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竟然是她的母親?(1 / 1)

推荐阅读:

杜夫人點點頭,

“國有國法,就算他是皇子,也不能胡來!你不用怕什麼,他隻是圖一時痛快,不能拿你們怎樣。如果他胡攪耍賴,不說皇上,我也不會容忍,會幫你的。”

棉娘感激不儘,這種時候,能把話說得這麼明白,這是真幫她啊!

她正待說什麼時,卻見杜夫人突然直了眼睛,快步向那些箱子走去。

魯叔和兩個丫環急忙跟上。

有人欲攔阻,杜夫人視若未見,腳下不停,三皇子擺了擺手,示意讓她過去。

這位身後的勢力,就算他身為皇子,也是得罪不起的。

眾人都不知道杜夫人什麼意思,全都看向她。

卻見她直接走到一個箱子麵前,一把抓起一枚雕花銀簪,仔細看了看,然後緊緊攥在手裡,全身微不可察地顫抖起來。

她轉過身來,麵向盛家人,聲音發顫,

“這是誰的簪子?”

棉娘一見,這不正是自己一直收藏的那支發簪麼?

“這是我的。杜夫人……你認識這支簪子?”

杜夫人一愣,隨即道:

“我是認識它,你從哪裡得到它的?”

棉娘立刻激動起來,天呐,她該不會就此能找到娘家人了吧?

“我一直帶著它啊,我養母曾說,她撿到我的時候,這支簪子就在我身上。杜夫人,你認識它是哪家的嗎?”

杜夫人又愣了一瞬,神色古怪,

“棉娘,你告訴我,你今年究竟多大了?”

棉娘略尷尬,

“咳咳,杜夫人,不好意思之前騙了你,我今年十八,之前多說了十歲。”

杜夫人身軀一晃,身後的丫環趕緊扶住她。

“嗚嗚,棉娘,你就是我的女兒呀!我是你的親生母親呐!嗚嗚……”

杜夫人此時,完全不像一個成熟的婦人,哭喊著撲向棉娘。

棉娘懵了。

這位她一直覺得很和善的夫人,竟然是她的母親??

杜夫人緊緊抱著她,痛哭不已,

“棉娘,我苦命的女兒啊!我們都對不起你啊!嗚嗚……當年我就不該答應死老頭子,把你留在京城的,嗚嗚……結果一彆就不見了人,還是老天爺可憐我,把你又送回來了,嗚嗚……”

棉娘聽得稀裡糊塗,但長久以來形成的警惕習慣,讓她問了一句不合時宜的話:

“杜夫人,你,該不會搞錯人了吧?”

杜夫人嗚咽的聲音更大,抱得也更緊了。

一旁的魯叔道:

“小姐,夫人應該沒弄錯,你的麵相與我家老爺年輕時極為神似,仔細一看,與夫人其實也頗有相似之處,這是作不得假的。再加上這支簪子,老奴也認識,當年親眼看到你娘親插在你繈褓上的。”

這麼說,這是真的?

杜夫人真是自己的親娘?

棉娘如墮入夢裡。

她其實早就習慣了沒有親生爹娘的生活。

起初她以為自己的親娘就是阮氏,可後來阮氏告訴她,不是。這個世上,有太多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事情了,棉娘不過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個而已。

從那時候起,她就忍不住會經常想,自己為什麼是孤兒?

爹娘是誰,還在不在人世?是被強盜殺了嗎?

還是因為自己亂跑,被遺失了?

或者是生活艱難,養不活她而拋棄了她?

想法很多,不過都是白想。

慢慢的,她就習慣了,不再亂想了。

比起那些幻想,怎樣活下去,才是更值得思考的事情。

過往的種種浮現在她腦海,她也忍不住紅了眼眶,反手輕輕抱住杜夫人。

現場所有人都有些發呆。

尤其是盛家人,想不到棉娘竟然在這裡找到了親娘?

這可是大喜事啊!

眾人皆是由衷的替棉娘感到高興。

隻有三皇子鬱悶不已,他就是來找個茬的,怎麼反倒促成了母女相認?

問題是,這倆人相認,恐怕也不會感激他啊!

等杜夫人回過味來,隻怕就要找他麻煩了。

現場也沒搜出證據來,此時不走,更待何時?

於是他一揮手,帶著人悄悄溜了,話都沒有說一句。

杜夫人抱著棉娘嗚咽了好一會,才抬起頭來,眼裡滿是淚水。

她一把拉起棉娘的手,

“棉娘,你跟我走!咱們先去找一個糟老頭子討說法去!”

魯叔苦笑,示意車夫把馬車駛過來。

杜夫人剛要走,卻想起一件事,四下望了望,問道:

“三皇子人呢?”

魯叔回:

“夫人,三殿下已經離去了。”

杜夫人咬牙,

“跑得倒挺快!先不管他,他跑不了。”

說著,拉起棉娘要走。

棉娘哭笑不得,這位真是個急性子,她得先跟盛家其他人打個招呼才行呀。

二郎五郎三妹等人已經圍過來了,紛紛上前見禮。

這也是他們的前輩了。

杜夫人回過神來,也一一與盛家人回禮,說等會再來正式拜訪。

上了馬車,杜夫人就緊緊拉著棉娘的雙手不放。

棉娘聽著杜夫人與魯叔的解說,才算明白了,自己當初為什麼成了孤兒。

十六年前,正是大元國西部動亂的時期,加之朝局不穩,敵國趁機大舉興兵犯邊,那時候的情況,比現在的北部戰事還要激烈和危險得多。

在這危急時刻,棉娘的親爹杜元帥,就是那時候掛帥出征,迎擊敵軍的。

到了邊關後,杜元帥指揮若定,用兵如神,很快就接連打了幾場勝仗,將敵國的侵略姿態遏製住了,一時間聲威大振!

可就在這時候,朝廷傳出一股風聲,說杜元帥勢大,兵多將廣,有謀反的可能,必須立刻加以挾製,否則將尾大不掉,後患無窮。

好些臣子出於各種原因,上奏皇上,要求削其兵權,或者換帥。

那時候老皇帝已經登基,不過當時朝局不穩,各方勢力很大,皇帝掌控不足,很有可能被迫妥協。

這種風聲,都傳到邊地去了,不管是百姓還是將士,都是人心浮動。

這種情況,怎麼與敵國對壘?

敵國雖然吃了幾次敗仗,卻並沒有傷筋動骨,還在嚴陣以待,這種關鍵時候,怎麼能臨陣換帥,或者削弱自己的實力呢?那是對將士們的不負責任,更是對邊地千萬百姓可能再次遭遇苦難的漠視。

必須堵住那些居心叵測的眾臣之口!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