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休整,夜裡行軍,二十五萬大軍浩蕩出草原,奔回橫斷關隘。
天色將明未明之際,伴著陽光,二十五萬大軍出現在了草原儘頭。浩浩蕩蕩的連綿幾十裡,出關五萬軍,歸來二十五萬。
再與駐紮在城外的甘州十二萬大軍會合,總兵力達到驚人的三十七萬。
橫斷關隘關門打開,趙矽親自出城迎接。
老將軍滿臉春風,還未支就聽到他爽朗的笑聲:“恭喜殿下大勝而歸。”
趙矽勒馬而停,下馬後單膝跪地鄭重道:“殿下西去天都城殺了完顏破,為我西境邊關曾經戰死的三十二萬同袍報仇,我代那戰死的三十二萬軍魂向殿下致謝。”
趙矽駐軍西境幾十年,要說最恨的莫過於幾十次統兵犯境給三次破開西境關卡的烏蘭帖木兒,第二恨的就是野心彪炳的西戎大皇帝完顏破。
李景源誅殺完顏破的消息傳回橫斷關隘時,這位縱橫沙場幾十年,親曆大大小小幾百仗,刀劍加身都不皺眉頭的強硬老頭落淚了,在橫斷關的英靈碑前祭祀死在西境戰場的同袍。當天喝的酩酊大醉,說了許多不能為外人道哉的胡話。
李景源平靜道:“起來吧,本宮殺完顏破,隻是殺雞儆猴而已。”
趙矽起身,搖頭失笑道:“殿下將完顏破比作雞禽,他若是能聽見,估計能氣活過來。”
李景源望著嚴陣以待橫斷關隘,沉聲道:“老將軍,要阻本宮入關?”
趙矽搖搖頭,神色嚴肅的問出自己最想問的問題:“殿下,老夫有一疑問,懇請殿下如實回答。”
李景源平靜吐出一字:“說。”
趙矽望著李景源身後兵戈如林的鐵騎,目光盯著李景源,沉聲問道:“殿下出關時隻帶了五萬餘大軍,歸來時卻有二三十萬大軍,這多出來的鐵騎來自何處?”
李景源淡淡道:“能不惜生死隨本宮深入西戎作戰,戰死過十萬,你覺得他們是誰的人?”
趙矽搖頭肅穆道:“我不知道,我想聽殿下的回答。”
李景源輕聲回道:“他們不屬於任何勢力,他們是隻忠心本宮。”
趙矽點點頭,不再言語,一側身,鄭重道:“請殿下入關。”
李景源望了他一眼,輕笑道:“你就不想問問他們是如何出關的?”
趙矽搖搖頭道:“我是很好奇,但殿下不會說的。我隻要知道他們是大衡的兵馬就夠了。”
李景源一挑眉,想明白趙矽的心思,笑著又問了一句:“若他們不是大衡的鐵騎,你當如何?”
趙矽平靜坦然道:“西境二十萬邊軍最恨賣國者,若不是,西境二十萬邊軍儘死死儘也不會放賣國者入關。”
李景源放聲大笑道:“好,好,好一個趙矽,你趙矽當得起這西境邊虎之名。”
李景源策馬在前,漆黑的鐵甲洪流緩緩向前,毫無阻擋的入關。
關內九萬大軍齊齊向這支深入西戎的鐵騎行禮,目送著大軍回甘州。
趙矽的兒子趙奎單騎前來麵見李景源。
他下馬跪在李景源麵前,俯身道:“西境第三軍將軍趙奎願帶第三軍歸殿下麾下,自此之後為殿下馬首是瞻。”
李景源有些意外,這第三軍便是西境戰力最強的趙家軍。
趙家可是出了名的忠君愛國,從不涉黨爭,隻守西境,隻尊皇帝,現在趙奎卻要違背了趙家百年來恪守的規矩。
是真心還是假意?
李景源皺眉問道:“是你爹的意思?”
趙奎道:“沒有我爹的授意,趙家軍不會聽我的。”
李景源眉頭皺的更重:“既然是趙矽的意思,他為何不親自來。”
趙奎沉聲道:“他不能來,他要一肩挑起趙家百年來的規矩。”
李景源沉默了。
他大概猜到了趙矽可能要以死全忠義。
趙奎開口道:“第三軍願助殿下清理西境三關皇黨,迎甘州軍駐關。”
李景源眼裡乍現神采,這是要送西境三關啊。
三關入手恰好解決了西境二十萬邊軍的威脅,將來李景源起事,不用擔心落入腹背受敵的局麵。
趙奎這份投名狀的價值不可謂不大。
李景源眯著眼問道:“你想要什麼?”
趙奎道:“我隻有一個要求。”
“說。”
趙奎答道:“我第三軍的刀鋒隻會向外,不會向內,我第三軍願意永鎮西境,阻擋西戎蠻夷。”
李景源大手一揮,答應了他的要求,隻要西戎三關在他手裡就足夠了。
李景源沒有走,留下陳芝豹和十萬北涼鐵騎,配合趙奎肅清三關皇黨,徹底掌握西境三關。
餘下大軍返回甘州各處駐地,防止生變。
趙家在西境三關耕耘百年,對邊軍中的各黨派的成分最是了解。
趙奎領路,陳芝豹殺人,一時間三關之內人頭滾滾。
短短十日,皇黨、皇子黨、相黨等邊軍將校皆被按上通敵賣國罪名,斬首數百人,加上心腹手下死了不下三千人,革職的也有六千多人。
本應引起恐慌的局麵也因趙矽的聲威而偃旗息鼓,惶惶不安等待最後結局。
半個月後,三關之內的各黨派基本被肅清,十萬北涼鐵騎正式入駐三關,除了趙家軍外的十幾萬邊軍皆被打散重組。
自此之後,西境三關隻尊太子令。
據說衡順帝在得知西境三關的消息後氣急攻心,吐血昏了過去。
這半個月裡,衡順帝連下十道聖旨以各種理由讓李景源獨自返回京都,估摸著是想誆他回京都,在他無兵無將之時殺他。
李景源也不傻,怎麼可能回去,隨手就毀掉了這十道聖旨。
西境三關成定局後,遠在少陵城的李景源接到了一紙密信,西境邊虎趙矽死了。
死的很淒慘。
他親手割掉了自己腦袋。
按照他的遺言,頭顱放在盒子裡,屍體戴枷,送去京都。
李景源有些唏噓感慨,不知該說他愚還是忠。
不過他不重要。
眼下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
大衡的江湖亂了。
亂的厲害。
賈詡籌謀良久,耕耘半載的連環毒計接連爆發,讓大衡這座江湖亂了七分。
賈詡以一州江湖做棋子,無所不用其極的挑撥各州江湖的矛盾。又一本仙人秘籍牽動了江湖各方勢力,導演了一場血腥爭奪戰,讓各州江湖相互敵對,水火不容。
最後代李景源下達了推選武林盟主治理江湖的命令,讓江湖勢力自己推選武林盟主。各州江湖為奪武林盟主之位互相攻訐。他在背後添火加柴,讓本就不對付的各州江湖打的難舍難分,江湖近六成勢力被拖下水,原先挺生機勃勃的大衡江湖亂成了一鍋粥。
朝廷袖手旁觀,衡順帝一道聖旨將問題推給了負責鎮壓江湖的鎮武司。
李景源自然是順水推舟,立馬調集十五萬北涼鐵騎鎮壓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