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影視諸天從知否開始 > 第七十章 何昭君還嫁人嗎

第七十章 何昭君還嫁人嗎(1 / 1)

推荐阅读:

太子一見到李皓便很是高興,說道「父皇已經應允,讓我與子成一同處理雍王之事,所以今日子成便也過來了。」

「那真是太好了,有淩子成相助,此事必然事半功倍,隻是不知昨日陛下具體有何示下。」李皓問道。

太子回道「父皇對於雍王會謀反之事,尚有所疑慮,所以便下旨招雍王入都城,看他是否真的問心無愧。

至於肖世子的罪證已然充足,隻是肖世子已在之前便攜何昭君前往封地成婚。

如今隻能先由子成來帶人清查,將都城之中有關肖世子的黨拿下受審。」

這個舉措倒是沒啥變化,看來即使是有太子加磅,文帝對於老臣依然是有維護之心的。

對於臣子而言,這樣皇帝肯定好相處,否則要換做是文帝的那個老祖宗,彆說是有了證據,就是沒有證據他都能變出來給你治罪。

隻是這個安排,純粹就是在都城這邊,而馮翊郡中卻沒有布置相應的力量。

說起來對於這個李皓還是有些詬病的,畢竟明顯雍王的不臣之心已經有了,而且還有淩不疑在借機給雍王挖坑,讓他以為自己再不反抗就是死路一條,逼雍王不得不起兵。

那在這種情況,縱使文帝沒有下定決心,所以沒提此事,可淩不疑也不應該什麼布置都不做。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

