茬豇豆在,後續收入也不會太差,離給家誌換車又近了一步。
敖德良的地裡除了豇豆,還有619播種的芥蘭芥菜各05畝,也是正采收的這批。
以及714和717播種的兩批芥菜。
其餘就全是空地,都翻耕了出來,旋耕機打出來的土壤很細碎,也很平,混雜著豬糞的痕跡。
整理出來的畦麵也筆直,十分受看,陳家誌不由多打量了兩眼,才注意到敖德良在廂麵兩端拉了繩子,繩子邊放著洋撬,應該是用洋撬筆著繩子鏟出畦溝,再用鋤頭耙地……
他若有所思,又多看了看敖德良的第三組,似乎有點強迫症啊!
兩人又往前走,邊上的小水溝裡裝滿了水,天熱,早上要給菜田澆水所以才攔住,陳家誌和李秀穿著涼鞋,時不時在水裡咚一下,清清涼涼的。
就是這狗不喜歡沾水,陳家誌尋思著這不行啊,他的狗不僅要會巡田,還得會玩水。
“黑仔,白仔,過來。”
黑仔明顯更壯,一個蠻牛衝撞就把白仔擠在了身後,屁顛顛的到了陳家誌身前,搖晃著尾巴。
然後被陳家誌扔到了水溝裡,嚇得驚慌失措,想爬上來,又被陳家誌弄下去。
“家誌,你乾嘛!”
“哈哈…沒事,這水不深,讓它練一練。”
李秀哭笑不得,白仔嚇得叫了兩聲,不敢再過來了,黑仔撲騰了幾次發現水不深,也不慌亂了,隻是眼睛裡有很濃的怨氣。
玩鬨了一兩分鐘,來到了重新編號過後的17和18附近。
1代表第1組,組長敖德海,17和18則是第1組的7號和8號地,都是1畝左右。
17是改編前的65和66,地裡是7月1日播種的菜心05畝,7月1日移栽的穴盤苗芥蘭。
18則是原來的67和68,地裡是72日播種的05畝菜心,以及移栽的05畝西蘭花。
17的菜心今天就要開始采收。
陳家誌揭開防蟲網的一角,看了看裡麵的菜,莖葉青綠,但還有點短,大概不到10高,但粗度夠了。
這樣的菜產量低,但客戶喜歡,也沒有其它選擇,隻能狠心采收,畢竟要做一個持久的男人,讓客戶離不了他。
呃……
開玩笑的。
菜心持久不起來了。
下一批菜心在26,歸二組組長戚永鋒管理,是710播種的1畝,還才間苗。
接肯定接不上了。
隨後713、715、717、719播種的菜心也在戚永鋒管理的第二組。
總的來說,三個小組菜都不多了,每個小組都有一大半的空地晾曬著。
陳家誌也不急。
先穩定節奏和頻率,打好基礎,待時機合適後,再發力衝刺~
兜兜轉轉,又到了留種的苦瓜絲瓜地。
李秀拿著盆去瓜蔓上挑選成熟的苦瓜收種子,陳家誌則給三個小組安排起了工作。
“現在菜少了,手上的工作都追一追,永鋒要抓緊間菜心苗,間完苗立即追一次肥,藥也應該打了。”
“整地就不用我再強調了吧,每天早晚都可以弄一點出來。
不過呢,德海和永鋒也可以去看看德良是整的地,不僅標準,看起來也賞心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