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諸天:從時空商人開始 > 第三百一十三章 李善長的爭

第三百一十三章 李善長的爭(1 / 1)

推荐阅读:

“哦~”

林道斜眉“你也是濠州人,你也回家鄉定遠看過了。”

“家鄉被屠了,常遇春殺回去怎麼了,這也值得大驚小怪?”

“明王。”

滿麵憤憤之色的李善長,當即表明態度“家鄉父老之仇,屬下恨不得生吞活剝了蒙兀人!”

“常將軍屠胡虜,屬下隻有歡喜。”

“可他殺的降,不是蒙兀人。”

他是一個聰明人,早就看清楚了明王對待胡虜,是那種有我沒你的態度。

而且態度極為堅決。

因此,李善長一直都是堅定反胡虜的,動輒喊打喊殺要屠虜。

這邊李善長整理了下措辭“明王。”

“常將軍攻滁州時,城內官佐曾經送信於常將軍,相約獻城。”

“可他們抓了達魯花赤與城內蒙兀色目人,獻城之後,常將軍竟是將他們都給殺了!”

李善長說的殺降,是獻城投降的降。

這邊林道摩挲著下巴,目光盯著李善長看。

他理解常遇春。

家鄉被蒙兀人屠了,親族好友同鄉死傷無數,自是心懷潑天之怒。

老實說,隻乾掉了蒙兀色目人,將漢軍官佐屠光,已經算是克製了。

至少他沒屠城。

而李善長,之所以如此激動~

林道不動聲色“說說你的意思。”

“明王!”

李善長恭敬行禮“如今天下大亂,群雄並起。”

“無論是元廷還是群雄,都在大肆招攬人才。”

“常將軍殺降,此事流傳出去,各地人才必然驚懼,恐不敢再投效明王~”

說的有些隱晦,但是林道已經是聽明白了。

“你說的是,元廷之中的那些漢官,地方上的大戶讀書人。”

李善長連連點頭“正是。”

“曆朝曆代,無不是繼承前朝正統遺產,方能天下太平。”

這件事情的真正起源,其實在於林道對濠州的安排。

濠州上下各地衙門,皆是自軍中抽調人手組建。

全部都是因傷退伍,或者憑軍功轉任地方。

而他李善長費儘心思招攬培養的讀書人們,並無一人得用地方。

隻這一件事,就讓李善長瞬間驚醒。

明王這是,走的秦時軍國之路!

一切都以軍為主!

若是如此,那他們這些讀書人怎麼辦?

十年寒窗苦讀,難不成就隻是為了記賬記軍功,教授識字算數?

而且教的還是俗體字~

真是俗不可耐~

正是因為看到了巨大的危機,方才有了此時李善長的試探。

真的隻是試探。

常遇春殺沒殺降,殺了誰,殺了多少什麼的,李善長其實並不關心。

亂世之中人命猶如草芥,愛殺誰殺誰去。

他在意的是,自己與自己招攬的人才們,未來的命運。

得王猛的多次指點,林道也是逐漸適應了古代的各種權謀之術。

他能聽的出來,常遇春殺降什麼的,隻是個引子,李善長的本質是在試探。

試探的目標,是他自己。

至於說具體是在試探什麼~

“此事我已知曉。”林道示意“你先去忙。”

他大致上已經明白了李善長的意思,現在去尋智者,為自己提供建議。

永和時空。

正忙於工作的丞相王猛,得了召見,當即策馬入皇宮。

下馬之後一路前行,最終抵達了林道的麵前。

“一起吃個飯。”

端起一碗粟米粥,林道笑言示意“吃完飯再說事。”

王猛的工作非常繁忙,完完全全承擔起來了丞相的責任。

他與諸葛武侯的區彆,就在於林道完全掌管軍中。

也就是永和時空,正處於人口恢複期,人口數量沒那麼多,事情還能忙的過來。

若是換做崇禎時空那動輒萬萬的人口,每天事情多到飛起,憑借王猛一個人,真的是能累死。

待到吃過飯,林道就將李善長的事情講述了一遍。

這邊王猛一聽,很快就明白了。

“這是爭權~”

永和時空這裡,文武一家,或者說是能文能武,還沒有之後那種明顯的文武之分。

他的意思已經很明確了,拿筆的那些人,不甘心權勢都落入拿刀的那些人手中。

“現在是試探陛下心意。”

“若是陛下心思已決,他們就會想方設法的爭權。”

聽完這話,林道抬手揉著額頭,目露凶光。

“既如此,那我就~~~”

“陛下。”王猛續言,挽救了李善長等人的性命“臣所言之爭權,並非是爭鬥權謀。”

“他們要爭的,其實是功。”

林道的目光,逐漸清明“爭功?”

“正是。”

這邊王猛笑言捋須“既然軍功才是一切,那所爭之物,自然就是軍功了。”

林道好奇再問“他們怎麼爭軍功,他們又不會打仗~”

這邊王猛也是有些撓頭。

讀書人不會打仗這個事兒,他也是稀奇的很。

這年頭,哪個讀書人不是能上馬提劍砍人的猛男?

