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複興不是沒有準備,他想過無數種可能。
【將軍,老朽的兒子呢?】
【將軍,我的父親呢?】
【將軍,妾身的夫君呢?】
他在心裡問了自己無數遍,也準備了無數遍。
隻是真到了這一刻,他才明白所有的準備都是白費。
那一雙雙誠摯的眼神,沈複興寧可鄉親們怪罪他,也不願如此。
這時,一位白發老者拄著拐杖緩緩上前,正是族老,隻見他手中拿著一卷布帛,親手交到了沈複興手裡。
“維安啊,莫急,莫怕,我們都曉得的,這是國戰,不會怪你。”
“撫恤金鄉親們都收到了,我去打聽過,比外麵的要多很多,這是你自己貼的吧?”
“那些受傷的小歪,還沒好,否則這次也一定讓他們跟你去,郎中瞧過了,傷筋動骨100天,怕是要到年底咯。”
“這啊,是慈城鎮上1829歲壯年參軍的名單,放心,都是自願報名的,也進了祠堂與地方誌,都有記錄。”
“就是人少了些,113人,這隻是鎮上的,村裡的,已經派人去了,至少能募到上千人!”
“還能隨將軍一戰!”
沈複興的一隻手死死拽住小滿的胳膊,勉力讓自己站定,可拿著布帛的手卻一直在顫抖。
這是他必定要經曆的一關,也是永遠都逃不過去的一關。
沈複興沒有打開手中的布帛,而是咬緊牙關,緩緩向著鄉親們走去,他期待著,哪怕是一句責備。
但真的沒有人哪怕嗬斥他一下,就如同小時候他帶著小夥伴穿過集市,嬉笑打鬨,也隻有街坊們的一句:“沈少爺小心些,彆摔著了。”
鎮口的王奶奶,做針線的張寡婦,他看到了王屠夫家的嬸兒帶著快跟娘一樣高的孩子,村尾的李家媳婦兒抱著半大的娃,還有好多街坊鄰居叔叔伯伯,不少人都是看著他長大的。
大家隻是看著他與小滿穿過人群,走著走著,路邊的李嬸終於沒忍住,伸手想要摸一下小滿的臉:“小赤佬出發的時候,也是這麼大,回來就隻有小小一個盒子。”
呃!
沈複興眼眶升溫,鼻尖一酸,但他隻是緊緊咬牙,拽著小滿的手,手指因為太過用力微微泛白。
沒等他回應,鄉親們主動上前解圍。
“彆說了,複興也難受著呢。”有人小心提醒李嬸,將她拉回人群。
就連剛開始說話的老伯,也被眾人埋怨著拽了回去。
沈複興微微仰起頭,不讓自己的眼淚掉下來。
但很快,身後的哭聲便傳染了來迎接的鄉親們。
原來是警衛班的士兵看到了父母,一個沒忍住,就衝進了人群。
這下攔不住了。
彆人家的孩子、父親、男人都回來了,他家的沒有。
族老連連用拐杖杵地,卻半點沒有辦法。
沈複興與小滿也隻能任由眼淚流下,站在慟哭的人群中承受著這後果。
這一刻,沈複興並沒有理解項羽。
而是問了自己一個問題,無數愛做夢的人都曾經幻想過有朝一日穿越曆史長河,驅逐韃虜,改變民族命運,成為萬眾矚目的存在。
可可
哪怕知道了結果,就能挨住這一路的絕望嗎!!
你沈複興能做到嗎?
曆史的苦難不是經過了這一路才走向最終的勝利。
僅僅,隻是這一路的苦難罷了。
那波瀾壯闊的未來,又與現在的他們,有多少關係?
有多少人能活到那個時候?
活到那個時候,便不用經曆這絕望了嗎?
“汪!汪!”
慟哭的人群腳下,一條老狗步履蹣跚地來到沈複興的腳下。
沒有翻滾撒嬌,有的,隻是輕輕靠在他的腳上,抬頭眼巴巴地看著他。
這條他12歲時,從外麵撿回家的流浪狗,如今已經有16個年頭了。
“大大黃。”
汪!
主人的聲音沙啞,老狗的聲音無力。
它隻是抬頭,看著主人穿上軍裝的陌生模樣,仿佛在說:“我已老態龍鐘,少主風采依舊。”
離家的意義是什麼?
沈複興在這一刻居然有些恍惚,如果他不帶這些人出三江口,是不是就不會有傷心?