就不能派人進去,畢竟雍王把持馮翊郡多年,無端派人進去隻怕容易驚動他。

但可以在京兆尹布置一些精銳人手,反正那裡本就是繁華之所,商隊來往繁多。

到時用袁家商隊的名義把人安排進去,也不易被人察覺,到時一旦馮翊郡有變,他們可以就近處置。」

淩不疑想了想,說道「這恐怕不現實吧,我雖在追查都城中的雍王黨羽,但也做不到將他們一網打儘的地步,都城中的兵馬調動,隻怕很難瞞得住雍王。

而從其他地方調兵,現在是不是晚了一些,要知道肖世子與何昭君的婚期已近,等二人成婚完成之後,何將軍便會離開馮翊郡。

若是雍王真的另有圖謀的話,肯定會在兩人大婚之時動手,畢竟那個時候何將軍是最可能大意的。」

「這我自然知道,但除了那些朝廷兵馬之外,都城之中的能戰之士,難道就沒有了嗎?」

聽著李皓打的啞謎,太子是一頭霧水,剛想追問李皓說的是什麼人的時候,淩不疑脫口而出道

「對啊,都城之中除了朝廷兵馬之外,各位將軍的部曲也不在少數,他們可不在雍王的監視之下。」

但隨後淩不疑又提出了問題「隻是如今又不能告知他們實情,會有人願意將自家部曲借出來嘛,而且怎麼能保證所借的人家,與雍王就會毫無瓜葛呢。」

李皓則回道「既然是要借,那自然是要找那些絕對信任,知根知底的人家,至於實情那自然是不好告知的,重新編造一個理由就是。

而且這人數也不必太多,反正雍王縱使有心叛亂,可為了不引起陛下的提前警覺,所以在前期也不可能準備出多少人來。

隻要有一支精銳人馬可以在第一時間支援何將軍,或者搶占重要的關隘,堅持到後續支援趕到就行。」

淩不疑想想也是這個道理,既然所需要的人馬不多,那還是很好找的。

畢竟李皓的部曲就不少,自己這裡也能從黑甲衛裡麵湊些出來,然後自己還能把崔佑的部曲調出,剩下再找個兩三家,也就能湊個一千多人了,勉強能用。

於是淩不疑便也答應了這個方案,隻是問起了李皓這邊想找誰借。

那這種能立功的事,李皓自然是留給自己人的,可以也就是梁無忌不在都城,否則借用下梁家部曲是最簡單的。

現在李皓隻能去拉上程家,然後讓程家去把萬家拉上,至於他們會不會拒絕,李皓不認為他們會這麼做。

畢竟程始和萬鬆柏兩人是好人,那是肯定的了,而且還都是精明似鬼的人物,話估計都不用挑明,他們就知道什麼是該做的了。

但淩不疑聽了李皓的人選,卻是不太滿意,按他的說法董倉管牽扯進盜賣軍械一桉。

現在雖沒有證據證明程始也插手其中,可他與董倉管終究是一場親戚,為了穩妥起見還是不要用的好。

初聽這話,李皓一愣,想著淩不疑這家夥真是死心眼,看來沒了程少商這層濾鏡,這家夥對程家的疑心是沒那麼容易戒掉的了。

不過李皓總不能因為淩不疑的一次反對,就打了退堂鼓,要真這樣,那這麵子就真沒地放了。

於是在李皓的據理力爭,並堅持鞭辟入裡的分析之下,淩不疑最終還是同意了李皓的要求。

但淩不疑也要求李皓一定不能告知情況,並說在借人之時,自己也要一同前去。

對此,李皓沒有反對,兩人便達成了統一意見,而太子見此就更沒話可說了。

隻是派人的事定下了,但若是想要精確布置人馬,那馮翊郡的堪輿圖便很重要了。

於是淩不疑便提起了那位尺素相交的老友,說他對

馮翊郡的地形了如指掌,可以請他畫出輿圖來。

聽到這話,太子本能得就對這位賢才就來了興趣,好奇的向淩不疑問起,這是何人。

淩不疑這次因為和程少商沒什麼交集,自然也不會因為想讓程少商在樓家過的好些,所以對舉薦樓牛抬高樓家二房地位表示積極。

但既然是太子問話,再加上他又對樓太傅那個偽君子看不順眼和本身得惜才,便想著和太子提一提得。

隻是李皓卻不想讓樓牛冒頭,畢竟這家夥沒當官前被壓製,就敢謀劃幾十條人命和兩千精銅做晉身之階。

要是真讓他入朝成功,運氣好到位居高位,然後要是再被壓製,到時誰知道他還會用什麼做晉身之階。

畢竟這入朝之後,誰能保證就能一帆風順,反正李皓這個活了幾世的人都沒這種自信。

當即便在淩不疑回答之前,插話道「這事也不用這麼麻煩的,司隸一帶甚是繁華,所以袁家來往的商隊繁多。

馮翊郡中自然也都是去過的,具體山勢地形圖我那邊有,到時我派人給你送去就行。」

既然李皓這邊有,淩不疑便沒再提去借圖之事,而後李皓便乾脆催促把借人之事儘早了結。

畢竟現在時間已然不多了,其他運人得安排和到了京兆尹之後得布置,也得根據借到得人數來。

於是在向太子告辭之後,李皓和淩不疑便一同出了東宮,又因為淩不疑要跟李皓一起去程家,所以兩人乾脆就一道而行。

崔佑這裡借人是最快的,淩不疑隻說要借人辦事,連理由都沒開始編,崔佑就直接把人給出來了。

那答應的速度,讓李皓不由感慨,這年頭像這種位高權重,還能一心一意的癡情人,還真是難得。

走完崔佑這裡之後,程家和萬家這邊雖然多花了些口舌,但終歸還是把人給借來了。

正好這些部曲大部分都在城外,於是李皓便特意組織了幾支商隊,給他們創造機會混了進來。

至於領頭之人,淩不疑那邊派了梁邱起過去,而李皓則是讓袁沃前去。

等將他們安排走後,李皓便也隻能等著馮翊郡的消息了,在馮翊郡沒有動靜的情況下,李皓這邊也沒什麼可做的。

畢竟要正式調動兵馬,畢竟得文帝下令才行,其他人都不好使,可他又是不撞南牆不回頭得性子,現在還抱著那麼些許情義在。

隻是雍王最終還是不出意料得舉兵反叛了,在婚宴當日突然發難,幸好何家父子驍勇,最終還是脫圍而去。

縱使是沒有第一時間逃離的何昭君及其幼弟,也被她的傅母藏了起來,躲過了這一劫。

而後何勇反應過來之後,立即讓心腹兵馬堵住馮翊郡,而後又召集屯軍阻斷雍王援軍。

前麵的事情發展基本和曆史軌跡一樣,但從何家五公子帶斥候想突圍出去報信開始,事情便有了變化。

因為早先安插在京兆尹的人手,一直都在關注馮翊郡的情況,他們一發現馮翊郡中有兵馬***之後。

當即便明白事情有變,於是立即派人快馬趕回都城報信,其他人則開始往馮翊郡衝去。

在路上便遇到了何家五公子,將他救下之後,得知了馮翊郡中具體情況。

再次派人回都城,然後其他人便隨著何家五公子趕去與何勇會合。

有了這一股生力軍在,何勇本來及及可危的局勢,終究被挽救了過來。

但縱使是援軍來的再快,何家也依然是賠上了幾條性命,何家大公子和四公子在城外作戰時戰死,二公子在城頭也被射中了幾箭,性命垂危。

除此之外,還有幾位女卷因沒有及時逃入城中,

也被叛軍殺害。

不過縱使如此,何勇還是扛住了喪子之痛,故作堅強地率領著兵馬對敵叛軍。

而在中間空閒之時,何勇便問起了這群人裡唯一認識的梁邱起,他們為何來的如此之快。

可事到如今,這真話確實是有些說不出口,畢竟何家落到如今境地,雖然主要原因是雍王造成的,但都城沒有告知具體情況,肯定也是有責任的。

所以早先梁邱起和袁沃便商量了一下,重新想了一個理由,先把事情給湖弄過去,等到後麵淩不疑或者李皓過來再說。

何勇如今本身就已經身心俱疲,簡單問過之後也來不及細想,倒也是讓他們蒙混過關了。

都城當中,很快便了解到了馮翊郡的事,眾人齊聚在宣德殿中議事。

這次太子得觀念早就被李皓打通了,自然不會再提出招安這種搞笑得說法,所以很快便達成了派兵支援得一致意見。

還是由吳漢、淩不疑的原班底,再加上李皓三人共同領兵,這次因為不需要等堪輿圖,所以三人一同出發。

最終經過數日鏖戰,雍王父子被活捉,其麾下叛軍或殺或降,馮翊郡之亂平定。

而何家這邊,何家二公子最終還是救下來了,隻是拖得時間太長,終究傷了根本。

但何勇本人,和三公子、五公子都活蹦亂跳得活了下來,終究何家還有支柱。

隻是不知道在這種情況下,何昭君還會不會去吃回頭草。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