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具裝甲騎(1 / 1)

推荐阅读:

看在關羽麵子上……或者也有可能是看在張飛的手藝麵子上,夏侯惇搞來了不少好鐵,平價賣給了關羽。

這年頭平價賣鐵那就是虧本,也就是仗著有大司農曹嵩罩著才敢這麼做。

為此,關羽還特意找了張飛,讓張飛加班加點弄出了幾件作品給夏侯惇回禮。

張飛可能也沒想到,他現在還真成了藝術家了,作品挺值錢的,甚至能換到戰略資源……

得了好鐵的劉備打造了不少兵器鎧甲。

鎧甲這種東西自然是越多越好的。

如果家裡有十具甲胄,那叫蓄甲謀反。

但如果家裡有甲騎三千,那可就是國之棟梁了……

要是家裡帶甲三萬……

算了彆想那麼遠,劉備眼下的小目標是三百甲騎,介乎於謀反和棟梁之間……

甲好辦,隻要有錢有人有鐵有皮,使勁造就行,鱗甲工藝複雜做起來太慢了,劄甲也能湊合用。

為了保障防護能力,護心鏡、脖領和頭盔等致命部位還用了百煉鋼。

一領甲胄耗費工時長達數月,為了加快效率,劉備還用上了流水線,並且趕製了一批遊標卡尺以保障標準化程度,最高精度能控製到一厘(百分之一寸,約023毫米)。

劉備這裡是發計件工資的,鐵匠隻需要打造甲片,按合格的甲片數量計酬。

皮料與內襯由卞姬招的雇工製作,同樣按件計酬。

最後的組裝由軍中完成,工造與庫房目前由卞姬管理,卞秉則管著分發之事,姐弟倆一個管入庫,一個管出庫。

通常隻有出外執行任務時才會分領兵裝,以免部曲平時藏甲於家中被人舉告。

軍中的記功監察事務目前由關羽這個近衛曲侯負責,若有甲士遇戰不爭先,甲胄會被收回,此人也將從甲士降為新兵重頭再來。

其實西河亭一直是有戰事的,隻是規模小而且越來越少罷了,最開始的時候隔三差五就要在長城根下打一波胡人,之後為支援牽招也經常北上出任務。

現在胡人來得少了,但依然每天都要巡邏,段熲的訓練也從未中斷。

張飛仍然是炊事兵的頭兒,炊事兵半個月換一批,每批三個伍,這是對訓練和任務出色者的褒獎與福利——張飛會帶著他們殺豬宰羊采購食材,擼貓養狗順便偷吃,雖說不得閒,但很愜意。