不!
不會的!
那矗立在天一廣場的鼠疫紀念碑,他絕對不會忘記!
再抬頭時,一張熟悉而又陌生的麵龐出現在他麵前。
微白的兩鬢,溫柔的笑容,那雙眼睛永遠都是那麼慈祥,仿佛隻要來到她的身邊,便會感覺安定。
隻是眼角的魚尾紋,卻是怎麼蓋也蓋不住了。
“兒啊,你瘦了!”那雙顫巍巍的雙手緩緩伸向沈複興,卻是怎麼都不敢觸碰。
砰!
沈複興這次是真的沒忍住,或許是原主的靈魂悸動,或許是想起了後世的父母,他跪在地上,頓時涕淚縱橫。
“媽!”
“哎!”
鄉族親情,在這一刻具象化。
如同我們的民族之魂一樣,在麵對外敵與困難的時候,將凝聚成新的火焰。
良久,眾人緩緩散去,沈複興帶著老王與小滿回家,所有的警衛都被解散回家。
到了這裡,他就沒什麼好怕的了。
刺殺?漢奸?
不存在的,任何一個陌生人進來,都會被無數雙眼睛盯著。
回到熟悉的老宅,熟悉的天井,熟悉的一切。
“老王,安排一下,留些錢,讓族老帶著鄉親們辦一場盛大的水陸法會,把天童寺、報國寺、雪竇寺那些個和尚都給我請來,用我的名義,祭祀亡魂,你留下替我辦好了再回金陵。”
“那30萬大洋留下10萬,所有陣亡鄉親們,分情況,按月買米送上門,這事兒,得麻煩汪伯(管家)了。”
“這幾日,怕是周圍村裡都會有青壯過來,一個不帶,留在這裡訓練,武器我會派人送來,充作慈城保安團,如果杭州失守,就去四明山打遊擊,不能讓日寇輕鬆過來。”
“小滿,給寧波守備寫一封信,我與俞叔說過,滬寧鐵路曹娥江段再過幾日就全拆了,不能讓小鬼子坐火車進來。”
“還有,讓族老提前安排青壯進山,萬一鬼子來了,還有安身之地。”
安頓好一切,沈複興就乖乖回到餐桌上,陪母親享用晚餐。
沒有特彆的大魚大肉,隻有簡單的幾個小菜,汪伯說是母親親自下的廚。
雪菜煮筍,肉餅蒸蛋還有一個年糕團,都是他小時候最愛的。
無論是前生還是今世,這些都是家的味道。
看著狼吞虎咽的孩子,沈母隻是笑著,看著,等沈複興吃完,她才說第一句話:“來了,就多待兩天,那麼多將軍在打仗,也不少你一個。”
“媽,那不行,我得去金陵,這兩天,還是俞叔幫我告的假。”沈複興一邊擦嘴,一邊笑著說。
“是啊,就是你俞叔給你告的假,人家姑娘大老遠趕來,要後天才能到。”
!?
沈複興麵色頓時一變:“什麼姑娘?”
“誒?”沈母有些疑惑:“你俞叔沒跟你說嗎?俞家的侄女,今年剛讀完清華預科,正從武漢趕來呢。”
“沒啊”不對,沈複興似乎想起了什麼:“好像有點印象,媽,我現在打仗呢,有今天沒不是,就很忙。”
沒字一出口,他就想給自己一個巴掌,怎麼能這麼說話。
沈母麵色一暗:“你不在家,小滿也跟你走了,家裡就我跟你汪伯還有兩個老媽子,我”
看母親說著說著就要難過,沈複興一下子就急了。
這事情,不是他不樂意,實在太麻煩,牽扯太多。
想到這裡,沈複興馬上轉移話題:“先不說這個,我才28歲,還早,等過兩年打跑了鬼子也來得及,那什麼,這次來,還有個事兒,就是想請您跟著金陵方麵一起,搬到四川去,這樣兒子也好安心。”
“我哪也不去,鄉親們都在這裡,你們守不住家,我就搬進山裡。”沈母慍怒,彆過頭,偷偷抹著眼淚。
這下,沈複興是真急了。
家裡安頓不好,他在前線打仗,心裡不踏實啊。
這邊守著金陵,那邊萬一日寇沿著滬寧線南下,軍心怎麼能穩住??
