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就好像隔空抽來的小巴掌,把康熙跟所有聽到她心聲的皇子都給扇沉默了。
不明就裡的太子還有些鬱悶:孤都用心至此了,皇阿瑪還不滿意?
殊不知他家皇阿瑪的注意力早已經不在這等小事上了。
從寧壽宮出來沒多久,太子就被打發著處理那些貧困功臣的欠債問題,其餘能聽到心聲的皇子們則又被帶回乾清宮開小會了。
三阿哥跟十四阿哥表示很羨慕。
可實際上,與會阿哥心情一個比一個沉重。
這不才一開始,他們皇阿瑪就肅容正色地問:“連烏那希一個孩子都知道大爭之世,強則強,弱則亡,爾等怎麼想?”
他們怎麼想重要麼?
重要的是您老人家還心心念念您的好太子,始終不放棄將他扳回正途啊!
您這邊沒個定論,兒子等能怎麼想,敢怎麼想呢?
又不是每個人都有老十那樣的出身跟莽撞。
但這麼想,肯定是不能這麼說的。
同樣,不說也是不行的!
從大阿哥開始,到十三阿哥,每人都得作答。
稍不留心就要被罵到狗血淋頭的那種。
大阿哥最大,頭皮最先發麻。
打商量試圖避過無果後,他眼睛一閉心一橫,索性參考了四阿哥的答案:“曆史上的直郡王如何是那個直郡王的事,兒子現在隻一顆忠心向皇阿瑪,以皇阿瑪馬首是瞻。”
他這話一出,八阿哥就忍不住捂了下臉。
心頭閃過一個大大的完字。
大哥這屬於哪壺不開提哪壺了啊!
果不其然,聽他這麼說,康熙老臉立即漆黑,抬腳就踹了過去:“一顆忠心向著朕?嗬嗬,真是說的比唱的都好聽!”
“你當朕適才在哄孩子,就沒注意到你是怎麼起哄架秧子的呢?”
大阿哥一噎,剛要組織語言為自己辯護。他家皇阿瑪的老嘴就已經抹好了鶴頂紅,從他開始,一直到老十三,在場眾人是一個都沒落下的噴了一頓。
那態度之惡劣,用詞之犀利,簡直跟罵生死大仇的敵人一樣。
十二阿哥委屈:“皇阿瑪,兒子理解您的心情,但您也不能這樣一直無差彆攻擊吧?小侄女兒可說了,兒子雖是托合齊外甥、馬齊的女婿,但兒子沒參與過奪嫡事。”
“還一直兢兢業業地操辦康熙雍正與諸位兄弟們的後事,被那個什麼網友戲稱皇家治喪委員會會長……”
純無辜,求輕噴啊!
嗬嗬。
康熙冷笑:“真正全程未曾參與過的老五老七都沒說什麼,有你說話的份兒?而且,便是這九龍裡邊沒你,也不表示你就真老實啊!”
“往國庫借銀子不還,被催急了就往長街賣家當的不是你?”
“雍正家的三阿哥弘時被攆出宮後,可是交由你看管的。結果才多久,孩子便抑鬱而終?那老五弘晝跟你玩的好,玩著玩著就愛上了與人治喪,甚至荒唐到活出殯,能說這裡邊沒有你的手筆?”
“你在雍正年間屢遭貶謫,一度被降爵成奉恩鎮國公。到了乾隆年,直接封履親王,一躍成為新帝腹心,屢受重用?”
啊這……
在場所有皇子齊齊傻眼:這都打哪兒聽說的呀?又什麼時候聽說的?
說好的父子同心,互通有無呢?
皇阿瑪您不守約啊!
康熙再度冷笑,表示自己每天把乖孫女放在禦前可不是隻為了含飴弄孫的。
他知道的啊,多著呢。
所以……
“你們一個個的都給朕老實著些,不該有的想法就徹底不要有。否則,朕會讓你們知道什麼叫帝王一怒,血流漂杵。”
嘶~
諸皇子齊齊倒抽了口冷氣,趕緊又下餃子般跪下。
反複保證,起誓發願不止。
十二阿哥更是人都傻了:“皇阿瑪,皇阿瑪這裡頭一定有什麼誤會,您聽兒子解釋啊!兒子知道自己出身低微,才能不顯,又長於婢女之手。身份……”
“身份說起來,比八哥還要不如些。所以從始至終,就沒敢存任何妄念。您所說那些定是巧合,一定是巧合呀!雍正那般狠辣,兒子有幾個腦袋敢算計他本就不多的子嗣啊?”
您,您這多少有點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了呀!
當然,最後一句十二阿哥沒敢訴諸於口。
隻咚咚咚磕頭,求諒解,求寬恕。
現場死一般沉寂。
噗~
還是大膽十十笑出了聲:“皇阿瑪,您就行行好,快免了這小憨憨的跪吧。彆的不說,就剛剛他這番表現,也不像您推論的那樣果斷老辣呀!”
康熙瞪他:“他不像,你像?”
十阿哥嘿笑:“那哪能呢?兒子可是您那乖孫女親自蓋章的缺心眼兒。明明躺著就能躺回來個親王,非費儘心思給自己弄了個圈禁套餐的主兒。”
“好在有那小白澤幫著指點迷津,兒子此番才不會犯那樣的錯。”
康熙冷哼,又一個眼刀子剮過去。
但到底沒再罵了。
畢竟氣出了七七八八,他也還怪累的。
再者老十可不像十二那麼任罰任罵,急眼了,他真敢就在這乾清宮裡撒潑打滾。
甚至威脅要去孝陵哭、太廟哭、奉先殿哭,抱著貴妃的牌位喊額娘為何不把兒子一起帶走。
康熙就算殺子也不會輕易殺這個子,又何苦讓他咋咋呼呼來丟儘自己臉麵?
一代帝王老臉滄桑,特彆意興闌珊地揮了揮手,讓人都散了散了。
自己則又往寧壽宮給太後請安去了。
終於沒扛住美食誘惑,一手一塊菱粉桂花糕吃得噴香的烏那希愣:[好奇怪,皇瑪法就出去了這麼會功夫,怎麼整個人都滄桑了不少?是政務太繁忙了嗎?]
皇太後暗樂:也或者,是被某人打擊太深了呢!
便她不如何懂曆史,也知道玄武門之變和靖難之役啊。
皇上從小就吃夠了偏心眼老子的苦,立誌要當一個不偏心的阿瑪。對每一個皇子都精心培養,原指望他們能同心同德輔佐太子,成就大清盛世。
結果……
優秀兒子多,不甘於人後的更多,生生折騰出九龍奪嫡來。
事與願違至此,哪個當老子的受得住啊?偏小罪魁禍首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