他是想不通,怎麼會有不會打仗的讀書人。

莫不是與世家門閥子弟一般,五石散吃多了,吃成了兜襠布都不穿,直接飆的傻子。

“不會打仗,想來也是有辦法爭奪軍功的。”

這邊林道,開始談及彆的事情。

“各地輪戍的事情,你抓緊時間辦一下。”

“領命~”

“想要向外拓展,道路是最重要的。”

“道路修建的工作,你也要抓一下。”

“是。”

“準備四十萬石糧食,我有用。”

王猛這次沒領命。

“陛下。”

他很乾脆的攤手“國庫內的糧食都有去處,臣準備不了。”

永和時空之中,林道采用的是丞相製。

在他之下,丞相王猛負責一切除軍事之外的政務。

是真正的大管家。

林道不擔心出現權臣奪位的事情,不是認為王猛是忠臣不會叛,而是有著充足的準備。

一方麵是因為牢牢抓著軍權,誰敢向軍權伸手就剁了誰。

另外一方麵,則是源於他的自信。

林道有著足夠的自信,自己能夠乾掉一切挑戰者!

不管是誰,哪怕是他真的拿到了軍權又如何?

林道自己就能開著石勒喀河,一路碾壓過去直接進行炮決!

至於多年之後繼承人怎麼做事,那自是到時候自有安排。

王猛沒說謊,各地倉儲的糧食布帛什麼的,都有詳細的用途。

誰敢挪用,視為胡虜處置。

“那就從儲備糧裡調用。”

林道這是在攤派,他在至正時空裡即將渡江光複江南。

救濟當地百姓的糧食,那是必不可少的。

王猛沒有硬頂,而是開始細數當年沒糧食的時候,百姓們的日子是何等的苦難雲雲。

他不清楚林道要將糧食送去哪兒,卻是明白這些糧食弄走了可就回不來了。

雖說天下安定之後,糧食產量越來越多。

可之前諸胡大亂之時,實在是被餓怕了。

身為大管家,王猛隻想儲備更多的物資,讓林道運來更多的物資,而且儘量少的往外掏。

一番討價還價,最終約定從儲備糧之中,調用二十五萬石的糧食。

之後林道又去了崇禎時空與靖康時空調糧食。

靖康時空裡,在林道提供的醫療資源,以及大好形勢之下,依舊活蹦亂跳的宗澤,比王猛還吝嗇,最終給林道來了個對半砍。

至於崇禎時空,沒有強勢的丞相人物,林道安排的是大內閣製,對他的製約非常小。

調用的上百萬石糧食,順利安排下去。

再加上從現代世界購買的物資,渡江大戰已經籌備妥當。

大軍渡江之前,李善長再度前來議事。

不過這次不是來告狀的。

“明王。”

麵帶歡喜之色的李善長,拿出了一摞書信遞給鄭成功。

“下屬已聯絡對岸,有不少人願投效明王。”

“他們願開城門為內應,協助明王穩定各地局麵。”

“還籌備了一批物資,以供軍用。”

打開檢查之後的信件,林道心中恍然。

‘這就是李善長的爭。’

毫無疑問,說降敵軍也是一種軍功。

林道沒有急著回應,而是默默翻看書信,尤其關注落款簽名與花押。

這些書信之中,有集慶路各地的文武官佐,當然都是漢軍。

李善長可不傻,林道已經表明傾向了,不可能再去拉攏蒙兀色目人。

還有就是,江南之地的一些大戶與書香門第。

“你是怎麼聯絡上的?”

林道大為好奇的敲著厚厚的書信“你這能力也太強了吧。”

他是真的奇怪了,李善長是怎麼跟江南的那些人勾連上的。

這個時代,可沒有手機無線網絡~

在林道的麵前,李善長並未隱瞞,直接和盤托出。

“是借著明王的威名。”

“高郵城一戰,明王威名天下皆知。”

“江東震撼,人心浮動。”

“臣以商賈使信,收者無不應允,且主動聯絡更多人,意圖投效明王。”

高郵城之戰所帶來的劇烈漣漪,正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迅速擴散。

之前許多人,隻當紅巾軍是曇花一現。

可高郵城之戰後,哪怕是最鐵杆的人,也都知道元廷不行了。

十幾萬的戰兵啊,能打的野戰軍團主力,一戰儘沒!

脫脫丞相啊,大元實質上的掌權者,腦袋都沒了!

雖說大元還有百萬大軍,可能打的已經沒多少了。

至於朝廷之中,更是一片混亂。

皇帝,奇皇後,皇太子,權臣,軍閥,銀僧輪番登場內鬥,亂的是一塌糊塗。

一戰之後,未來的大勢逐漸明朗起來。

正因如此,李善長的拉攏方能如此順利。

至於幫忙送信聯絡的商賈~

就在紅巾軍大營不遠處,就有熱鬨的商賈集市!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