思忖片刻沈複興試探著說:“媽,您看啊,這金陵遲早要搬去重慶,我們這仗,一年兩年也打不完,說不定就跟高層說的那樣,要打個好多年。”
“到時候,兒子在重慶安排婚禮,這有個孫子什麼的,您這麼遠,怎麼幫著帶呢?”
沈母一聽孫子,馬上扭頭看向沈複興:“孫子?你答應了?”
“這算是吧。”沈複興隻能先安撫著。
“兒子會讓人在四川買些宅子,買些地,能搬去的,都搬去。”
沈母臉上終於有了些笑容,可旋即又暗淡下來:“那其他人”
沈複興這次真急了,他轉身來到母親麵前蹲下:“兒子不是聖人,救不了那麼多人,但能救多少算多少,明天我就讓老王他們去安排,願意走的,一起走,不願意走的,山裡也能避一避。”
半晌,沈母點了點頭,知道這有些為難兒子了。
第二天
沈複興帶人去祠堂祭祀,把想法同族老們一一交代,雖然殘酷,但大家也算是能夠理解。
隻是願意走的,終究是少數。
第三天一早,沈複興不等人姑娘到,留下兩封信直接踏著晨曦,離開了慈城。
一封是給母親的,一封,留給那個素未謀麵的姑娘。
內容俗套的緊【此身已許國,再難許卿,若此戰能活著,相見於重慶】,是蔡將軍的名言,也是這一代愛國將領的心裡話。
下午,俞家侄女,俞程看著手裡的信卻是不惱,她轉身對心懷愧疚的沈母說道:“伯母不必擔心,將軍心係家國,乃國家之福分,我又怎會埋怨。”
說完,她拉著沈母的手:“我已經報名參加了金陵的慰勞救護隊,您放心去重慶,我一定把將軍給您帶過來。”
沈母看著眼前的圓臉姑娘,雖然長得不算俊俏,可卻是一臉福相。
最關鍵,明事理,她是相當的滿意。
當即,轉身拿出家傳的手鐲,就塞到俞程的手裡:“這孩子,就需要人管一管,彆看他28歲了,在我看來,就是孩子氣,要是早些見過你,就不會耍孩子脾氣清早就跑了。”
俞程聞言偷笑,收起手鐲,心思卻早已飄到了金陵。
沈將軍,我對你可是越來越好奇了。
話說,沈複興這邊剛出寧波,就聽到了熟悉的係統提示音:
“叮——!”
“共和國向您致敬,指揮官閣下,您在淞滬會戰的優異表現,為家國、民族爭取了更多的生存空間,從7月7日開戰至今114天,日寇傷亡總數已突破10萬大關,其中傷殘無法複原士兵達到27834人,進一步加劇日寇國力消耗,日寇國內穩定度降低3、戰爭支持度降低3、民用工廠與物資生產降低3。”
“任務:【淞滬會戰·瀏河會戰】完成度a級、【淞滬會戰·蕰藻浜戰役】協助完成度c級、【淞滬會戰·惡魔的頭顱】完成度s級,綜合評定:a級。”
“獎勵發放中會戰綜合獎勵a級:一、指揮點數75點;二、陸軍經驗獎勵150點;”
“三、解鎖軍隊改革等級,解鎖最終軍隊改革方案:【戰爭之誠】、【金陵鑄魂】;”
“四、【山河形勝】升級為【山河之魂】,提供友軍行動標識;”
“五、解鎖輔助將領技能係統分支,開放後勤將領、參謀將領、特種將領。”
呼——!
沈複興大大鬆了一口氣,情況,似乎開始向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了。
但係統提示沒有停下,還在繼續。
“叮——!”
“尊敬的指揮官閣下,【金陵會戰】會戰係列任務開啟中”
“【金陵會戰·幫你體麵】:殉國為一等一的死法,生前滔天之惡,以死消之。此任務獎根據會戰進度,自動解鎖。”
“【金陵會戰·東方敦刻爾克】:吳福線、錫澄線不可久守,金陵城目前尚有65萬百姓,請儘最大可能避免慘案發生。”
“【金陵會戰·覆滅的精銳】:麵對近30萬日寇入侵,挽救德械調整師、教導總隊免遭覆滅危機。”
“【金陵會戰·家國尊嚴】:守護國都,浴血一戰,柏林的防空塔不曾倒下,國會大廈的槍聲回蕩百年,家國尊嚴,不容有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