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過年了,京師又下了一場雪。
朝廷上下忙碌一片,對過去一年的工作開始收尾。
小老三出海的事,現在還沒有在朝堂上提出來,這畢竟不是小事兒。
隻看朱瞻基最初的態度就能知道,一旦提出來,百官的反應不會小。
馬上就要過年了,就不折騰了。
安安穩穩的過好這個年,有什麼事兒,來年再說吧!
就這樣,時間來到了除夕。
永樂二十三年的最後一天。
等這一天結束,永樂……就徹底成了曆史。
楊軒一大早起來和百官一起進宮給皇帝拜年。
因為天空開始飄雪了,朱高熾也沒有長篇大論,
簡單總結了一下過去一年的工作,勉勵了一番百官,然後就開始發紅包。
朱高熾沒有食言,果真給楊軒包了一個大大的紅包。
彆人的紅包都是白銀,而他的卻是黃金。
楊軒很滿意,出宮的時候,對誰都是滿臉的笑容。
和於謙結伴走出宮門,兩人並不同路,走到路口就分彆了。
楊軒拿著厚厚的紅包,美滋滋的回到侯府。
卻見安慶和秀禾早就已經在等著了。
一個輕輕掃掉他身上的雪,一個給他取來一件新衣服。
楊軒任由她們幫自己換衣服,嘴裡分享著朱高熾給自己的大紅包。
秀禾嘴角帶著溫柔的笑容,安靜的聽著,手上的事也沒有停下。
安慶時不時的和楊軒鬥兩下嘴。
……
夜,一家人吃著年夜飯,氣氛非常熱鬨。
小虎已經到了能說親的年紀了,藍香已經開始籌劃這件事兒了。
飯桌上說起這事兒,給小虎鬨出了一個大紅臉。
“小虎打算找一個什麼樣的姑娘?”楊軒笑嗬嗬地問道。
“一切由乾爺爺做主!”小虎低著頭,臉都紅到了耳根子。
這個時代,婚姻大事,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當事人是沒有什麼自主權的。
絕大多數夫妻成親之前,都是沒有見過對方的。
想先談戀愛,再成親,這種事,少之又少。
自古以來皆是如此,所以愛情才顯得彌足珍貴。
一些達官貴人喜歡去青樓,以為隻是單純的為了女票嗎?
不,他們是去談戀愛的。
說起來可能有些好笑,可時代就是如此。
小虎的婚事現在還不著急,再等個一兩年也沒事。
若他有心儀之人,楊軒自會幫他完成心願,若沒有,楊軒再幫忙找一個,也來得及。
就以長平侯府的地位,楊軒隻要放出話,說他的乾孫子要成親,前來的姑娘排出十裡開外也不為過。
甚至隻要楊軒開口,公主也不是不能娶。
但現在已經不是洪武朝了,駙馬並沒有什麼權利。
當然,在洪武朝的一眾駙馬當中,大多駙馬也是沒有什麼權利的。
隻有少數得到重用。
像楊軒,梅殷之類的統軍大將。
原曆史中,梅殷可是老朱留給朱允炆的托孤大臣。
隻是後來死的比較窩囊,竟然被推進河裡淹死了。
不過在現在的曆史中,梅殷是壽終正寢,寧國公主也沒有和朱棣鬨翻。
梅殷去世的時候,還是楊軒當的治喪大臣。
心思回歸,楊軒告訴小虎,讓他自己去找,能兩情相悅最好。
不過這個時代大家成親都很早,所以楊軒也給不了小虎多長時間。
就以十八歲為界限,十八歲之前能找到最好,找不到就隻能由長輩出麵了。
說完小虎的事兒,眾人又邊吃邊聊。
接著發紅包,放煙花。
絢麗的煙花綻放開來,照亮了夜空。
砰!砰!
……
砰!砰!
煙花放完,朱瞻基久久沒有收回目光。
團圓的日子,他一個人在金陵,這一刻,他體會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孤獨。
他住的的地方依然是東宮,從小就在這裡長大,對這裡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
熟悉的環境,卻沒有熟悉的人在身邊。
不知過了多久,他在太監的陪同下,回到了寢殿。
一個人倚靠在床榻上,看起了書。
隨著夜深,他合上了書,躺了下來。
太監進來吹滅蠟燭,一切重歸寂靜。
……
假期總是過得很快,感覺還沒開始就結束了。
百官換上朝服,開始了洪熙元年的第一次朝會。
這場朝會的時間很長,主要是針對接下來這一年的工作進行安排。
朝會快結束的時候,朱高熾說出了讓小老三出海的事。
這下就等於是在平靜的湖麵上扔下了一塊石頭。
百官跪在地上請求朱高熾收回成命。
要知道,小老三可是藩王啊,讓他孤懸於海外,朝廷鞭長莫及,隻能將軍政大權集於他一人之手。
一旦其生出不該有的心思,率大軍從沿海登陸,這會生出多大的亂子啊!
而且在很多人的眼中,小老三和小老二是穿一條褲子的。
小老二的心思,不少官員都心知肚明。
把小老三放出去,萬一這兩人來個裡應外合,天下大亂,朝廷傾覆,隻在旦夕之間。
還有,就是他們知道,小老二對待讀書人可沒有朱高熾這麼好。
為了自身的利益,他們是不可能支持小老二的。
所以,他們不想冒一點險。
哪怕是他們現在的行為等同於逼宮,會觸怒朱高熾,他們也不想讓小老三出去。
隻有卸去兵權,老老實實的去封地就藩,才是他們想看到的。
朱高熾看著齊刷刷跪了一地的官員,也是沒有想到,他們的反應會這麼大。
他知道會有人但對,但是現在的場麵是他沒有想到的。
他沉下臉,開口質問道:“改元後的第一次朝會,爾等這是想要逼宮嗎?”
他的聲音在大殿中回蕩,百官也都聽出了朱高熾語氣中的憤怒。
但是他們不能後退,這種事兒一旦開始,就沒了退路。
要麼朱高熾妥協,他們嘗到甜頭後,不斷試探。
要麼就是他們妥協,以後被皇帝壓製。
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結果。
麵對朱高熾的質問,他們齊聲道:“臣等不敢!”
緊接著就有官員開始上奏:“陛下,藩王外放,禍患無窮啊!”
“懇請陛下三思!”
“懇請陛下三思!”
百官齊聲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