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蕭祈的預感是對的。
隨後數年,伴隨著自家丞相時不時病上幾日,在鄰裡各國咬牙切齒中,大齊也迎來了高速發展時期。
梁昭帝平庸一生,最後的擔憂卻成了真。
便如早前所言,試問看過了綠洲,誰還能繼續忍受荒漠。明明一地之隔,眼瞅著對麵大齊百姓日子愈發好過,日日吃飽飯,月月有肉吃,逢年過節,還能給一家子添上幾件新衣裳。
連百姓們的新房,都有專門的隊伍來建。
挺闊漂亮的同時,整個街區異常乾淨規整。直叫人打心眼兒都能心情敞亮。
而自己這邊,卻是風霜刀劍,時不時還要應付各地搜刮,試問這般天差地彆,誰人能忍?
百姓雖弱小,消息卻著實不慢。
隨著各地商戶小販,以及往來親友一傳十,十傳百,每日想要連家帶口非法“遷移”的民眾愈發多了起來。
甚至為了合理並入大齊,齊國周邊,不時還會有起義軍揮刀衝向衙門。
其中自是以最為相鄰的大梁為最。尤其眾人皆知,大齊主君原就是梁昭帝親子,正兒八經的皇室血統。
隱隱還有傳言,當日為大梁未來所計,梁昭帝本是想傳位如今的齊君,隻當時被這位狼子野心的當今假傳聖旨。
這才導致大梁,導致他們這些普通人沒法過上如對麵那般的好日子。
這一傳言一出,大梁內部,更是群情激憤!
無辜背鍋的梁帝:“……”
這才幾年,老七這貨,真是大大的奸滑!
背後深藏功與名的謝桁:“……”
如蕭祈當日所言,他不需要接手一個各方勢力縐雜,內患不斷的朝廷。
更不需要接手一個不完全屬於他的朝廷。
建元七年,因著大梁多次“挑釁”行為,建元帝怒而派兵出戰,揮師南下,然而出乎所有人預料,還不等大軍壓境,展開激戰,對麵兒城門,就已經有人暗戳戳打開了大門……
正準備實驗一波新式攻牆梯的工部一眾大佬:“………”
隨後幾個城池,一切全然如早前一般,先是由謝桁派人暗戳戳宣揚大齊的美好生活,走群眾路線搞策反,中間蕭祈派率大軍壓境,而在大軍入城第一日,又有安寧這個“名人”親自出手。
迅速恢複當地生計的同時,各種糖衣炮彈疊發,分發土地,棉服米糧,務必教歸屬城池最快時間感受到來自咱們大齊“家”的溫暖……
直到最後,還隔著幾座城池,就已經不斷有百姓掰著指頭,數著日子,盼著齊軍何時能到達。
這般情景之下,就連隔壁大周,亦是民心極其不穩。
幾年來,隨著安寧不斷往來的貿易戰,加之謝桁接連資助早前被滅國的北地遺族,大周早已是腹背受敵。
眼看幾次征戰,大齊軍力非但沒有減弱,反倒愈發強橫了幾分。
心知在坐以待斃下去,等待他的隻有國破家亡的命運。
終於,在大齊一連攻占數座城池之下,周宣帝一聲令下,大周兵馬再一次踏入北地。
而這一戰,直麵周軍數萬鐵騎,也徹底打響了大齊的赫赫威名。
看著再次潰散而逃的周兵,這一次,齊軍並未放棄窮寇,而是一路直攻大周邊境。
一直到大周城門同樣從內城被人打開………
建元九年
皇城之中,已經年近五十的周宣帝獨自佇立在巍峨的城牆之上,一身玄甲早已經被鮮血浸染,左臂,右腿,甚至中間的腰腹之上不時有溫熱的鮮血浸出。
麵對同樣氣勢洶洶的齊軍,和眼前同樣身披鎧甲,氣勢卻再不同以往,整個人宛若出鞘寶劍一般的大齊君主。這位年過半百的大周帝王此刻並未退讓半步:
宛若一隻雄獅,鎮守著腳下屬於獅群最後的土地,須臾隻聽來人朗聲道:
“今日之戰,非朕之不為,實乃天不予我,時不予我!”
“在這最後,朕隻想見一人!”
“齊相楚子安何在?”
接到對方遞來的消息時,安寧正倚在案前,翻閱著一眾下屬遞來的文書。
隨著這些年齊地發展,各種人才紛湧而現,許多事物已經無需安寧自己再過親力親為。
雖然即便那會兒,她也沒太多親力親為便是了。不過……
有事下屬服其勞的滋味兒還真是舒坦啊。
“不錯!”
瞧著眼前這份極儘詳實清楚的報告,安寧這才抬眼,鼓勵地看了一旁正努力彙報工作的小楊。隻一眼,短短時日,眼前頭發都有些熬白的青年瞬間支棱便了起來。
一直到暈暈乎乎飄出軍帳,楊小青年整個人還激動的回不過神兒來。
哈哈哈哈,丞相大人剛才誇我啦!
哈哈哈哈哈!
果然,前輩們說的不錯,丞相大人最欣賞他這種勤懇能乾的下屬。
因著目前所在營地距離都城還有些距離,安寧過來時,一日的陽光顯然已然快要走到了儘頭。
夕陽西下,為眼前破敗的城牆上灑上些許餘暉,鮮紅的血液和赤紅的夕陽相映成輝,彆有一番壯麗。
正如眼前固執等在這裡的大周帝王一般。眼前的周宣帝身高八尺有餘,多年征戰下身材愈發魁梧,一身殺伐之氣隔著老遠都能叫人戰栗不已。
反觀一側的安寧,縱使裹著身上厚重的大氅也掩蓋不住清瘦的身影。
在一眾侍衛重重護衛下,安寧這才一步步緩緩走上城門。
單刀赴會,抱歉了,在她的字典裡就沒這玩意兒,無論如何,小命兒可隻有一條,經不起絲毫折騰。若非對眼前之人的幾分敬意,她連這門兒都不會跑一趟。
出乎意料,明明等了許久,然而見到人後,周宣帝卻並未說些什麼,隻上下將人打量了一番:
“楚子安是吧!”
“可惜了,若早知道這一切,朕必會第一時間,不惜一切殺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