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那家境貧困者,實在是可憐。他們連基本的生活都難以維持,孩子上學的費用對他們來說,無疑是沉重的負擔。對於這般家庭,咱們實在貧困拿不出錢或者隻能拿出很少錢的,便象征性地收取一點束脩禮,或者直接減免。比如鎮上的孤寡家庭、因災致貧的家庭等,咱們能幫一把是一把。”
二郎說到此處,眼神中流露出一絲憐憫,語氣也變得柔和起來。
“至於學堂的束脩禮,用途可多著呢。一方麵,可以用於改善學堂條件。從家境殷實者多收取的束脩禮中拿出一部分,用於改善學堂的基礎設施。”
“另一方麵,還能聘請更好的夫子。優秀的夫子,那可是孩子們的福分啊!”
“至於家境一般者繳納的正常束脩禮,主要用於維持學堂的日常運轉開支。夫子的日常工資、教學用品的日常采購、學堂的維修等等,哪一樣都離不開銀子。隻有保證了這些開支,學堂才能正常開展教學活動,孩子們才能安心讀書。”二郎掰著手指頭,一項一項地數著,神情十分認真。
“當然,特殊情況也得考量,咱們可以靈活調整。對於一些特殊情況,如家庭原本富裕但後來遭遇變故導致經濟困難的家庭,或者孩子成績特彆優異但家庭貧困的家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束脩禮的收取標準,給予適當的減免或優惠。”二郎拍了拍自己的胸口,一臉的正氣。
然裴大郎卻微微皺眉,麵露擔憂之色,接話說道:“二郎,你這分級收費的想法雖好,但在分等級收取束脩禮的過程中,恐怕會讓孩子們之間因為束脩禮的等級產生隔閡。”
江月瑤聽聞,微微點頭,沉思了片刻緩緩說道:“倒也不是無解。我們可以通過宣傳教育,讓孩子們明白這隻是為了保證學堂能夠更好地發展,為大家提供更好的教育機會,而不是區分大家的身份和地位。隻要把道理講清楚了,孩子們都是通情達理的,想必也不會心生嫌隙。”
“叮~”就在這時,貂兒突然憑空出現,宛如一朵輕盈的雲朵,穩穩地趴在江月瑤的大腿上。
它眨巴著靈動的眼睛,奶聲奶氣地說道:“恭喜宿主激活【百年育人】任務,完成對反派的教學改造可獲得積分10萬,完成對村民幼童的教學可獲得積分1000分。”
江月瑤冷不丁地被小七這突如其來的出現嚇了一大跳,手中的茶杯都微微晃了晃。
待聽到係統發布的任務後,她不禁猶豫了一會,心中暗自思忖:果然,自己的崽崽是真值錢。四個反派就值10萬積分,而村裡的適齡孩童,所有的加一起都比不過一個。
她下意識地舔了舔乾涸的嘴角,眼神中閃過一絲興奮與期待。
三娘是個極有眼力見兒的,見狀立刻識趣地端來了薄荷水。
“阿娘,喝水。”
江月瑤接過杯子,咕嚕嚕地喝了一大口,那清涼的感覺瞬間在口中散開,讓她精神一振。
“大郎,你去與張九爺商量繼續修葺學堂的事情吧。”江月瑤放下杯子,聲音清脆動人。
大郎領了命,轉身便同張九爺商量接下來的工序去了。
江月瑤又看了一眼遠遠站著一直未曾說話的蕭旭。
陽光灑在他的身上,勾勒出他挺拔的身姿,宛如一幅絕美的畫卷。
她微微揚起下巴,她有些嗔怪,再看還是覺得很好看,說道:“蕭公子,這學堂的課程就交給你了。”
蕭旭微微一怔,隨即輕輕點了點頭“江夫人放心,蕭某定當竭儘全力。”
江月瑤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滿意的淺笑,輕輕點了點頭。
她心中對蕭旭的學識與才華再清楚不過,有這般才俊負責學堂的課程安排,自己便能毫無後顧之憂地全身心投入其他事務的處理之中。
對於學堂課程,江月瑤實則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
她微微抬眸,目光堅定且明亮,看向蕭旭說道:“蕭公子,我打算與你一同開展教學工作。”
蕭旭聽聞此言,心中不禁一震,滿是詫異。
他實在猜不透江月瑤此番打算的深意,眉頭微蹙,略帶疑惑地開口問道:“夫人這是何意?”
江月瑤嘴角噙著一抹自信的笑容,不緊不慢地解釋道:“我心中有個規劃,想要將咱們這學堂劃分為小學、中學以及職業技術學校。”
此言一出,周圍眾人皆被勾起了好奇心,紛紛投來探尋的目光。
蕭旭更是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率先開口問道:“敢問夫人,這小學、中學、職業技術學校,究竟是何意?”
江月瑤神色從容,緩緩道來:“小學主要招收6 13歲的孩童。在這個階段,會著重教授一些基礎知識,像識字、算術,還有普通夫子平日裡所傳授的那些學問,主要是開蒙,為孩子們打下堅實的學習根基。”
“中學則是麵向13 18歲的少年。在這一階段,主要教授六藝,即禮、樂、射、禦、書、數,培養孩子們的品德修養、藝術素養以及多方麵的技能,讓他們成為有學識、有涵養之人。”
“而職業技術學校,也招收1318歲的孩童,隻不過重點在於傳授各類實用的職業技能。有些孩子不擅讀書,但卻可以讓他們學習自己感興趣的一門手藝謀生,比如農事方麵,教導孩子們如何更科學地耕種、養殖;紡織專業,讓他們掌握精湛的紡織技藝;烹飪專業,教會他們做出美味又營養的佳肴等等。如此一來,孩子們畢業後便能憑借所學技能,更好地在這個世界上立足。”
眾人聽聞,先是陷入了一陣短暫的寂靜,都被這新奇而又宏大的規劃給震住了。
片刻之後,人群中開始泛起陣陣低語。
張九捋著胡須,眼中滿是驚歎與讚賞,連連點頭說道:“夫人此規劃實在是妙啊!以往這學堂,不過是教些傳統的學問,孩子們學成之後,大多也隻能走科舉一途。可如今這分門彆類的學堂,能讓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學到真正實用的東西,尤其是夫人所論述之職業技術學校,能讓孩子們有一技之長,日後也好討生活。”
旁邊的杜天元夫婦,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拉著身旁守月、立鬆的手,激動地說道:“這下可好了,這村裡的孩子們以後要是能去職業技術學校學門手藝,就不用愁沒飯吃了。夫人真是為平頭百姓著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