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德賢弟要南行,左右布已無事在身,布送賢弟一程。”
得了好馬的呂布熱情多了。
“奉先不是想去殺胡立功嗎,備倒是能為奉先謀個好事……”
劉備卻搖頭給了呂布一個建議:“那秦宜祿與胡人合謀,害杜家滅門之事,涉及陰謀陷害雲中軍司馬丁原,奉先已是知道的。”
“我不能一直在並州詳查此事,不如請奉先幫我帶封信給丁司馬,請其加以防備……”
“丁原雖隻軍司馬,但在並州此地,又是邊患戰時,軍司馬能給奉先的機會可比刺史多得多,奉先想必是明白的……”
“秦宜祿已被我殺於其家中,奉先大可說成是你所殺,秦家的私兵護院都活著,大可以作為證人……同時,奉先若是能幫丁司馬查出與秦家合作之人,那這個人情,丁司馬必然會全力還報給奉先……”
劉備說此話的時候,關羽眼神亮了。
呂布眼神更亮。
這就是明著讓呂布和丁原去追查杜家的仇人,而且這兩人還一定會儘力追查。
丁原被秦家陷害是事實,劉備會給丁原寫信告知,證明和呂布一起查到了此事。秦家與人合謀陷害丁原,若是不把合謀之人查出,丁原肯定是睡不著覺的……
呂布想上陣斬獲戰功,偶然得知秦家陷害丁原,幫丁原殺了秦宜祿並追查同謀,這事對於丁原而言是巨大的情分,能讓呂布得到丁原的信任——呂布想要軍功,想要進步,他就得認了殺秦宜祿之事。
而認了此事,呂布就不得不繼續追查與秦家合作之人……因為那個人會視他為敵。
其實劉備差不多能猜到是誰在和秦家合作——大概率就是並州刺史張懿。
但此人不是主謀,應該隻是得了秦家的鹽場之後與秦家臨時合作了一把。
主謀確實是秦家,畢竟想要娶秀娘的是秦宜祿。
秦宜祿既然想陷害丁原,那這事就得讓丁原來查,這也算是和丁原結個善緣。
而呂布自覺得在張懿手下“不得誌”,位卑職小,差遣還不合意……
劉備讓呂布接下此事,一來是為了幫關羽和秀娘複仇,二來……是為了高順。
呂布不在,才好拐人啊……
想把人拐走要分幾步?
劉備覺得……分兩步。
第一,拐。
第二,走。
拐這個字不太合適,劉備是良善之人,見了正經人當然要勸其從良,免得老實人遇上奸惡之輩誤了終身。
雖說高順這人沉默寡言,但隻要他會說話,對劉備而言就不存在什麼聊不了的事兒。
“高兄對鹽務之事頗為熟稔,可是雲中鹽澤之人?”
“是。”
“既是邊地武人,何不應募邊軍?”
“某有罪。”
“有前科啊,那可真是巧了,我和我這些弟兄也落過罪當過馳刑……不知高兄落了什麼罪?”
“某乃徒隸(刑徒)子。”
“那就稱不得有罪,不過是受家裡牽連罷了……高兄祖籍何處?可願回鄉看看?”
“家父見棄於族,某已無祖籍。”
“哦?劉某正好也見棄於族,我有兩位同門兄弟亦是如此……冬季行路易寒,高兄可要尋些酒水禦寒?”
“高某從不飲酒,請郎君分酒於同袍。”
“好習慣,我在守孝,也不飲酒,這囊裡裝的是清水……高兄行止有矩,與邊地武人殊異,不知何故?”
“家母管教甚嚴,令高某恪守道義謹言慎行。”
“備與高兄同命相憐啊,家母也同樣教備甚嚴,備如今守孝,令堂之教誨正如家母一般,備當贈令堂以禮……”
……
張飛在旁邊一陣感歎,大兄似乎與任何人都能‘同命相憐’……
劉備使出了渾身解數,與高順交談頗多,一路勾搭,親厚無比。
高順此人清白,送禮不收,送馬不要,就連飲食住宿也是與其軍中同袍一起。
與劉備想象中不一樣,高順的身世頗為複雜。
高順的父親是徐州彭城留縣人士,但高順本人生於並州。
其父年輕時醉酒犯了大罪,為免牽連族內,也為了族內名聲,族裡將其父三代全部革出宗族銷毀名錄,三代離族那就任何事都與族內無關了。
隨後其父逃亡至並州,娶了鹽戶女生了高順。
在高順十來歲的時候,其父又因嗜酒而死,高順母親便嚴格管教,使得高順滴酒不沾舉止嚴謹。
這些年邊地年年被寇,雲中青鹽澤更是胡人和賊寇常去的地方。高順算是在戰亂中長大,自小便懂得不怕死才不會死,常悍勇攻伐,漸漸成了鹽澤附近貧賤少年的主心骨。
但高順既是罪人之後又是鹽戶之子,這等身世是無法從軍的。
前年鮮卑寇邊時,高順受傷,被呂布所救,親眼見呂布左右馳射殺胡無數。
之後呂布組了私兵,高順便成了呂布手下一小卒。
呂布為人有些猶疑反複,也有些胡人習性,高順知道。
但呂布救過他性命。
九原離晉陽並不遠,雖說運鹽行得慢,但也不過幾日路程。
臨彆時,高順問劉備:“劉郎君,高某區區小卒,既無功也無名,郎君為何如此見親?”
“因為你不該做小卒,也不能做小卒……高兄,你我皆是離族孤子,若不能相互支持,做什麼都是千難萬難。”
劉備知道這人現在是拐不走了,隻得作最後的努力:“高兄,我那兩位同樣離族出奔的師弟,如今一個是軍中部首,一個縣內大吏……高兄若是願意,我可薦你為涿縣賊曹或護烏桓校尉屯侯,高兄可願試試?”
“高某罪人之子,何德何能做此大吏?劉郎君抬舉,高某感激不儘,但高某已有主家……”
高順依然搖頭不願。
“哪有什麼罪人,高兄為人清正,備甚至能請鄒督軍與幽州刺史為高兄保舉。且劉某並不是想讓高兄做我家臣,隻是想讓高兄一展所長。”
劉備朝高順拱手,言辭懇切真摯。
“蒙劉郎君青眼知遇,此意高某心領……但呂郎於高某有恩,高某不可棄之。”
高順知道劉備誠意,但隻是躬身長揖,仍然不從。
“唉……高兄嚴正潔律,與奉先心性大不相合……若它日高兄受奉先見棄,還望高兄善存己身。我以高兄為友,隨時等高兄以我為朋。”
劉備見高順如此,隻得遺憾告彆。
“劉郎君……保重!”
高順什麼都沒要,深施大禮拜彆而去。