每個人都很忙碌,劉備自己也很忙。

煉鋼打鐵之類的活兒劉備當然做不了,他隻會畫圖。

劉備想做一批橫刀,以及包括箭頭在內的各種三棱破甲錐。

什麼方天畫戟丈八蛇矛之類的玩意劉備壓根就沒考慮過,異形裝備對鋼材要求太高,這年頭做不了,即便做出來也不劃算。

以這個年代的技術水平,打造橫刀就已經很艱難了。

橫刀是相當實用的戰場刀,刀盾短兵在軍伍中是不可缺少的。

不是長矛不好,而是長短兵器得相互配合,漢軍從來就不是單用途兵種,長兵器和短兵器都得有。

就像劉備的近衛部曲,配劄甲和鐵胄,長兵視個人情況用矛或戟,短兵用環首刀或骨朵,再加上盾或鉤鑲。同時,擅射者加配弓箭,伍長配弩。

——這些全部加起來,是一名甲士的配置,身上真就是一大堆東西。

一般人一輩子都掙不到這些裝備,也正因為如此,軍功中的‘甲首’才會那麼有價值,斬一首爵一級。

具體作戰時,每個伍都會協同作戰,長兵、刀盾、弓弩、幾個人相互配合,而且隨時都會視情況切換武器。

但無論怎麼作戰,每個人都必然得配一把戰刀,尤其是步騎混戰的時候。

橫刀可以從環首刀改製,但需要的工藝比環首刀高很多,刀身硬度需要均衡變化,使其內硬外韌才實用。

百煉鋼、局部淬火與回火、鼓風箱爐等技術這年代已經有了,此時的環首刀或漢劍,其刃身硬度已經是呈梯度變化。

但這種梯度變化比較突兀,是刃口局部淬火形成的,整體依然容易缺口或斷裂。

若要鋼芯硬度高,同時外層韌性好,這得用包鋼法才行。

而包鋼灌鋼覆土燒刃之類的技術,劉備隻知道個名稱,不知道具體怎麼做。

雖說漢語的優點就在於一兩個字也能表達核心意義,起碼能給人思路,但這些名詞想要變成現實,得花很多時間慢慢試驗。

技術方麵的事劉備不懂,但他懂得的是,隻要肯花錢,隻要舍得耗費鐵料做試驗,匠人們自然會給自己一個交代。

誰能做出劉備想要的東西,誰就能發財。

鐵匠們先給出的交代是三棱錐,包括箭頭和槍頭,手持的三棱刺也有。

但劉備這裡的三棱錐不是鑄造倒模的鐵錐,而是鍛打的鋼錐,人力成本比較高。

三棱錐並不僅僅是用來破甲的,劉備是用來組裝甲騎的。

目前劉備手裡有四百匹戰馬,三百多匹駑馬,馬本身還是夠用的——他手下會騎馬的人隻有三百多,為了先把部曲的紀律底子打好,也為了保持西河亭的穩定發展,劉備暫時沒招攬胡人。

憑著自己半懂不懂的記憶,劉備開始嘗試釘馬蹄鐵,並且製作了一批帶有懸掛式雙邊鐙的高橋鞍。

釘馬掌這活兒倒是不算難,隻是這年頭確實沒人會,劉備隻好親自動手做示範。

為此還很不幸的被馬踹了一腳。

主要是劉備操作流程不規範,他是真沒乾過這活兒。

馬兒踹得不重,劉備的示範效果也算是達到了——大夥兒都覺得劉備是在示範如何花樣作死……

在得到了一批釘了馬蹄鐵的戰馬之後,劉備也有了一個傳播得非常迅速的名號——敗家子。

之前開醫館沒人說他敗家,因為那是救死扶傷的好事,都說劉備仁厚有德。

但給優質戰馬釘鐵掌這種事,大多數人都覺得這似乎是有錢燒的……

唯有段熲表示了認同,並且和劉備一起逐步改進了高橋鞍和雙邊鐙。

騎兵槍杆也被加長了,長達一丈八,四米多——這是真正的丈八矛,前細後粗那種,比這個年代的騎兵戟長了三分之一。

而矛尖則縮得非常短,僅僅五寸,用的不是刃口,而是三棱錐。

這是為了降低前端重量,保證抬起長矛時不至於彎曲下垂得太厲害,也是為了增加衝鋒威力。

由於三棱錐很短,這騎兵矛看起來一點都不威風,就像前麵釘了個小三角頭的木頭杆子……

但這才是戰場殺器,正所謂騎槍之下眾生平等……

有了這些裝備,劉備的部曲才真真正正的成了甲騎。

倒也算不上純粹的重裝甲騎,因為沒有大量打造馬鎧,隻做了一些保護馬脖子和前胸的皮質護胸。

加上甲士,便形成了這個年代還沒出現的兵種,衝鋒騎兵。

為了訓練騎兵衝陣,劉備和段熲花了不少心思,還特意找了脆木杆子綁軟布頭做實戰演練。

演練中受傷的人不在少數,幸好西河亭剛建了醫院……

不過,這演練倒是漸漸成了風氣,尤其是張飛,酷愛騎馬衝鋒,天天尋摸趁手的木杆子找人對練。

馬場裡也時不時便能看見兩個披兩層甲的騎士拿著包了軟頭的脆木杆對衝,搞得劉備都有點恍惚,感覺自己像是穿越到了中世紀。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